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穷兵黩武的背后,军费开支占据国家70%,国内早已油尽灯枯

 历史看兴衰 2022-06-01 发布于湖北

甲午之战,日军虽然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但国内早已是油尽灯枯。

这一年,日本军费开支占据了国家总体开支的70%,1895年,也就是《马关条约》签订的这一年,日本国军费开支亦达到了国家预算的65%。在战争期间,日本国内农民起义早已是司空见惯,社会动荡不安。

自从1886年7月大清北洋水师,因为嫖娼事件,用”定远“、”镇远“等四舰主炮对准长崎市区,逼迫日本人赔偿了五万日元后,日本全国对于海上大舰的追求就陷入了疯狂。

为了打造出一支能对抗北洋水师的舰队,可谓是砸锅卖铁。不仅睦仁节衣缩食,连续六年省出三十万日元用来支持海防建设,连睦仁天皇的老娘阿巴桑都捐出了自己的陈年内衣和金银首饰。

日本皇家穷酸窘迫的衰样传到大清,引起了大清群臣的阵阵哂笑,慈禧六十大寿,为了让老太太高兴,从颐和园到紫禁城沿路所建戏台、牌楼等景点,耗资就达240万两,相当于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之和。大国风范,又岂是倭人所能模仿?

在随后的八年里,日本的军费开支达到了惊人的25%。穷兵黩武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惊人的社会问题。

虽然日本工业化发展很快,但终归受制于国小民寡,加上西方诸国在旁虎视眈眈,百姓们的生活并没有半点提高。

就纺织业来讲,从1887年到甲午爆发起,日本棉纱产量增加了九倍,产品质量也丝毫不逊色于英国,却苦于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消化这些产品。

日本官员绞尽了脑汁,决定用低价倾销来占领市场。为此,日本纺织协会曾用低于成本价亏本向中国朝鲜投放3万件棉纱,结果中国人和朝鲜人丝毫不给东亚老乡的面子,直到1890年,总共才卖出了31件棉纱。

本来日本人均耕地就少,抢米事件更是日本人的传统活动,因为军费增加,工业品又滞销,到1890年止,日本抢米运动早已风靡全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1890年到甲午开战前短短四年时间,日本内阁倒台两次,议会解散了三次,实在无计可施的日本政府在快要举国饿死之际,看着自己吃糠咽菜攒下的联合舰队,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去抢劫大清。

对于这场决定东方两国国运的战争,列强们普遍看好中国,即使在北洋海军遭受重创即将全军覆没之际,外国专家们还是坚持:“即使大清丧失制海权,但凭借庞大的体量和超长的纵深,大清终究会凭借资源优势和财力优势碾压日本,最终将日本拖垮。"

不过大清终究不是一般人所能看透的,事件的发展让这些专家们纷纷跌破了眼镜。

任谁也想不到,装备了西方装备,数量高达百万,被西方称为世界第三的大清陆军,在面对一天才吃两顿稀粥的日本陆军时,根本就不堪一击。

勇冠三军的满清”巴图鲁“叶志超将军率领一万五千淮军,在面对日军一万六千士兵时,充分展现了自身的逃跑天赋,七天之内,叶志超一跑牙山、再跑平壤,途径顺安、肃州、安州、义州直至鸭绿江地界,狂奔五百余里,完全把朝鲜半岛交到了猝不及防的日军手中。

10月中旬,日军正式越过鸭绿江,攻击大清本土,除聂士成和马金叙孤军抵抗外,其余军队,又纷纷不战而逃,仅仅三天,满清三万重兵驻守的鸭绿江防线,就被日军两个师团打了个稀烂。

11月7日,大连失陷,没有任何抵抗。18日,远东第一要塞旅顺经过一天激烈抵抗,随之也宣布陷落,全城3万军民被屠戮一空,仅剩36名幸存者。

纵观整个辽东战场,只有号称”大清第一悍将“的聂士成举行了有效狙击,他率军在摩天岭和东路日军反复拉锯长达两个月之久,并多次进行反击,收复失地,让这支日军被迫转入了守势。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旅顺陷落,也就意味着日本可以随时随地,在大清任何沿海地区发起攻击,包括离北京近在咫尺的天津大沽口。

从1858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每逢争端,洋人们像上瘾一样,连续四次从大沽口附近侵华进京。历史教训历历在目,慈禧担心如果日本人再次从大沽口登陆的话,那么1900太后和皇帝”西狩“的事件将再一步重演。

1895年,这是”全国人民喜气洋洋,恭祝老太太万寿无疆“的紧要关头,无论如何,老太太也放不下脸面当着国人之面跑去外头过生日。

为免节外生枝,慈禧重新启用了被他边缘化的恭亲王奕䜣主持总理衙门,让其亲自出面请求英美俄法德大使共同调停清日战争,结果被占尽上风的日本连续三次拒绝。

日军的连续胜利,不仅让清政府的太后皇帝们诚惶诚恐,也让日本政府的政治家们开始头疼。因为军事进展太过顺利,军民们欣喜若狂,个个开始谈论起和清政府的议和条件——“割让务必求大,赔款务必求多”,甚至将天皇也撩拨得脸红耳热、心动不已。

只有伊藤博文为首的政府高官才知道自己现在是骑虎难下,因为政府财政早已被掏空。

按照清政府军队一贯以来的战斗力和动员能力,从军事上来说,日军策划的直隶决战获胜方基本上会是日军,像1900年那样打进北京,也不是不可能。

但日本毕竟起步太晚,底子太薄,为了这场战争,日本军民当掉了底裤,也不过是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拼凑出了6个师团和一个近卫师团,总共13万人不到。这些兵力,即使攻入了北京,能够控制的范围也极其有限。

战争开始之后,日军虽然军事进展顺利,但兵力早已捉襟见肘,全国总兵力加上预备役在内共凑了24万人,都已经按计划送往了朝鲜和直隶战场。

此刻的日本本土,基本上没有任何防御,就连守卫东京和下关海峡的部队,都已经抽调去了澎湖列岛。

这24万兵力,也算得上是日本举国当裤子在苦苦支撑供养,早在进攻平壤期间,日本陆军就已经出现了后勤供给困难,连军官都混到一天只有两碗稀粥的地步。

所以日本即使有意扩军,也难以找到养兵练兵之钱。虽然日本几次三番拿捏大清不肯坐下谈判,但内心还是害怕太过咄咄逼人,让慈禧重新西狩。到时候不仅赚不到钱,还要拖得自己血本无归。

另外国际形势,对日本也很是不利。

对于大清在朝鲜的惨败,最痛心疾首的不是在颐和园过生日的老太太,也不是在太和殿里痛哭流涕的主战皇帝,而是远在西伯利亚坐小板凳看戏的俄罗斯人。

早在东亚两国开战之初,俄国人高兴地和过年一样,期望双方“菜鸡互啄,必有一伤”,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战争期间,为了让日本放心全力一搏,还特意公开提出:“俄国对日本南下占据台湾,当无障碍”。结果战事变成了一边倒。

1895年3月,俄国人得知日本人准备逼迫清朝割让辽东半岛之时,顿时慌了手脚,因为俄罗斯对旅顺这个远东唯一不冻港早已垂涎三尺,结果肥肉就要被日本半路叼走。

在《马关条约》签订当天,俄国外交大臣密会了德法驻俄公使,三方达成一致,以“友谊”的方式,劝告日本不要永久占领中国领土,如果日本执意不听,就联合出兵,切断日本本土和辽东地区的联系,将朝鲜半岛和辽东的日本军队,全都困死。

4月23日,俄法德很礼貌地拜访了日本外务省,并提出了诚挚的劝告:“为了向日本国皇帝陛下之政府表示诚实之友谊,兹特劝告日本国政府,放弃确实领有辽东半岛一事。”德国人则说得很直白:“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开战,根本没任何希望。”这话让负责接待的外务省次官林省差点心脏病发作。

劝告日本当天,俄国就将海参崴宣告为临战区,并将侨居在那里开荒的日本居民进行监视居住,同时从欧洲调动了三万军队前往远东。

俄国有舰队驶向台湾和神户,威廉二世也随即派出了一艘装甲舰和一艘巡洋舰,这一切都预示着西方列强并不是在开玩笑,他们不希望日本独吞胜利的果实。最让日本气恼的是,俄国人甚至还唆使清政府延迟对条约的批复。

这一切让伊藤博文担惊受怕,因为按照国际法,虽然李鸿章在条约上已经签字,但文本还必须要光绪签字后才算生效,他很担心清朝知道三国干涉之事后,拒签毁约。

于是日本方面在马关签字的第二天,就请中间人美国佬,致电清廷催促光绪签字。好在大清朝廷能写锦绣文章的官员不少,懂得外交和国际形势的一个没有。看到文本后,光绪虽然气得是“绕殿约时许,顿足流涕。”可终究还是在《马关条约》上签下了名字。

在三国压力之下,日本于1895年5月4日,正式宣告:“日本政府根据俄德法三国之友谊公告,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之占领权”。

但向大清要1亿两银子。结果俄国同情心泛滥,认为日本仗势欺人,要价太高,双方讨价还价,最终被大清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

作为对俄国仗义出手的回报,次年六月,李鸿章专程访问了俄国,并签订了密约,规定只要日本入侵朝鲜以及辽东,中俄必须举国之兵相助,并允许俄国修一条铁路接通东北,这也是后来著名的中东路。

1898年,俄国进驻旅顺,以替大清守地为名,签订了《中俄旅大租借条约》,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到嘴的肥肉被抢,日本人从此恨透了俄国人,将这事视为奇耻大辱,从此卧薪尝胆,伺机复仇。十年后,为了争夺满洲,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马关条约》对日本的影响

甲午战争击败了清朝这个庞然大物的胜利,让日本举国上下一片狂欢。23000万两白银折合3亿日元的巨款,更让穷疯了的日本政府陷入了癫狂。

外相陆奥宗光激动得手足无措:“合约签订之前,从未敢想过居然会有几亿赔款”!加上利息,大概相当于日本十年的财政收入,从天皇到百姓,个个都觉得自己富裕无比。

尝到了战争甜头的日本人,终于找到了新的致富之路,很快就把这笔钱的大部分继续投进了扩军之路。陆军从7个师团,增加到13个师团,海军则由6万吨,直接增加到了26万吨。疯狂的军力增长之下,也带动了军工制造的增长和军事技术的提升。

甲午之战短短十年不到,日本军工投资增长了将近十倍,铸炮造船技术一日千里,很快就追上了世界水平。

从此,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一跃成为了谁都不敢小看的亚洲强国,为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大获全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