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06-01 发布于甘肃

1.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2.下列句子中,“者”与“也”都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下列省略句中,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4.下列句子中,“以”字结构表示后置状语的一项是( )

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以勇气闻于诸侯

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5.下列句子中,“于”字表示后置状语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而君幸于赵王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不拘于时

6.下列句子中,含有三种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翱翔蓬蒿之间

B.晋军函陵

C.使快弹数曲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7.下列句子中,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夫晋,何厌之有?

C.不吾知其亦已兮

D.君何以知燕王

8.下列各组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含有相同的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例句:铸以为金人十二

A.蚓无爪牙之利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列坐其次 求人可使报秦者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不必贤于弟子

D.子卿尚复谁为乎?高余冠之岌岌兮

9.下列句子中,“为”不表示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为天下笑者,何也?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0.下列句子中,按照“……的原因是……”格式翻译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圣人之所以为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的两个句子的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其孰能讥之乎?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为仲卿母 所遣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大王来何操?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不然,籍何以至此?

12.下列句子中,与“而君幸于赵王”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以其无礼于晋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3.下列句子中,“见”不表示被动句的一项是( )

A.遂见用于小邑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慈父见背

14.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声)舞幽壑之潜蛟

B.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C.严霜结(于)庭兰

D.交戟之卫士欲止(于)不内

15.下列句子中,省略主语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

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16.下列成语与对应的句子不是同一种句式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戒 使快弹数曲

B.无济于事 得复见将军于此

C.时不我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夜以继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7.下列成语与对应的句子不是同一种句式的一项是( )

A.运筹帷幄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信而见疑 若属皆且为所虏

C.草木皆兵 此小大之辩也

D.文以载道 以勇气闻于诸侯

18.下列成语与对应的句子不是同一种句式的一项是( )

A.言为心声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嗤之以鼻 农人告余以春及

C.唯利是图 之二虫又何知

D.祸起萧墙 大王见臣列观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为降虏于蛮夷 为仲卿母所遣

B.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举孝廉不行

C.謇朝谇而夕替 连辟公府不就

D.死生亦大矣 今臣亡国贱俘

20.下列句子的分析与译文,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分析与译文: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宾客”;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上白色衣服,戴上白色帽子来给荆轲送行。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分析与译文:判断句,“……也”表示判断;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分析与译文: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D.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分析与译文:省略介词句,即“翱翔(于)蓬蒿之间”;盘旋在蓬蒿丛中,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 


参考答案:

1.A(A 项“于”表示被动。B、C、D 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B 项“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C 项“得〔于此〕复见将军”,D 项“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2.C(A 项“……者……也”表示判断;B 项“者”是“……的人”,“也”表示判断;C项“……者也”表示判断;D 项“者”是“……的人”,“也”表示判断)

3.D(A 项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百越之地)”;B 项省略动词宾语“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 项省略主语“始皇”;D 项省略引进处所的介词“于”,即“聚之(于)咸阳”)

4.B(“申之以孝悌之义”调整语序即“以孝悌之义申之”)

5.A(A 项是状语后置句,即“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B 项“……于……”表示被动;C 项“……见……于”表示被动;D 项“……于……”表示被动)

6.D(A 项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于)蓬蒿之间 〕翱翔”;B 项省略句,“晋军(于)函陵”;C 项省略宾语句,“使(之)快弹数曲”;D 项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千斤)金,定语后置句/(以)“千斤金”,省略句/〔(以)千斤金〕购之,状语后置句)

7.C(A 项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B 项疑问句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即“有何厌”;C 项否定句宾语前置,“不吾知”即“不知吾”;D 项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

8.B(例句是省略句兼定语后置句,即“铸以(之)为(十二)金人”。A项定语后置句,蚓无(利之)爪牙;否定句宾语前置,未(有)之也;B 项省略句,列坐(于)其次;定语后置句,求(可使报秦之)人 C 项判断句,“……也”表示判断;状语后置句,师不必〔于弟子〕贤;D 项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定语后置句,高余(岌岌之)冠兮)

9.C(A 项“为……”表示被动,B 项“为……所”表示被动,C 项“为”表示判断,D 项“为……”表示被动)

10.C(A 项“所以……”表示动作的目的,译为“用来……的”;B 项是“……者……也”

判断句中套用了表示原因的“所以……”,译作“……的原因是……”;C 项“此所以……也”表示原因,译为“这就是……的原因”;D 项“……所以”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