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大字书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吴江舟中诗》

 李叔狠生气 2022-06-01 发布于云南

图片

米芾《吴江舟中诗》,纵31.3cm,横599.8cm,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米芾一生对书法用功至深,其书作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传世书法多为小字行书,大字行书传世不多, 有《吴江舟中诗》《虹县诗》《多景楼诗册》《研山铭》 等, 其中 《多景楼诗册》《研山铭》 的真伪在学术界存有争议。一般多认为 《吴江舟中诗》 最为著名,当为米芾大字第一。

《吴江舟中诗》是米芾在吴江舟中为朱邦彦所书的一首五言古诗,凡行,每行字数不等。通观米芾此作,小字如拳,大字似斗,狂放、率真、自由。作者用笔浓淡兼施,使转痛快从容,线条厚重洒脱,结体劲拔险峻,同时兼具“二王”的流畅隽美。此作正印证了古人对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的赞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于《吴江舟中诗》的书写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迄今未有定论。当代学者曹宝麟认为该作与元丰四年在长沙所书《道林诗帖》的部分笔墨相似,“尤多长沙习气”。故推测该作或元丰五年入刘庠幕未成后的漫游所作,并将该作的书写年代断为米芾早年。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讲到:“自识作于吴江舟中,也可能就是元祐戊辰去湖州,过吴江时所书。论书法虽然苍率恣纵,比之《苕溪诗》等不甚相同,但字形、笔法没有离开欧阳询一体……应属早中年之笔无疑。当时大约匆匆挥毫,所以见得苍率老健似为晚年作了,但细看仍属有别。”

此卷递藏有序。卷首右下角有 “司印” 半印, 可知曾为明室御藏。“晋府书画之印”“清和”“晋国奎章”印可证曾归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㭎。后流入民间。万历年间,孙矿曾在李伯玉处两度鉴赏此卷,于万历十九年重阳后作跋记之。崇祯十六年八月,王铎与友人在郭公望处鉴赏此卷,在前隔水绫上题跋记之。清嘉庆年间归内府,卷首有“石渠宝笈” “宝笈三编” “嘉庆御览之宝”印,卷尾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鉴赏”等印。此卷后被溥仪携出宫外。抗战结束后曾在沈阳书肆出现,后被海上涵庐张文魁购藏,卷尾有“张文魁”“涵庐鉴藏”“张氏涵庐珍藏”等印,后被张氏携往海外。据传,美国收藏家顾洛阜后经张大千介绍购藏此卷,后寄赠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片
王铎题跋
图片

 (本文作者子木)

图片


手卷是书画裱成横幅的长卷,放在长案上从右至左供展开观赏的字画,历史悠久,实际上是早期竹、木简书卷和图籍形制的演绎。我们熟知的《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赤壁赋》都是手卷形式,手卷作为中国传统书画中最重要的呈现形式之一,可以无限延展,舒卷自如,便于携带,适宜近距离观赏,表现方式也颇为雅致,与文人的书斋生活密切相关。
“历代书画手卷百品·书法”出版新品5种:《王羲之等 万岁通天帖》《苏轼 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米芾 吴江舟中诗》《黄庭坚 诸上座帖》《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