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新作]杨盛龙丨精神出户

 金秋文学 2022-06-01 发布于河北

[名家新作]精神出户

作者:杨盛龙

我们居民区所在的中关村西区被确定为提级管控区,管控一周,管控的原则是“足不出户”,静态居家,只有做核酸检测取样、扔垃圾、取快递才能出门下楼,绝对不能出院子。

足不出户,可以精神出户吗?向往院外,想一想外面的世界,思绪海阔天空地在户外溜达一圈。

与有的小区全体住户居民被运载到张家口集中隔离,与居家封门隔离的封控区比起来,我们这提级管控算是第几档?自由度要宽泛一些,还是被限制住了。

怎么做到“足不出户”呢?既然足不出户,不聚集,不扎堆,那么多人排队做核酸检测取样,不就是出户了,不是很聚集么!

被管控在家里,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念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退职在家休养,想念1999年之前的自由和美好,可以到国内外旅游,要去那多年想去而没有去过的地方,订购一张机票,说走就走。这三年,旅游成了不能企及的奢望。现在更严,被控制在家里,足不出户,不能去公园,不能上街,连出门买菜都不可以。

年老以后的退休生活,不再上班。以前我们忆苦思甜,说我们的上一辈在万恶的旧社会过的是暗无天日的生活,“吃的是猪狗食,做的是牛马活”。现在我们调侃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吃的是牛马食(以清淡的素食草食为主),做的是猪狗活(看门护院,吃了睡,睡了吃)。以前的上个公园,串个门,三两好友相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自由在管控期间都没有了。吃过饭,昏昏欲睡,躺在床上,半躺在沙发上,打发日子。

退休将近十年,经常做梦上班,知道就要退休,准备腾退办公室,整理书籍和资料,说明多少还是有些留恋上班的状态。这居家足不出户的日子,还不得做梦随意出门旅行?

向往门外的世界,想出门透透风,想呼吸点儿户外的空气。

国人以前见面问的“吃了吗”而今见面问的是“做(核酸)了吗”。前些日子到别的小区去排长队做核酸检测采样,心烦排长队久久等待。后来我们小院设了一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下楼就做。前些日子在别的院子排着长队刷手机,现在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这是改为居家排队了,不时到阳台看看做核酸检测取样排的队有多长。现在提级管控,向往到楼下排队的时间长一点,这样可以在户外多待会儿多吸点室外的空气。习惯于天天做核酸的日子,偶尔有一天空档,就在微信群问社区干部:今天做吗?

听有的住户说在院子里散步受到干涉。要求足不出户,只有做核酸、扔垃圾、取快递才能出门下楼。将一袋垃圾分装多袋,每次下楼扔一袋,这样可以多出门下楼几次。心里想着有点垃圾出门下楼扔一下,活动活动坐僵的腿脚。

宣布提级管控的那天,我到超市购买诸如酱油、醋、早点之类的东西。买蔬菜的顾客特别多,眼看货架上的各种蔬菜都被抢光,拿好蔬菜要求过秤贴标价的队伍拐了几道弯。看那阵势,排不起那队,我只有不买蔬菜了。

两天后,社区居委会运来一车蔬菜,住户们下楼领蔬菜,每户两袋,有大白菜、黄瓜等九种。想到前一段时间上海的慌乱、尴尬和惨烈,他们在网上团购抢菜,瞬间被人抢光,这家店没有了,那家店缺货,拿着手机守候在网上秒抢,有的人家抢到了,有的人家没有抢到。有的人某种蔬菜抢得多了点儿,需要的品种没有抢到,于是楼道里互换,返回到以物易物时代。流通渠道不畅,被隔离居家的居民缺菜,那边一车车一堆堆蔬菜烂掉。上海人可为蔬菜伤透了心,蔬菜成为生活中的换算单位。北京就是北京,到底是首都,充分显示出首都的标杆效用,免费蔬菜送上门,按需分配,我们院子里好几家住户在微信群说不需要啦,放弃领取。想起几十年前农村办公共食堂,我们现在领蔬菜,与公共食堂的准共产主义生活仅仅相差一把火煮熟分发到碗里。

取快递在允许范围。我尽量多订购一些东西,然而吃穿用需要的东西毕竟有限。想到以前听人讲的一个遗闻:有个小伙子看上供销社的女营业员,为了每天看一眼那姑娘,与她发展关系,他每天去供销社,每次买一个软木塞子,这样既不费更多的钱,又能天天饱眼福。为了每天下楼取快递,我似乎得多订购一些类似于软木塞子的东西,每天都有机会取快递?

想出门下楼透透气,马上想到只能是做核酸、取快递、扔垃圾这三项在允许范围。我们离退休干部局为我订了一份人民日报,我需要每天出门下楼从信报箱取报读报,按要求足不出户,这事须要向社区请示吧?

百无聊奈地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看楼下做核酸检测取样排队情况,在一个合适的时段下楼。居家心里不踏实,下楼排队等,做一次核酸检测取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又过去了。

刷手机微信,翻看这个群那个群天一句地一句海聊。刷视频号,无聊地划着一个个短视频。其间多次蹦出一个农民装束的男子在不同场景突然声嘶力竭狂唱:“我要像梦一样自由,像天空一样坚强。”闪电般开腔,每次都使他老婆受到极度惊吓跌倒,爬起来一脚将他踹倒。

站在阳台,俯瞰空荡荡的胡同,偶尔有一辆汽车经过的街道,听斑鸠咕咕叫,看鸽子自由飞翔。

文/杨盛龙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杨盛龙,湘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在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散文》《中华散文》《美文》《中国散文家》等发表作品约两千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1949~1999》《中国散文大系》《读者》等选载,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杨柳依依》《心心相依——中华56个民族散记》等二十余种,《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著专节专题评介。 

[名家新作]杨盛龙丨农时哪误得起

[名家新作]杨盛龙丨查干湖波光

[名家新作]杨盛龙丨大地方的懈怠

[名家新作]杨盛龙丨挪柴今昔

[名家新作]杨盛龙丨小满这个节气

[名家新作]杨盛龙丨人民公社,从建立到撤销

[名家新作]杨盛龙丨有一个石头会唱歌

[名家近作]杨盛龙丨数九望春

[名家近作]杨盛龙丨随笔《倒票》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