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尔会客厅》|沈怀远:为伊憔悴终不悔

 马尔的视觉 2022-06-02 发布于安徽

《马尔会客厅》:探索文化本相,回溯各自路程。

本期嘉宾:沈怀远。龙城书院山长、东篱山庄庄主,淮北市古琴文化发起人,复建濉溪古睢书院的倡导人与兴办者,知名文化人。

沈怀远:先跟你老马道声歉。几次想来会客厅,都被这事那事给耽搁了。古睢书院完工、完善迫在眉睫,诸多头绪缠绕,一直静不下心来。

“马尔会客厅”开张快两个月了吧。老余迟迟未露脸,堂主要是再不来,人都会疑惑“这三个货”的关系是不是出啥问题了。

马尔:理解理解。你和余校长忙的是正事、大事,马尔会客厅是闲聊。闲聊闲聊,你先得能闲下来,才能真聊出点东西。屁股底下跟着火的一样,聊也白聊。

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找你聊,读者留言有强烈要求。

我想就从大家都在关心的你正在复建的古睢书院聊起。这个书院未来定会成为小城的一个文化新热点。

你什么时候产生复建古睢书院想法的?

沈怀远重建古睢书院的想法有很多年了。

当初建东篱书院,我就查过古睢书院的资料,知道它是淮北历史上唯一有迹可循的书院,想用这个名字并按文字描述的场景,在相山东郊二泉山脚下恢复它。

征求意见时有学者反对,说东篱这边跟古睢毫无关系,要恢复古睢书院应该在濉溪原址恢复。

我想他说得也有道理,于是作罢。

后来我又提到用嵇康书院、桓谭书院、桓君山书院等来命名,方方面面都有不同声音。最后我自己拍板定了,就叫“东篱书院”。

这是东篱书院的由来。

马尔:任何事情都有历史局限。当初要是能在濉溪原址恢复古睢书院,不知如今已是何等面貌。至少这些年的心思、精力、财力不会白费。

沈怀远:没有县里的古城老街统一改造规划,也就不可能有古睢书院的复建。

我是这样想的,文化的兴衰有一定的时代性。濉溪原本也有那么好的一个古睢书院,后来不是也湮灭了?

未建东篱书院之前,淮北没有传统文化的平台。古琴呀茶艺呀香道呀汉服呀等等,只是极其小众的东西,有限的几个人在玩。我建个书院,大家有个地方交流了,文化氛围一下子就起来了。

我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从未后悔过,文化上没有输赢。做东篱书院,首先是我个人欢喜。我想做个传统文化平台,手里有古建资源,后来的东篱也确实汇聚了小城丰富的文化资源。

我享受过它,附带也有了文化意义与一定的影响力。

很好的事情。

马尔:东篱做得好好的,古睢书院的话题怎么又重拾起来了呢?

沈怀远:东篱书院形成了一些文化影响力。前些年一位当时比较熟的濉溪县主要领导带着上海同济大学专家们来参观,并请我就濉溪老街改造规划提点意见,我就提出一定要把古睢书院这样的文化遗产恢复重建,以续文脉。

领导与专家都比较认可我的想法。

你知道我是个容易心血来潮的人。我又专门邀集了郭云修、余敏辉、范向东、张继玲、姚中华等几个历史文化学者,大家一起交流关于重建古睢书院的可行性。

最后由当时的市人大副主任余敏辉亲自找到市委书记汇报。书记亲自作了重要批示,转濉溪县办理。

马尔:你们有这份心思,是古睢书院的幸事。

沈怀远前年听说石板街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就约着范向东和你马尔一起找到负责建设的濉溪县建投负责人,办公室里查看规划图,果然古睢书院列入其中,甚为高兴。

后来我邀了余校长、你马尔,加上工程负责人杨经理,一起到改造中的石板街一探究竟。

你可有印象了?晚上还就地当街拉张小桌子,要了石板街有名的煎包、油茶,外加四个凉菜、两瓶啤酒,一顿饭总共才吃了四五十块钱。

边说事边喝酒。余校长大呼过瘾!

马尔:当然记得。我当时讲,文化之所以有趣味,就在于它接地气。好久没有那么香喷喷地跟几个朋友在一起吃地摊了。

沈怀远我先后陪同市里和外地文化界朋友去了老街很多次,关注的都是老街如何改造,没想过我会与古睢书院的复建有什么关系。

直到去年六月,时任县长的郭海磊和政协主席刘铁,带着县建投董事长王廷友一起到东篱找我,才知道古城改造二期规划的古睢书院即将开工建设。但怎么建?功能如何设置?配套设施怎么安排?建成后如何运营等一系列问题,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当时只是简单地谈了一点个人的看法,答应抽空去现场看看,了解复建的设计方案后再回复。

之后我多次邀请我市研究文化历史的专家学者前往现场考察调研,又专门建了一个古睢书院文化交流群,寻访石板街老住户,收集有关信息。

最后我们否定了原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规划,以古建筑修复移建的方式重建古睢书院,让它既有观赏价值,又在使用功能上具有现代文化设施的基本要素。

确实很激动。能够参与其中,使古城濉溪历史上唯一的古书院凤凰涅槃,重放异彩!

我做事历来比较感性,凭感觉,一旦决定做就会全力以赴,不顾得失后果。做成一定会做成,能做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达到方方面面的预期,我不太去想。你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做了,努力了,就没有辜负自己

马尔:是的,堂主的文化情怀,奉献、付出了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都是文化圈朋友很钦佩的。

老余就一直盛赞沈堂主是中国文化好人。

沈怀远:过誉了。做文化其实是一件不仅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搭建个东篱平台,大家看到很多的是我的付出,以经济价值来论断它是没有回报的。但我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既有你和老余这样的学者,也有大批手工艺人。我还培育、推出了“东篱木庵”,一个很有文化感觉的陶艺品牌。东篱汉服社、红酒汇、古琴雅集等等,都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我也乐在其中,活得很有滋味。这就是我的“得”,我觉得很值得。

马尔从书院的规制来说,你做东篱书院主要是做平台、做活动,侧重于标示性、展示性。

复建的古睢书院与东篱书院的样式有何不同?

沈怀远东篱书院是安徽当时第二家当代意义上的书院。

那时很多人都没有“书院”概念。我就想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来影响大家。我们一起探讨什么是优秀文化,什么是高雅文化,当今浮躁的社会,我们该怎么生活,能不能给心灵找点慰藉。

马尔:这一点我倒是深有体会。

来东篱前,不知古琴为何物,看见那样细致而典雅的泡茶,觉得小题大做。一段时间之后便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刚好碰上我个人离岗、退休阶段,按常情,该是人生一个坎,你得慢慢适应。可我毫无感觉。

受东篱影响很大。

沈怀远:东篱书院多年来以艺术展览,琴棋书画诗花香茶的展示活动为主。特别是古琴的推广,是书院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三千多年的古琴发展史,我们淮北先后出现了桓谭、嵇康、桓伊、戴奎、戴勃、戴颙等古代最伟大的琴家。十大古曲中,《广陵散》、《梅花三弄》、《高山流水》三首与淮北有关,把淮北称为古琴之乡也绝不为过。

为此东篱书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先后邀请全国各地知名琴家来淮北指导,举办过大大小小各种古琴雅集二百多次。

东篱书院也积极推动,使淮北成为安徽省第一家成立古琴协会的城市。

2017年还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和市县文化馆共同策划、举办了中国(淮北)首届古琴文化发展论坛暨名家名曲古琴音乐会,使古琴、古乐在小城更为深入人心,爱好与学习古琴的热潮不断涌现。

马尔:你作为淮北古琴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贡献有目共睹。

沈怀远东篱书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为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以示范性、引导性活动为主,无法开展培训与教学工作。

古睢书院建成后就不同了,因为规划了专门的场所,同时按政府部门要求,要承接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研学活动,所以必须要以开展研学体验活动为主。

我们也会利用书院空间展示书画艺术作品、非遗手工与民间技艺。

当然,以前我们常做的文化活动还会继续做好做精,让更多的人走进古睢书院,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历史,热爱传统文化。

马尔:在濉溪古城老街浓郁的传统商业文化中,古睢书院是个独特的存在。过去是,如今更是。

我们期待古睢书院早日开学。

沈怀远我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东篱书院有些影响,靠的是大家支撑。古睢书院要想成为濉溪、淮北乃至于皖北的一个传统文化地标,平台很重要。

我正在筹划组织市内外的名家、专家团队,使书院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马尔会客厅”现场访谈的文化部分,我也想放到古睢书院,你也得继续支持。

马尔:没问题。堂主一竖旗杆,应者如云。

谢谢怀远兄百忙之中给我们做了些古睢书院来龙去脉的介绍。

作者相关文章

情系古濉书院

古睢书香开新声

小城茶痴沈怀远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