分享

重庆大学花600多万建赝品博物馆,谁是罪魁祸首?

 天下知仓 2019-10-17


近日,重庆大学火了!不是因为90年校庆,而是因为新建博物馆展出的一堆赝品。

事件缘起于一篇网络文章《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直指重庆大学博物馆展出大量赝品,并附上了展品和真品的对比图片。

从图片来看,其实无需专业背景,只要有基本历史知识和审美常识的公众都能判定,其中确有很多赝品,有些“藏品”的粗劣程度甚至连赝品都不如。

就拿那尊被网友戏称为“三彩肥婆”的唐三彩女俑来说,“体型大到没朋友”,“不仅挂蓝,挂的还是现代才有洋蓝,比圆珠笔涂的还蓝。”更不必再抠脸型、表情等细节问题了。

重庆大学博物馆的“三彩肥婆”

“华夏瑰宝展”中的唐三彩女俑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重庆大学博物馆铜车马

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基,而真实性更是藏品的生命。10月7日刚刚开馆,就展出一堆赝品,损害的不仅是捐赠者的名誉、更是重庆大学的声誉;挑战的不仅是博物馆的庄重感,更是公众的审美底线。

气愤之余,人们不禁会问,既然明显是赝品,为何这一堆“三彩肥婆”能够突破一个个环节,最终登堂入室,进入大学博物馆呢?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耗资670多万元建成的博物馆,这其中是否有不光彩的利益勾连?

明显不合一般规制的轺车

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铜轺车(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首先要质问的是捐赠环节,捐赠者重庆大学吴应骑教授是否明知藏品中有大量赝品而故犯?

一位专业教授的鉴赏力不可能没有普通大众高,大众能够看出的破绽,他不可能不知道。“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装作不知道。

然而吴教授此前却说过,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占到60%以上。

可以说,捐赠者的德行失守,是导致第一环节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明知是赝品,为何能够捐赠,是谁在为其背书?接下来该被质疑的就是接受捐赠的一方重庆大学。

吴应骑教授的女儿回应媒体称,展品移交给学校前已经过校方鉴定。据查阅,2015年重庆大学新闻网的确发布了新闻稿件《重庆大学举行拟建博物馆藏品评估暨文博研究院筹建专家会》。

稿件最后写道:“专家一致认为重庆大学以吴应骑教授所捐赠藏品建设重庆大学博物馆及重庆大学文博研究院可行。”一众专家何以得此结论,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被捐赠方自己组织鉴定,缺少监督,是导致第二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根源。

待捐赠成功,这些“三才肥婆”们终于可以登堂入室,只需等待时机与观众见面,便可鱼目混珠,跻身真古董行列。

这时,业内前来道贺、站台的一些专家学者成了助其跨越封锁线的又一推手,然而他们又是被什么蒙蔽了双眼呢?

只要过了第三个环节,与观众见面,“三彩肥婆”们便借用了捐赠这个流程、大学这个宝地获得了一张名义上的“身份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一旦洗白,便成了名不符实的“真古董”。

重庆大学回应: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对该情况进行核查,核果将及时公布。

捐赠者弃良知于一旁,接受捐赠者至责任于不顾,站台专家视操守如虚无。一众环节无人防守,导致荒唐藏品进入博物馆。然而,虚假终究掩盖不了事实,自律不够,他律来补;自我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来补充。一经广大群众这面镜子的检验,伪装得再好的赝品,也会现出原形。

目前,尽管事件被揭露了,但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类似大学新建博物馆展出赝品的事,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车之鉴余温未散,怎料重庆大学又生出事端。

此类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之所以在前面几个环节里,无人说出“皇帝新装”般的事实,原因还在于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健全,导致利益盘根错节。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会先咬出谁呢?

大学是一块神圣的净土,绝不容许任何不法勾当滋生蔓延。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尽快查实真相,尽管完善机制,堵塞“三彩肥婆”们以假乱真的渠道,消除利用捐赠攫取不法利益的现象,还大学以纯真,还藏品以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