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上栈头 八月十二日。今天亦是比较休闲的日子,计划上午游览,下午休息。 目标干江镇上栈头村。这是一个位于海边山上的小渔村,与鸡山、洋屿、大鹿诸岛隔海相望。 早年的上栈头村与其他地方农村一样,卫生和经济都不容乐观。或许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春风改变了人的观念,也带来了小山村的蝶变。近年来当地村民通过努力,集资修缮小山村为一座集观景和游乐于一体的网红旅游村落,有一种”乡村迪士尼”的味道。 大巴行驶在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就行驶在世外桃源里的感觉,目光所至到处是景,恨不得马上下车,能一路步行赏景。 景区在面海的山坡那边,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穿过村子就到了。 景区内除了自然风景,还因地制宜的建有摩天轮、丛林穿越、高空骑车、玻璃吊桥等大小皆宜的游乐设施。门票可以选择一种游乐玩耍,我们都没有拖家带口的,玻璃桥玩玩足以。 行至玻璃桥的入口,发觉下端山崖上有一大手状的建筑物,貌似可以上到手心,决定先去打卡一番。 这种摩天巨手的景观造型目前在国内有不少,但人都是从众和极容易满足的,就这么一个不算有创意的建筑,立马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果然契合了一句网络名言,“土到极致就是时尚。”哈哈。来得晚了的伙伴想上去拍照,只能请自觉排队了。 胆大者在巨手上闲庭信步,胆小者则颤颤巍巍的坐于掌根内侧。一时间,临崖喧嚣鼎沸,山光海色尽揽一手。 完成打卡,返回到玻璃吊桥景观。长约140米、宽仅二三米的玻璃桥凌空架于两山崖端,足有六七十米高。透明洁净的玻璃可清晰地看到脚底的虚无,有一种踩空的眩晕感。有一段还增添了所谓5D的玻璃碎裂的特效,不过显得有些幼稚了。 走到玻璃桥的中段,扶栏临风,眺望大海,无限惬意,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静下心来,听海听潮,听轮船鸣叫,听风在耳畔轻轻吟唱,嗅着海风带来的湿润,浑身似乎都充满了海的味道。 我不恐高,不敢说在玻璃上行走自如,但也能壮胆奔跳腾挪。虽不免有些胆战心惊,却别有一番体验。出来玩,就要尽情释放自己,就如我看过的一句网络鸡汤,“生活是你自己的,尽情可爱,尽情打扮。” 阿文老师绝对是全场最称职的劳模摄影师了,一直俯趴在玻璃桥面,抓拍着一个个婀娜多姿或矫健的身影,也收获了一张张让人羡慕的“照骗”。 桥的尽头也是一处人工景观。通体是由玻璃镜子构建一座看台,并美曰其名“天空之镜”。人行于其上,玻璃的折射,分身无数,纯净的画面,虚幻的光线,还有倒映其中的自然景致,犹如人翱翔于梦幻之境。这里也就成了女同胞们最恋恋不舍之所了。 自拍也好,摆拍也罢,怎样拍出最美的意境,是特考验人的摄影水平了。不过从群里伙伴们发的照片来看,还都挺艺术的,挺好。 没戴墨镜,镜子的反光,晃得我眼睛难受,匆匆打卡便罢。 东沙渔村 午饭后,本应回酒店歇着。但有小伙伴们意犹未尽,要求再安排一处景点游玩。得,那就去坎门的东沙渔村吧! 东沙渔村,位于玉环最南端的坎门镇。这是一处典型的海边小渔村的格局,村内民居以石屋为主,依山而建,屋咬山,山抱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一行人,顶着酷暑,沿着村中的主干道曲折而上。村中没有多少人,也没有多少的游客,一切最得很安静。而我们的到来似乎打破了这种恬静的安逸。 一路上,穿梭于石屋巷陌中,有走马楼、古井、叶氏宗祠等古老建筑,有些石墙上还有关于渔民生话的彩绘,海味海韵浓郁。在高处稍立,回看渔村,面海依山,房屋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宛如布达拉宫。信步走走,倒也体会了一把旧时渔民生活的艰辛。 若不是天气太热,那怕随便坐在村中某个角落发发呆,也将是打发一天时光的最佳方式。或许,这里比较适合慢生活的节奏。也或许,有机会露营于此,坐享日落日出、夜迎星汉灿烂也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然而此刻,酷暑真的难耐,热得小伙伴们都已开始撑着伞吃着冰激凌了。浑身大汗淋漓地漫游其中,只有透过巷陌墙隙还带着些海腥味的风才给人丝丝的凉意。不过,痛并快乐着。一路谈笑,一路用心体会。 渔村土地少,房屋都是充分利用山地层层而建,密密麻麻的。期间充斥着些水泥房屋,但也无伤大碍,依然有着美感。但这些个石路、石墙,覆着石块的黑瓦依然还有着浓郁的烟火气,斑斓的墙体上依稀透射出古老而淳朴的韵味。 山顶有座小庙,居高临下,占据着大片的空地。小庙三面环海,独揽万壑松涛。嗯,这里绝对是露营的好地方啊,晚上还可以开个派对舞会啥的,感觉是不是特有情调? 小庙唤作“花粉宫”,一个比较特殊的名字,不知祭祀着谁?或许是一位叫花粉娘娘的守护神吧!反正海边的人对于大海,都有一种温柔善良崇如母亲的情结,祭祀供奉的很多海神也都是女性,比如我们熟知的妈祖林默。疫情期间,大门紧锁,具体不得而知。 从花粉宫前的广场往前下到了观海亭。亭左侧是临崖面海的一座公墓区,真是坐享一地风水啊,真正地达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哈哈。 沿着栈道继续下行,看着脚下的礁石在应和着海浪的轻轻拍打,东海那原本混黄浑浊的海水奋不顾身地扑在礁岩滩上,只为了化成一朵朵美丽的白莲花。致敬大海! 兴尽回走,从花粉宫边过去,庙后方孤岛深入东海的犄角上,一座白色的灯塔映入眼帘。灯塔基座成四方,塔基上方是锥形塔座,再往上一层是六角形的塔身,最顶部安装着太阳能照明灯,形制颇为古朴。 灯塔凭海临风屹立百年而不熄。从海上看它,或许只是一个闪烁的白点,略显孤独。但正是这山尖上小小的一点,百余年来呵护着、指引着归航渔民们回家的路。正如它的名字——普安,这是一种多么忠贞不渝的坚守啊!这也是一个极其纯朴而美好的夙愿吧! 从灯塔沿着城墙状的步道前行,抵达了古炮台所在。空旷的山巅只有一应仿制的大炮供人畅想。纵身跃上崖边低矮的城墙上,静静地寻觅着当年战争的迹象。炮火的硝烟也早已散尽,但金戈铁马的嘶鸣似乎还随着海浪地涌动而振聋发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当下的我们更要好好珍惜啊。 告别古炮台,回到主路下山。 回看东沙,虽只是一座小小的渔村,有着绝大多数渔村一样的蓝天、大海、石屋等绝美元素,更拥有着其他渔村不一定拥有的灯塔、炮台等历史因子。这是一座美丽而安逸的小山村,更是一座有丰富历史故事的渔村。 来玉环旅游,东沙渔村,你不应错过。 ——小卒不过河 写于2021.8.19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