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来当老师了,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怎么办?

 英语时代 2022-06-02 发布于浙江

清华北大的学生来当老师是个别现象,也是另有隐情,更是微不足道。我们国家的教育“地大物博”,广纳其才,环境各异。如果有国家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去当老师,那还是顾此失彼的味觉,“锦绣未接”的不匹配迹象,以“点”不能带面的“假像”。

我们国家的《教育法》和巜教师法》多次修改完善,我们国家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壮大,我们国家的城乡教育即学校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对比性相差无几。尤其是在公立学校模式下的教育现状,利害关系突出,供需矛盾明显。

教师编制存在“梗阻性病态”。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最棘手的问题是城乡教育差距太大,乡村学校面临“危机感”。既然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去当老师,对于“无人能及”的乡村学校来说是“空中花园”,“杯水车薪”,微不足道。

因为“改善伙食”和吃饱穿暖不是一个模式,“供需要求”不在一个档次,最需要教师的地方上没有学生。“师范类毕业生怎么办”?在这里我们毫不留情地说,师范院校也是“注重人才培养”,但数字“量大从优”泛滥。

永远都是“找不到那个需要的人”,尽管说的话是“编制紧缺,专业不对口”。但师范类毕业生仅仅是供给量太大,需求量太少。招学生“你争我抢”,毕业后“你推我嫌”。其实还是供大于求,求限制供。需要的地方缺老师,超编的地方没学生。

如果把“学历高,牌子好,名称响亮”的毕业生,招聘到最需要老师的地方上,第一个问题是浪费人才,第二个问题是大材小用,师生不匹配。教育会出现极端化“用人不疑”,教师会出现“学历高而智商低”现象,学校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胡拉乱扯。教育最大的问题还是城乡差别大,教师供需矛盾,严重脱离实际情况。

故事分析:

我认为清华北大的学生来当老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并不冲突不矛盾,文凭、学历和教学能力、水平不一定成正比。记得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学校分进一个名校毕业的本科大学生,这在当时的初中来说,实属凤毛麟角,学校里大多数老师都是中师学历。

所以所有的同事包括领导对这个大学生都是仰视的。可是,不到一个月,大家对他就“刮目相看”了,一是堂堂七尺男儿管不住学生,把控不了课堂,他在上面自顾自讲课,学生在下面捣乱;二是学校组织听了他的几节课,发现他讲课前言不搭后语,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讲。

说话吞吞吐吐,声音低得连第一排学生都听不见,更不用说突出重点难点,一节课下来学生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后来家长就一直联名找学校,要求把他换掉了。再后来他又辗转了几所学校,从县城到了乡下,又从中学去了小学,一直被学校推推搡搡。

最后回了教育局科室,直到现在。从文化程度上来讲,他属于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那种;从个人能力上来讲,他属于情商低不会和人打交道的那种。当然,他是个例。以他为例,并不是肯定清华北大学生当不了老师。

而是鼓励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不必自卑气馁,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你不会比清华北大毕业来当老师的差。

毕竟你是师范院校毕业、行伍出身的老师,利用好这个优势,再加上敬业爱业专业的精神,就无须有“怎么办”的后顾之忧,也一定毫不逊色清华北大的学生,照样创造出出色的教育教学业绩。

难能可贵!好事!

人各有志,价值观也不一样。清华北大的学生学历高,知识水平高,但人家有志于做教育不是很好吗?这种精神与选择值得表扬!虽然都是当老师,但是学历不同,专业知识不同的人,应该会选择不同地区、情况不同的学校去工作吧。

按我的理解,去高中、大学、中学做老师还可以,要是以清华北大的知识水平去教小学生的话,还是有点人才浪费了。我们学校有一个研究生,无论工作态度,业务水平都没得说,教学成绩突出,常常受表扬,前几天刚刚调离学校,最终还是选择去了高中任教。

清华北大的学生当老师,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也不必有多大压力。学历层次、知识水平不会那么快就与教学水平划上等号的。他们也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摸索,去积累经验,去钻研业务提高水平。事实证明,很多学历并不高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却是一把好手。

教学成绩一直居高不下。摆正心态,互相学习。做了老师,成了同事,我们就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历高的也不必骄傲,学历低的也不要自卑,出水才见两腿泥,应当在实践中一起教研,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清华,北大的学生来当老师,教学能力就一定非常好吗?

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凭高低并不见得是成正比例的。曾经有一个同事是大学毕业,在80年代的本科是凤毛麟角,学校对新进的毕业生非常重视,对其大力宣传,在大会上代表新老师发言,他的发言慷慨陈词,大家都寄予期望。

可是,一年下来,他班上的家长纷纷到校长室去请求更换老师。他的诗词歌赋都在刊物上纷纷发表,可是班上的学生听到他的课就昏昏欲睡。他上课没有激情,没有主次,课堂拖拉,语言不精炼。

最关键的是课堂纪律乱糟糟,他没有任何管理手段,放任自流,隔壁班级上课的老师常常为此意见很大。十多年过去了,教学和管理水平不见涨,学校安排他教付课,再后来去了收发室。文凭再高,如果自身的素质条件不佳和没有后续的努力,也是白搭。

当老师文凭不需要太高,够用就行,但是做一个老师,要能够梳理重点,表达能力清晰,管理能力强,这是最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说啊,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来教书也不见得有更大优势。

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教学方面,这块专业性更强。专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如果师范毕业的老师能够在当老师期间,加强后续教研,总结实战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假以时日,教学能力不会比谁逊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