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身边的风景︱2021.2.28路桥石浜山至上寺前两人行

 行行摄色户外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石浜山/上寺前

周六的活动,因为单位开会和连日雨后的湿滑怕出危险而取消。周日没下雨,呆在家里无聊,那就附近找个小山走走吧。

石浜山,山虽不崔巍,也无磅礴大气的景观,但胜在紧邻城市,山势蜿蜒,绿植葱葱,可谓是路桥城区的绿色之肺了,也是市民日常休闲锻炼、寻芳踏春的好地方。

在路桥也有20年了,但去石浜山徒步的次数屈指可数,最远也就走到人峰塔所在的大人尖,而没有往更远的山脊探寻过。人就这样,热衷于向往外面的世界,而往往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有些时候,目光转向身边,或许也会有别样的风情。

此次准备黄石公园出发,一路经过小人尖、人峰塔(大人尖)、老人尖、牛角尖、雷公尖,一直要走到螺洋街道的上寺前村。

行前尝试着在群里呼喊一下,临时约伴,并不期望会有人回应。结果张111竟然飞驰而至,于是两人结伴同行。

黄石公园停车场里,车停的满满当当的,幸好尚存一个车位,不容易啊!早锻炼的一波人大多已散场了,但第二波来锻炼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散步、跳舞、打球、练太极,自得其乐,各有各的养生方式。

循步道直奔人峰塔。山间林密清幽,鼻翼侧传来的都是一种清新醇正的味道,本因睡眠不足而有些发胀的脑袋,瞬间变得清爽轻灵起来了,心情也愉悦了。亲近自然,果然是缓解压抑、放飞心灵的良方啊!

两个人的行走,速度就快上许多了。过了观景亭,很快就来到了小人尖。这是一处山岗,有一块观景的平台。石浜山各个山岗尖的命名特有意思,从下往上依次是小人尖、大人尖、老人尖,其中大人尖最为高大。这像极了人一生的三个不同阶段,从小到大,从健壮到衰老。走完了三尖,或许就像看透了一生,所以也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好好珍惜当下。

小人尖虽为最矮的一处,但它却在台州的历史上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据资料所知,在1990年的5月,在小人尖出土了78件窖藏青铜器、原始瓷器、泥质灰胎陶器、玉器等西周时期的文物。后来,又陆续发现了西周直筒罐与战国旋纹碗等文物,为研究西周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因为有了考古的发现,路桥甚至台州的人文历史一下子溯前了三千年。在小人尖修筑那座方台巨鼎状的雕塑,就是勒石撰文纪念此事的。不高的小人尖,也就在世人心目中,有了历史的厚度和无限的思想高度了。

石鼎建筑上方山坡有健身亭,石砌六柱圆形重檐凉亭的构造,颇为简朴,古色古香。

越亭下行,无意在步道台阶中发现一块刻满字的残碑被铺在路上。仔细查阅,这分明就是90年纪念小人尖西周文物发现而立的石板纪念碑,上面有篆体书写的“黄岩市路桥镇。。。。。。”等字样。恍然大悟,那时的路桥,还是隶属于原黄岩市的,现在独立成区与黄岩并肩了,这石碑也就被无情的遗弃了。其实,换个思维想想啊,这石碑在若干年后,也或许是一块文物啊!

再前行稍许,便是仙人棋盘(石棋盘)了。这里有个老套的遇仙记:古时一村民上山砍柴,见两白发童颜的老者弈棋,便站在边上观看。棋局完毕,两老者也起身离去。这时,他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树早已参天,道路全被青草湮没,所带的砍柴斧柄也已霉烂,斧头也成锈铁。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回到村子,却找不到家和亲人了。当他说起自己是某某人之后,全村都认为遇到了鬼,避之不及。打柴人毫无办法,只好重新上山,去找那二位老者要求帮忙解决。。。。。。

因为我的网名叫“小卒不过河”,群友“三戒”便隔网呼叫,要求我过一下河。于是我便站在了那刻画在地面巨大棋盘的楚河汉界中,满足一下“三戒”的恶趣味吧,哈哈!

大人尖上的人峰塔远远地映入了眼帘,塔高插云甚是壮观。自赋一句诗形容,“人峰塔高凌空虚,雄观商都几百里”。到人峰塔前要经过一处仿古的建筑群,有一处地砖铺地的宽阔平台,还有长长的步廊门楼照壁这里是路桥城区晨练的殿堂级地方了,不过现在已是上午时光,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还在坚持锻炼着。

大人尖海拔220米,中矗有一座六边八层的仿古砖石塔。印象中,中国的古塔好像一般都是奇数层的,这里却为六层,不知何故?

大人尖的东西北三面均是日新月异的城市街道,建筑密密麻麻,道路阡陌纵横,一派欣欣向荣的城市景象。而南面则是蜿蜒苍翠的连绵青山,也正是我们即将要去探寻的地方了。

其实我最喜一路上所见的几座小人雕像了,分别处在小人尖和大人尖处,或座或立,或摆个可爱的造型,雕工线条较为简陋,却呈现出一种粗犷古朴的韵味,而动作造型又不乏现代主义的这种俏趣。看到这些小人雕像,爬山带来的些许疲倦感一扫而空,仿佛又浑身充满了能量。

从人峰塔下去,至一四通八达的垭口。这垭口有一块极具特色的指示牌,若是不注意,极容易错过。指示牌是由一整块方形石板雕琢而成,铺在岔路中心的地面上,指示牌的中心是一朵精细的向日葵浅浮雕图案,四面则阴刻方位和去往的地名,北向人峰塔,南指老人尖,东往路南肖王村,西去螺洋南山村。一块如此少见而极具特色的路牌,瞬间把平凡的山间变得韵味起来了。

略微休息,我们继续朝南上山。岗上有一栋废弃的钢架结构的两层四开间的房子,特别的显眼。此处名为“南村斋”,正处于肖岙岭隧道的上方,那路院一级公路从脚下穿梭而过,城市的发展如车轮滚滚,日新月异啊!

站在四面通透的二楼,背靠老人尖,面朝巍巍矗立的人峰塔,东西清晰可见城区的繁华和喧嚣,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味道。多想此刻能煮上一壶茶,坐在这谈心品茗啊!可惜了,如此一处佳隅却湮没于荒草中。

不经意间,扭头南望,吓了一跳。只见山坡上,茅草的围抱中,端坐着一尊巨大的古人雕像,双目圆睁,炯炯有神,似乎就在盯着来往的游客。这感觉就像去寺庙游玩时,在天王殿或山门中看到的四大金刚那种凛人的感觉,特别的有气势。

本以为这是一处古墓的遗存,其实不然,它只是单纯的一尊纪念雕像。雕像的主人公叫陶宗仪,路桥人,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史学家。成语“积叶成书”、“持之以恒”就是来源于他的故事,著有《南村缀耕录》等巨作。本是为了纪念名人,却任凭雕像湮没于草中,可惜了可惜了!

告别陶老先生,继续攀登,跃至老人尖。虽说为尖,其实顶上都相当的平坦空旷。老人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一座题有“攀登老龙脊”的简易碑状建筑,不知其形其意。匆匆掠过,继续向前探寻。

向前便离开石浜山的范围了,步道也变成了泥路、防火线了。不过这样的路,才是我们这些喜欢户外爬山之友的最爱,走起来也最不伤腿。

抵达比大人尖更高的牛角尖,真正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目光所至,远处的人峰塔则成了避雷针一般的存在,而城市里的鳞次栉比的建筑和车水马龙的道路似乎成了电脑游戏里的一帧帧画面。那线下常走的中央山,被琳琅满目的建筑包围着,似乎就是城市钢铁森林中的一叶绿舟了。近处的山坳中,庙宇道观都各自圈据了一处上好的风水宝地,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啊!”

越过牛角尖,再攀登上前面貌似更高的雷公尖,就开始往上寺前村方向下山了。

至一处于山腰山坳处的小庙,不知是不是后来资料中查到的圣水纂?庙祝为一老者,据他说来自三门,居此已多年了,颇有隐士“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之感了。老者很热情也很健谈,我们俩驻足和这慈眉善目的老者闲聊了一会。但其一口方言又有点不像是三门的,极其晦涩难懂,于是挥手与之告别,继续下山。


本以为一路上的风景也就这样了,普普通通、朴朴素素的青山罢了。没想到,走至庙前不远的峡谷悬崖边时,感觉风光突然变得绚烂了起来。上游的小溪流淌至此一泄就是几十丈。现在还是枯水季节,悬崖上的溪滩岩石裸露峥嵘。若是在丰水季节,这里或许就是一条咆哮着的白龙了。回来后查阅资料所知,这里应是百丈岩瀑布的位置吧!

绕过悬崖,寻路向下。虽说山中有庙需要进出,但下山的泥路小径却极其原始,若不是路边上一路牵有一根粗尼龙绳辅助,走得倒有些麻烦。路不断地迂回峡谷两侧,虽然少水,但峡谷的清幽依然让人心情爽。

我最喜天灯盏处的风景了,临崖的岩壁侧有一段凸出的七八米长的天生栈道,若是往前继续开掘一段,这里完全就是吸引游客寻访的独特景致了。


天灯盏与对面的岩坡夹峙的岩隙中,有一条细长的小瀑布,估计就是那传说的寒龙坑瀑布了。不过今天只是随便走走,也没有至崖底细探究竟打算,或许等候下次丰水时了。

沿着龙潭坑往山外走,一汪小水库映入眼帘。而漆着大红的游步道栅栏也已修到了这里。环视四周,发觉原来此行最美的景致都在这最后的部分啊!一番辛苦的攀越过程终于没白费,苦尽甘来的滋味,让这趟行程也变得更加的完美。

往山外走,只见红色栅栏沿着峡谷溪流修建,蜿蜒如龙,醒目的色彩与周边苍翠的青山遥相辉映。中有一座四角凉亭,西边坡上圣水寺依山而落,黄墙红瓦飞檐走角的。

较远处的溪流上有一座单孔圆拱石桥跨坐,如虹似月,甚是漂亮。桥下碧水澄净温润如翠,桥外圣水寺水库碧波浩渺,景美如斯,让人神摇目夺就不想再移动了。

桥名为“龙吟”,仿古的构造真的很美,此时不禁想起了杜牧的一句诗,“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走上桥面抚栏临水,只见山翠水碧、庙宇蔚然,亭台楼阁、曲桥回廊各得其所,景色确实雅致。心情完全荡漾起来了,好一处闹市中的清修之地、世外桃源啊!



虽然半天的徒步之旅已告结束,但这圣水寺水库边的风景依然吸引着我们,对岸那弄得有声有色的上寺前村文化礼堂也让我们驻足许久。

据说上寺前除了自然景观外,最有名的就是蟠桃了。或许过段时间,等满坡满园桃花绚烂时,我还会再来体验“桃红又是一年春”、“可爱深红爱浅红”的那种诗情画意的。

——小卒不过河 写于2021.3.3

2021户外之旅

爱生活、爱户外、爱原创

我的游记:

01/行走公盂~大小龙门,换一个角度看神仙居!

02/行摄六人行︱双龙谷~羊角洞环线穿越

03/冬阳熙和︱一群人漫游在天台的龙潭幽谷

04/梵音袅袅,翻山越岭,就为那一块美丽的石头︱天台国清寺~鸡子岩徒步之旅

05/春寒料峭东海岸,“战火”蔓延大尖山︱行行摄色正月初六爬山行

06/飞渡石壁山︱行行摄色的美妙时光

伙伴们的佳作:

01/今天,你“柴古唐斯”了吗?

02/生日里的柴古唐斯︱毛豆的三个十公里

03/一个驴界差生的自白︱记天台国清寺至鸡子岩徒步之旅

04/徒步唐诗之路︱记天台国清寺至鸡子岩之旅

05/爱你所爱,年龄不限︱浔木易的第一次跟团徒步游

06/天台龙潭幽谷之驴行

07/百味"驴行"︱天台龙潭幽谷环穿

08/新驴毛豆的户外三感想

09/池大律的诗意江湖︱行行摄色之石壁山后感

10/仙游与采药

11/石壁山环行记

12/石壁山“拓展”记

13/修  炼

视频:

01/2021.1.7南征顶~金山顶雪景雾凇

02/航拍练手炸机‖黄岩松岩山

03/行行摄色‖双龙谷~羊角洞穿越

04/天台龙潭幽谷徒步(视频版)

05/临海大尖山至南门坑穿越(视频版)

06/2021.2.21仙居石壁山穿越(视频版)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xiati0576
我们的队伍|行行摄色AA户外
商务合作|18958520301(微信同号)
排版与编辑@小卒不过河
图片@行行摄色的小伙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