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孩子不太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没主见”,当老师这么评价自己的孩子……

 帝呱呱星球 2022-06-02 发布于北京

诞姐说: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我们的一位忠实读者葡萄,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她,说自己在努力成为让孩子舒心的佛系妈妈。

我原来在文章里说过很多次,教育孩子其实是发现孩子的过程,在发现的旅程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最后让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但确实,也总会有读者留言说发现孩子太难了,感觉怎么都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今天的这篇文章,既是一个妈妈的反思,也是一个妈妈的成长,愿我们,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彼此成就。
文 |葡萄



什么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用一个故事阐述了教育的本质。

当年米开朗基罗做成大卫之后,所有人包括他本人都觉得非常震撼,连记者也问米开朗基罗:“您是怎么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他没有轻易地回答,他说让我想一想,他想了半天之后,很慎重的回答,

“不是我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是那个石头里本来就有个大卫,我只是把它释放了出来。”

这和北大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的观点不谋而合,教育的本质是让一个人发现自己成为自己,而老师也好,父母也罢,都只是作为引导的角色,这个引导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的过程。

我们都寄希望于为孩子找到一所完美的学校,仿佛孩子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是否成功完全取决于今天我们给他选择了一所怎样的学校,但世界上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完美契合每个孩子的个人发展,所以教育不应也不能仅局限在学校里,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最了解孩子的我们去发现孩子的性格与兴趣。


我们时常会问,为啥我每天细心观察了,可还是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特点或者对什么感兴趣。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纠结这个问题,关键在两点,一是我们的视觉盲点,一是我们自身的心态

所谓视觉盲点,诞姐之前写过成年人的“大灯现象”,很贴切,但直到那天我看到李松蔚讲的一件朋友家小孩的事儿,才知道自己头上的那盏灯到底有多亮,事情是这样的:

家长会时老师跟他朋友反馈说:“你的孩子有很多优点,但是却没有主见,太听别人意见了,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老师还特意举了一个事例来佐证他的观点:

有一天朋友家孩子跟班上其他小朋友在同一组一起做手工,首先要选一个颜色的纸,他说我们选红色的纸吧,然后旁边一个小朋友说我要选蓝色的,于是他说好吧,那就选蓝色的吧。

老师其实很喜欢他,于是就说:“你没有必要听别人的,你还是可以坚持你的想法选红色的纸”。

他说“还是选蓝色的吧。”

老师又说,“你真的不用因为别人要选蓝色的,你就也选蓝色的,你可以跟他讨论”。

他说“不用讨论了,就选蓝色的吧”。

然后老师叹了口气跟家长说,“你看你家孩子太没有主见了,他没有办法拒绝别人。”

看到这,你会怎么评价这个孩子?

我觉得,确实,这个孩子不太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没主见。

但是李松蔚下面紧接着说的话让我忍不住又退回去重新看了一遍整个事情,他说:

“其实这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他当着老师的面拒绝了老师两次,难道你看不见这个事情吗,他们唯一看见的就是他没有选那个红色的纸,他们没有看见这个孩子是怎么样非常斩钉截铁的拒绝老师的,家长因为老师说孩子没有主见,所以他们只能去看那个没主见的部分。”

看到这,你是否也被自己头上的那盏大灯闪到了?

事实上,孩子们很好,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偏见去论断孩子,我们头脑中的对与错,好与坏,太泾渭分明也太教条了,我们固执的认为是孩子没主见,不自信,但同样是面对老师,我们连相信自己孩子的勇气都没有,只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其实那个没主见,不自信的人分明是我们自己。


另一个,就是我们的心态。

你发现了吗?有时,我们急切的想要探寻孩子的天赋与兴趣,是因为我们把兴趣与事业等同起来,生怕一不留神就让一个天才泯灭,使其错过辉煌灿烂的人生巅峰,我们害怕孩子一旦输在起跑线上,就会一辈子落后,如果没有好的表现,就会一辈子痛苦,于是我们迫切的想要找到孩子兴趣的蛛丝马迹,然后倾尽所有培养他,在他懈怠时鞭策催赶,在他放弃时摇旗呐喊,企图一劳永逸的在一条路上走下去。


可是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孩子的兴趣也同样会改变,当我们还在为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时,孩子可能转换了兴趣,或者是因为我们的逼迫让孩子失去了兴趣,谷爱凌曾说“我想当一名职业的滑雪选手,前提是它能给我带来快乐,现在滑雪还只是我的一个爱好,它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但是,我长大后,如果滑雪不能给我带来快乐,那我就不会去做职业选手。”试想如果有一天孩子跟我们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会怎么做?

在这个纷扰嘈杂的社会里,好像养育孩子也要变得急匆匆,追寻着某种速成班,与其向内牵起孩子的手,我们一直在伸手向外讨经验要方法,有时方法固然重要,但再多的方法经验都无法穷尽我们所遇到的一切教育问题。
 
我们如此急切,无非是不甘心于自己的平庸,又不接受孩子的平凡,他弹钢琴我们就笑逐颜开,玩泥巴我们就面色铁青,这样倒是能促使孩子多弹钢琴、远离泥巴,那是因为父母的爱对他太重要了,他宁愿放弃自己的兴趣也要争取父母的爱。这样可能会让他赢得钢琴比赛,但也会让他降低自尊、迷失自我。
 
我很庆幸在兴趣培养上,我和孩子爸爸都很佛,我们都出生在小县城,那时候家里没有金钱与精力来发展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但现在我们有能力了,我希望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为鲜花掌声功成名就,只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学习的压力还是工作的挫折,能有一个排解的方式,发泄的途径,即使被外界伤害的体无完肤,但他知道,自己并非一无是处,生活并非黑暗压抑,在这个世上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他找到力量,感受快乐,他们终将要去度过一个美丽、充实、激情的人生,而不是终日无谓地辛劳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相比于期待孩子通过兴趣走上人生巅峰,这才是我对兴趣最大的期盼。


就像顶级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其著作《园丁与木匠》中所写: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爱没有目标、基准或蓝图,但爱是有意义的,

这个意义不是为了改变我们所爱的人,而是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蓬勃发展;

这个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

这个意义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道路,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哪怕他们所走的道路不是我们想选的,也不是我们能为他们选择的。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