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大学博物馆被称为“赝品博物馆”,该吸取什么教训

 Loading69 2019-10-17

重庆大学博物馆被称为“赝品博物馆”,该吸取什么教训

日前,一篇网络文章将刚开馆不久的重庆大学博物馆推上风口浪尖。有网友参观该博物馆后发文质疑称,该馆所藏部分文物系赝品。最新消息是,该博物馆展品捐赠者的女儿回应称,展品移交给学校前已经过了校方鉴定。重庆大学表示将成立工作组核查情况。重庆市文物局也已介入调查。

被质疑的文物究竟是不是赝品,需要文物部门进行权威调查。这些文物在移交重庆大学博物馆之前,是否经过严格的鉴定程序,也需要重庆大学拿出核查结果。不管鉴定结果及核查结果如何,这一事件对相关高校、民间博物馆、捐赠者、公众和文物管理部门,具有警示或启示意义。

根据质疑者的说法,该高校博物馆不仅赝品数量众多——多达几百件,而且部分文物假得“荒唐”。据其介绍,馆内有仿制秦始皇陵铜车马的“改装版铜车马”;仿制后母戊鼎的“商代兽面纹牛鼎”等,尽管还需要等待重庆市文物局的调查结果,但质疑者指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民间文物鉴定监管缺失。重庆市文物局指出,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个民间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民间收藏的鉴定市场基本处于“三无”状态:无法律管、无机构管、无人管。如果上述博物馆存在大量赝品,也许并不奇怪。

虽然捐赠方称文物经过了校方鉴定,但由于这种鉴定是一种民间行为,缺乏监管,所谓的鉴定未必能辨别文物真伪。由于文物鉴定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问,如果民间收藏鉴定缺乏文物部门监管,就容易出现赝品。因此,急需从此次事件吸取教训,解决“三无”问题。

重庆大学博物馆被称为“赝品博物馆”,该吸取什么教训

重大博物馆的展品

其次,高校不仅要建博物院更要管好收藏品。据悉,这几年不少大学都在建设博物馆,这对于弘扬我国历史文化、促进高校在历史文物研究交流方面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只建博物馆却管不好,就给了某些赝品鱼目混珠的机会,这对参观者是一种误导,对高校形象也会造成损害。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高校收藏赝品并非孤例。比如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该校一位退休教师捐赠的收藏品,被文物界人士质疑有大量赝品。2016年,北师大校友邱季端将其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赠给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部分业界人士质疑这些藏品为赝品。

另外,捐赠者不能只是热心公益还要有责任心。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校友,向高校捐赠自己的藏品无疑是高尚的公益行为,值得赞赏。但是,必须要确保捐出的文物不是赝品,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只要请国家文博机构权威专家,或请文物部门组织鉴定,就能杜绝赝品。

不可取的是,捐赠目的不纯。上海文博界一位专家表示,“民间收藏者将赝品文物捐赠给博物馆,有的是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他的赝品收藏背书。”希望重庆大学博物馆被质疑的赝品,捐赠者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有其他原因。只有捐赠者真正对自己行为负责才不会捐赝品。

重庆大学博物馆被称为“赝品博物馆”,该吸取什么教训

重大博物馆的展品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