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正式解封第一天:这5个名字,我不敢忘

 繁星1 2022-06-01 发布于河南

图片


1

我是脆皮。

谁也没想到,2022这个开年如此艰难。上海这一次疫情,竟然延续了两个多月。

5月31日,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宣布:6月1日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天上午,“上海回来了”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图片

零时起,上海取消设置在越江桥隧、区块交界的防疫查控岗位,同步移除路障设施。

市民们也走出家门。

那个车水马龙的上海,终于回来了。

尽管已是凌晨,但一辆辆私家车,仍然撒欢般驶向隧道和高架桥。

上海,瞬间哪里都堵了。

图片

外滩边的人,越来越多。

图片

菜市场里开始人头涌动,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正在归来。

图片

居住在上海的,70岁的演员李立群,兴奋得跑到刘畊宏家中做客,吃大餐跳毽子操。

有一句上海网友的留言,顷刻无数人点赞:

我以后再也不抱怨堵车了,因为那才是繁华大道。

再也不嫌人山人海了,因为那才是国泰民安。

这一刻,2600万上海人等得太久。

我理解他们此刻的激动、宣泄,与五味杂陈。

这两个多月里,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有过怎样的煎熬与压力,只有自己知道。

所幸,一切都走了过来。

希望所有的上海人,从此不再有这样的故事与遭遇;

愿人间皆安,岁月静好。

但此次此刻,我仍然想提醒,在庆祝的同时,别忘了这些人。

这五个名字,不能忘。

他们每一个,都值得我们铭记。

2

5月30日,解封的前一天。

有一条消息,被淹没在如潮的新闻里。

“上海加油,我们回家啦”。

这一天,一名山西援沪医疗队队员发视频告别上海。

图片

这一天,广西医疗队也告别了上海。

图片

自此,绝大部分地方援沪医疗队,大约5万名医护人员完成使命,回到家乡。

是的,你没有听错,援沪医疗队员们坚持到了最后。

他们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来到上海。

数十万的感染者,每天约1000万人的核酸筛查量。

每人每天几百次的重复挥臂采样,但没有一个援沪医疗队员叫苦叫累。

不少队员,都是第一次来上海。

但他们直到离开,都没来得及认真看上这个国际大都市一眼。

武汉医疗队,是最早到来的队伍之一。

只因为,2020年疫情,上海援鄂医疗队是最早赶赴武汉的队伍之一。

他们心怀感恩。

要来一场“热干面”和“生煎包”的双向奔赴。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

这一次上海疫情,和此前不一样。援助的医疗队员被报道的频次,没那么多。

疫情过去,城市渐渐在回到正常。

别忘了他们。

3

6月1日,距离京东小哥开启“自杀式救援”,已经差不多有一个半月了。

4月中旬,上海疫情最吃紧的时候。

网络盛传:

短短2天,京东调配了3000名快递小哥,以“自杀式物流”单向的方式向上海运送物资。

什么叫“自杀式单向物流”?

就是一个车队几十辆车,进入疫区后,把货物分发完毕。

然后,这个批次的所有物流人员和车辆就地隔离,不得返程。

图片

再之后,下一批次的小哥继续运输,执行和第一个车队同样的流程和隔离政策。

京东物流小哥,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保障上海的物资供应。

图片

媒体随后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全是网上所说的内容。

但京东物流的确从多地调集了3246名快递员、分拣员等一线抗疫保供人员增援上海。

不仅如此,京东还将自己的上海物流新仓库,紧急改造成方舱医院。

与此同时,京东提供的大批抗疫物资,也将陆续送达上海。

10吨抗病毒口服液等防疫药品及急缺药品,从北京出发,通过飞机送至上海。

大批民生和医药物资,从四川、湖北、安徽、陕西,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紧急驰援上海。

一位上海市民,收到京东快递来的物资后,写道:

京东快递员在支援途中所要忍受的艰难,不是我们能想象的,祝愿他们每个人都平安。

也希望上海这座城能对得起这么多人的付出,早日清零。

岂曰无衣,与子同服。

那些在黑暗中向我们伸来的滚烫的手。

那些热血、力量与情怀。

不能忘。

不要忘。

4

别忘了那些掏空家底,拼了命在支援上海的人。

4月,辽宁多地疫情爆发。

有些地方,不得不进行封控管理。

封控区内,居民买菜主要靠线上抢购。

没有封控的地方,也偶有病例,菜价并不便宜。

不久后,吉林疫情爆发,辽宁再次支援抗疫物资。

辽宁,还没来得及喘口气。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辽宁依旧咬紧牙关,挤出蔬菜等驰援上海。

整整2300吨生活物资。

品种非常多,很新鲜。

有蒜苔、黄瓜、茄子、西葫芦,还有豆角、青椒、土豆、大葱。

每一种蔬菜,都用独立的袋子打包。

上面还附有一张红色的纸条:

辽沪同心,携手抗疫。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物资虽轻,真心一片。偶有破损,敬请谅解。

图片

山东,蔬菜大省。

每次疫情发生,都有她支援的身影。

这次也不例外。

只是到4月4号,山东就已经给上海供应蔬菜3190吨。

它们来自山东大大小小十几个县市。

很多地方的名字,我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比如,被誉为“中国蔬菜第一县”的莘县。

听到上海封控区里的居民,吃不到新鲜蔬菜。

当地菜农三班倒、连轴转地采摘打包,第一时间为上海送去刚采摘下来的蔬菜。

图片

知我者谓他心忧,不知我者谓他何求。

这些地方,拿出了自己所有的能力,全部的情义。

他们有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

千万别忘了他们。

5

上海疫情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人。

他们是疫情中“下沉”到最基层的人。

每栋居民楼里的楼长。

他们很多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

但他们却展示出难得的专业、耐心与贴心。

他们制作业主之间的共享文档。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整栋楼的抗疫物资发放,信息传达及楼内消毒。

图片

从做核酸,到团购水果,到居民之间的矛盾。

组织抗原自测,发放物资,回收试剂,值班站岗防止有人外出……

他们每天的工作,琐碎又繁重。

他们的执行力,让人叹服。

这些事情,原本和他们没有关系。

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才踏入职场的年轻人。

但疫情到来,楼栋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单位,他们却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他们那么年轻,却那么坚毅。

他们英勇得像个战士。

穿上原不属于他们的盔甲,走上战场。

他们或曾卑微如泥。

而当灾难袭来,他们却都有了神性。

疫情过去,他们重新回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普通又寻常。

但真的别忘了他们。

别忘了他们给所有人力量,用自己并不伟岸的身躯,为其他人撑出了一片天。

他们是平凡生活的英雄。

6

最后,我想说。

每一个上海人,也别忘记感谢自己,要记得这一段与众不同的日子。

两个多月,生活被按下暂停键。

两个多月,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有不解,有痛苦,有愤怒,有同情,有感恩,有支持。

如果没有思考,没有从中得到一些东西。

那么,这胜过20年人生的两个月的经历,就真的浪费了。

疫情是一次灾难,也是所有人的一次集体修行。

希望疫情过后,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

提前做好准备,拥有更多对抗不确定性的力量。

抛弃无用的社交。

珍惜身边人。

加缪在《鼠疫》中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请你记得,在2022年的春天,我和2600万人,一起禁足。

一起从最开始的彷徨不安,到现在的坦然处之。

那些最硬的仗,我们一起打过;

那些最悲壮的时刻,我们一起看过。

现在,6月已来,新的时间开始了。

我们不要辜负。

不要辜负阳光,也不要错过现在的爱。

永远不要辜负温度与自由。

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终将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