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英国5月初报告首例猴痘确诊以来,(截至英国当地时间5月22日)迄今至少15个国家通报病例,共计超100例。 一、猴痘病毒是啥来头?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因此命名为“猴痘”。这其实“冤枉”了猴子,猴痘病毒的来源并非猴子,而可能是非洲本土的啮齿类动物。 1970年,在刚果(金)第一次发现人类感染了猴痘病毒。随后,病例主要出现在非洲西部和中部。2003年,在美国出现非洲大陆以外的首次疫情,有数十例感染和疑似病例。
二、感染猴痘病毒会怎样? 感染猴痘病毒后,人会有发烧、头痛、肌肉痛及乏力等症状,还会生皮疹,症状与天花类似。但与天花有显著区别的是,猴痘还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三、该如何治疗? 猴痘目前尚无安全的治疗方法,但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同属一个病毒家族的缘故,针对天花病毒的疫苗对猴痘病毒也有保护效力,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的效果约为85%。幸运的是,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自愈。但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之后,则可能更容易出现像肺炎、脑炎等一些并发症,发展成危、重症病例。近些年,该疫情的病死率约为3%-6%。 
四、猴痘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猴痘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野生动物传播给人,并在人际间形成二次传播。从动物到人,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伤口或者黏膜接触了动物的血液、体液。在人和人之间,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般认为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才有可能感染,如家庭成员之间有较大的感染风险。现在的研究还认为,通过性行为、母婴胎盘也可以导致传播。
五、传染性强吗? 总体来说,该病毒的传染性是比较弱的,猴痘的R0值在1左右,意味着在不受干预、不采取防护措施、不打疫苗的情况下,一个感染了猴痘病毒的人平均可以传播一个人。通常认为,如果一个传染病在人和人之间的R0值小于1,该病会逐渐消失。 
六、国内需要担心猴痘病毒吗? 答案是需要保持警惕,但不必恐慌。目前,我们防新冠的办法对防猴痘都是有效的。并且,国内也还没有猴痘病例。按照政策,入境人员通常需集中隔离两周,猴痘的潜伏期绝大多数不超过两周,若真有感染猴痘病毒,处于潜伏期的人在隔离期间也能够被发现。另外,对入境的动物,中国是有专门的部门管理的,通过动物传播的可能性也较小。 
勤洗手,出门戴口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总没错,这不仅防猴痘,也防新冠。 统筹 | 郭春晓 编导 | 冯永昕 动画 | 管 航 姜云洁 张 琪 王昭君 制作 | 付晨晨 配音 | 岳一凡 运营 | 徐世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