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端王朱祐槟:封国江西的大明一代贤王,被迫卷入大礼议之争

 梦想童年594 2022-06-02 发布于江西

前言:著名作家张爱玲曾提出她的人生有三大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看来不光是普通读者,哪怕是张爱玲这样的大家一样对《红楼梦》极为痴迷。更为神奇的是《红楼梦》不但没有写完,连作者是谁都一直扑朔迷离。主流红学家认为是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写了这本奇书,又说书中描绘的生活是以清代江宁织造府为蓝本。

近些年来有研究者指出《红楼梦》大概率讲得是明末清初那一段血泪史,而且只有明朝皇室或是宗室子弟才能写得出来。其中有一个流派,认为作者是明代宗室延宁王朱由梿。朱由梿是益定王朱由木的弟弟,益端王朱祐槟的五世孙。书中提到贾元春福气好,因为是正月初一日的生日,同时又提到“太祖太爷”生日也在正月。巧得很,益端王朱祐槟作为益王家族的“太祖太爷”,他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正月初四日。

那么这位益端王朱祐槟究竟是何许人也?由他传下的益王府有没有资格作为大观园的原型呢?笔者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位益王殿下的生平趣事。

文章图片1

《红楼梦》大观园

益王家族:大明江西三大藩王之一

朱祐槟,生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正月初四日,明宪宗朱见深第六子,生母德妃张氏。众所周知,明宪宗的一生所爱是那个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58岁的万贵妃撒手人寰,41岁的皇帝精神一下子垮了。

到了当年五月份,自知身体已经难以好转,宪宗决定为自己的儿子们做些事情。于是包括朱祐槟在内的五位皇子,由父皇安排统一举行了冠礼。两个月后,五位已经成年的皇子又被一起册封为亲王。其中宪宗第四子朱祐杬为兴王,第五子朱祐棆为岐王,第六子朱祐槟为益王,第七子朱祐楎为衡王,第八子朱祐橒为雍王。

在册文之中,朱见深夸奖9岁的儿子 “资质清淳,气宇轩豁”,同时又对其提出“谨思慎行”的要求。一个多月之后,朱见深驾崩,这些话是他在临终之前对儿子的最后嘱托。父皇驾崩后,益王的兄长,先帝第三子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即明孝宗。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二月,五位亲王出阁读书。弘治四年六月,翰林院检讨胡承和丘文瀚被任命为益王府左右长史。当年九月,孝宗下旨在江西建昌修建益王府,为弟弟之国做准备。

文章图片2

万贵妃剧照

  • 就藩风波

虽然父皇驾崩之前对自己有谆谆教导,但朱祐槟显然是没当一回事。孝宗在选拔了益王府左右长史、审理正副和纪善等主要官员后,剩余职位让吏部挑选学行端正之人出任。既然是自己的王府属官,益王认为自己也有发言权,因此推荐了冠带医士张锜等两人出任王府良医正副,也得到了孝宗的许可。

但是吏部跳出来质疑,认为朱祐槟此时年仅13岁,根本不可能会知道张锜的名字,这一定是有人暗中钻营。明代太医院的领导是正五品的院使,副职是正六品的院判。而院使和院判领导御医、吏目、大使、副使等医官,这些人都是有品级的。而在这拨人之下,是无品级的医士,还细分为食粮医士、冠带医士、支杂职俸医士和支品级俸医士四个由低到高的等级。

由此可见冠带医士基本处于太医院食物链的最底端,这帮人托门路去王府上班,显然比耗在太医院性价比要高很多。但是被吏部这么一搅合,张锜等人王府良医的美梦就此破灭。

吏部言王尚幼冲,安知二医之名?非二医营求于王之左右,何以得此?谓勿用,以息奔兢之风。上从之,命太医院别选授良医正副。今后太医院用人只照旧例行,不许夤缘奏请。—《明孝宗实录卷五十二》

文章图片3

太医院

到了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三月,建昌益王府已经竣工,朱祐槟准备动身离京前往封国。这时候吏科给事中胡易跳出来,要求派御史两员监督益王之国。先说明一下,吏科属于通政司,并不归吏部管辖。所谓的给事中虽然只有正九品,但是上怼皇帝,下喷大臣,区区一个亲王,还不放在他们心上。

胡易指出此前岐王之国河南卫辉府之时,其随行军舍夹带私盐,沿途勒索。本次益王之国,为了避免前弊,所以才需要御史监督。当然这个要求太过离谱,被孝宗给驳回了。

礼部覆奏,上命御史不必遣。就委护送太监及本府长史承奉严加禁治,不许仍前作弊。—《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三》

  • 朱祐槟的孝心

八月十二日,益王前往天寿山,向父皇宪宗朱见深茂陵、祖父英宗朱祁镇裕陵、曾祖父宣宗朱瞻基景陵、高祖父仁宗朱高炽献陵和天祖父太宗朱棣长陵行辞礼。八月二十四日,朱祐槟到皇宫内奉先殿行辞礼。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是大明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当天回府之后,文武百官前往京城益王府向朱祐槟行辞礼。八月二十五日,益王陛辞,孝宗亲御奉天门送行。此一去,兄弟此生不复相见。

朱祐槟的生母德妃张氏,此时仍然在世。这也是一位高产母亲,为宪宗生了益王、衡王和汝王朱祐梈三个儿子。从明宣宗宣德朝开始,除了极端特例,亲王之国之后,一般再也没有回京的可能性。益王在告别母妃之前,为自己的舅舅张俊请了一个锦衣卫正千户的官职。

文章图片4

明宪宗茂陵明楼

张俊是宪宗时代的传升官,即由皇帝特批的官员,一般都被认为是冗员。孝宗登基后裁革了一批这样的官员,当时张俊就从千户降为百户。这次益王借着之国的由头向皇兄请命,孝宗还是给了弟弟一个面子。

丙午,复命锦衣卫带俸百户张俊为正千户。俊,益王母之兄也。尝传升正千户,后以裁革降百户。至是王将之国,为之请,故有是命。—《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二》

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七月初十日,德妃张氏去世,享年50岁,赐谥曰庄懿。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益王向当朝皇帝武宗朱厚照提出每年从王府派出官员到金山口为母妃扫墓。武宗“十动然拒”,表示叔父孝心可嘉,可是朝廷每年自有官员负责祭祀,还请益王放心。而在张俊去世之后,朱祐槟还为表弟张昇求了一个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差使,这份孝心也算是难得了。

丙戌,升宪庙德妃侄张昇为锦衣卫指挥使世袭,从益王请也。—《明世宗实录卷四十九》

  • 与上清宫的渊源

明代在江西有三大藩王,分别是封国在南昌的宁王家族,封国在饶州(今鄱阳县)的淮王家族以及建昌的益王家族。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龙虎山上清宫发生火灾,正一嗣教真人张彦頨向朝廷请求照例重建。结果工部提出当时正在进行宁王府和益王府的修理工程,既没有人力也没有物力来重修上清宫。

这事一拖就是三年,转眼已经到了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宁王府和益王府的修理工程仍然没有结束。急得张真人“累以请”,可惜一直没人搭理他。武宗也很火大,虽说王府规模宏大,可修几年修不完,是不是有人在里面贪污?给我查。

得旨宁、益二府修盖年久不完,其究所司误事者以闻。上清宫如前旨差官盖造。—《明武宗实录卷三十七》

文章图片5

龙虎山天师府

大礼议:无奈卷入的益王府

在历史上明代宗室的名声一向都不太好,这些人既不能出将为相,又不能考取功名,连离开封国都有诸多限制。名为天皇贵胄,实和圈养无异。偏偏老祖宗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又对后世子孙十分宽容,地方官也没有管教他们的权力。因此有明一代,宗室作奸犯科,与民争利者不计其数。但是凡事都有例外,益王朱祐槟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贤王,连《明史》也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性俭约,巾服浣至再,日一素食。好书史,爱民重士,无所侵扰。—《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武宗朱厚照驾崩,身后无嗣,大明王朝迎来了一次巨大的皇位危机。究竟由谁来继位,才最具有合法性和正统性呢?

当武宗还在世的时候,就时常有官员请皇帝仿效当年的宋仁宗,养一个宗室子弟在宫中作为继承人。比如就在本年正月间,监察御史郑本公就请皇帝选宗室之子为东宫太子,但是武宗并未理会。

壬戌,监察御史郑本公言:“昔汉唐中叶,国统数绝。仓卒之际,援立昏弱以为己利,卒贻国家无穷之祸,此后世之永监也。陛下春秋鼎盛,前星之耀将来可待。但今灾异迭兴,宗藩屡叛。正以储位未定,萌觊觎之心。中外臣民,咸怀忧畏。伏望陛下以宗庙社稷为重,密与执政大臣慎选宗室亲而贤者正位东宫,以系天下之心。” 不报。—《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五》

那么如果要过继一个嗣子,该立谁呢?武宗是孝宗独子,亲侄子显然是没指望了,但是堂侄却也不是没有。朱载增,生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是崇仁王朱厚炫嫡长子。朱厚炫则是益王朱祐槟嫡次子,换句话说朱载增就是武宗血缘最近的堂侄。

文章图片6

明武宗画像

  • 《皇明祖训》的秘密

武宗坚持不养一个宗室子弟在宫中,除了对自己的身体极度自信之外,是否还别有隐情呢?其实是有的。当年太祖皇帝开国之后,曾经组织编写了一个《皇明祖训》,作为“万世所垂”的家法。朱元璋自信他已经把后代所有可能性都考虑完整,所以特意强调《皇明祖训》“一字不可改易”。那么皇帝绝嗣的情况,他老人家有没有想到呢?当然有想到,而且做了明确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皇明祖训·法律》

我们来解读一下。所谓的“朝廷无皇子”,不过是皇帝绝嗣的委婉说法。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朱元璋指出“必兄终弟及”。这里一个“必”字,其实就排除了“过继”。不然直接给皇帝过继一个儿子就行了,还搞什么“兄终弟及”呢?而且老朱对所谓“兄终弟及”的顺序也有规定,即按照先嫡后庶的原则。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绝对的排他性。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皇帝绝嗣可以过继,那么谁来选这个嗣子?是皇帝本人还是权臣?这个嗣子的出身有什么要求,谁来定义?这一切都是未知数。而“兄终弟及”就很简单,就像现在大英帝国的王位继承顺序一样非常固定,一个一个往上排就行。

回到武宗本身,如果要搞过继,那现阶段就只有益王的孙子朱载增这一个人选。可是如果没有朱载增呢?那就意味着宪宗的后代之中,没有人可以被选为武宗嗣子,只能从武宗的曾祖父英宗的其他后代中选择。放着宪宗还有那么多在世的儿子,选英宗的其他后代做皇帝,能服众么?

文章图片7

杨廷和剧照

我们在嘲笑朱元璋没有文化的时候,不妨扪心自问到底是谁才是真正想得长远的。武宗在遗诏中以“伦序当立”的理由,召兴王世子朱厚熜来京继位,同时特别点明其身份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

什么意思?宪宗的所有儿子中,长子为万贵妃所生,未赐名而早夭。次子悼恭皇太子朱祐极3岁早夭。第三子即孝宗朱祐樘,第四子为兴献王朱祐杬。武宗自知祖训严令不得过继,自己又无兄弟,而祖父宪宗又没有嫡子,因此伦序该由皇第四子兴王一脉继位。朱祐杬虽已去世,但其嫡次子朱厚熜尚在,自然应由其登基为帝。

  • 大礼议之争

对于武宗的安排,他的老师、内阁首辅杨廷和显然不以为然。朱厚照在世时紧抓军权,根本不把文官们放在眼里,杨廷和等人早就受够了这样的屈辱。根据路边社的消息,连皇帝本人之死,都和文官们脱不了干系。武宗驾崩之后,杨廷和等人大搞反攻倒算,将忠于武宗的文臣武将或杀或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想立一个听话且没有威胁的皇帝,而兴献王的独子朱厚熜不巧成为了这个靶子。

上文说过,朱厚熜继位是天经地义,可是杨廷和他们偏偏要搞事情。当朱厚熜从封国安陆抵达良乡准备进京的时候,杨廷和让礼部按皇太子即位的礼仪安排兴世子登基,即所谓的“以宪宗皇帝之孙,绍孝宗皇帝之统”。内阁首辅告诉皇帝,你只有认孝宗为爹,才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即位。同时把崇仁王朱厚炫过继为兴献王的儿子,袭封兴王以主祀事。

文章图片8

明世宗剧照

这真是滑稽,如果朱厚熜可以认孝宗为爹,为何朱载增不能认武宗为爹呢?现在明明是武宗绝嗣,就不给他过继一个儿子。明明孝宗传位给武宗,未曾绝嗣,偏要给他过继一个儿子。明明兴献王有儿子,却只能从老爹变叔父。明明崇仁王有老爹,偏要给他换一个。一番折腾下来,只是为了让少年天子朱厚熜知道,谁才是这个帝国的真正主人。对于杨廷和等人只顾私利,不顾大义名分的行为,进士张璁在《大礼或问》中进行了无情地讽刺:

问者又曰:“子必以我皇上不当考孝宗,岂以兴献王不可无后也?” 议者以我皇上考孝宗,而又以益王子崇仁王考兴献王,是或一道乎?臣答曰“父子之恩天性也,不可绝也不可强为也。以我皇上考孝宗,而又以崇仁王考兴献王,是强为父子也。使孝宗不得子武宗,又使兴献王不得子皇上,是绝人父子也。夫古之为礼者,将使有后之人无后矣而可乎?” —《明世宗实录卷八》

皇帝和大臣斗得不亦乐乎,最为尴尬的是益王家族。特别是崇仁王朱厚炫,时不时就被大臣们拎出来戳皇帝的肺管子。比如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为了兴献帝家庙享祀能否用八佾乐舞(指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舞蹈规格),朝臣们吵得不可开交,结果又有人提出应该让崇仁王袭封兴王,一了百了。甚至到了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时候还有人提这茬,想想都替朱厚炫捏把汗。

益端王身后事

好在由于明代宗藩制度的约束,益王一脉既然家族中出不了皇帝,自然也就翻不起什么浪花。因此嘉靖皇帝没有将朱祐槟这位六叔(按实际伦序应为四叔),朱厚炫这位堂兄,朱载增这位堂侄视作特别威胁,甚至对于益王家族还称得上颇为照顾。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八月二十四日,益王朱祐槟去世,享年61岁,赐谥曰“端”。据其圹志所载,朱祐槟去世之时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六个孙子、四个孙女以及两个曾孙。称得上是福禄寿考,子孙满堂。

  • 建昌益王府

事实上最早分封于建昌府的并非益王,而是仁宗朱高炽第六子荆王朱瞻堈。荆王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就藩,只待了不到17年就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迁居蕲州。而朱祐槟的益王府,是在原荆王府的基础上扩建而来的。

南城县,现隶属于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市中部。明朝建立后,改元建昌路为建昌府,南城县为其府治所在地。因此益王封国虽然是建昌府,但王府实质上在南城县。其规模东至今大头岭,西接人民广场,南至马栏口,北至福音堂,占地数十万平方米。

王府正南入口处有“十柱坊”,十柱牌坊,结构奇特。石柱上部云盘龙,缕空雕刻,工艺精细,坊上横额“屏藩帝室”四个大字。十柱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可惜在那不可描述的年代中被全部破坏殆尽。

文章图片9

十柱坊旧照

十柱坊之北有一座大水池,上有三座石桥。顺桥北上为并列的三条通道,道路南低北高,凸显了王府高高在上的压迫感。路旁原有“至此下马”巨碑和许多石龟碑座,抗战期间散佚。不过你以为走过这段路就能进王府了吗?太天真了。距十柱坊数百米处,还有第二座石牌坊(坊址在今县粮食局直属库内,绿石基础仍可见)。牌坊为五门六柱,柱上部亦为缕空雕刻的祥云盘龙,坊上横额正反两面均有题字。之前过了十柱坊以后怎么走,过了这座牌坊再重新走一遍,然后才能接近王府。

北京皇宫相仿,益王府内也有三大殿,分别为承运殿、圆殿和存心殿。今承运殿遗址在实验小学“逸夫楼”附近,圆殿遗址在实小原教学大楼处,存心殿遗址在教学大楼后面不远处的宿舍区附近。

圆殿正前方有“朝阶”,朝阶的中央有雕刻盘龙的大石块,两侧才是上墀的阶梯。殿的两厢周围有三宫、宗庙、书院、仓库、游击署、守备署,以及沐浴、更衣、进膳场所,合计房屋八百余间。明朝灭亡后,益王府被改作文庙,抗战中被日寇摧毁。

  • 益端王墓园

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八月二十五日,益端王朱祐槟被葬于“南城县金华山之原”,即今南城洪门镇外源村对面金华山,墓前有红石文吏武将,狮、马望柱,汉白玉碑各一对,遗迹可见。

陵寝坐北朝南,墓地坐落在呈“交椅”形状的山窝里,左右青山分别代表着左青龙,右白虎,后枕着的高山则象征着亲王宝座,中间的小山包是其陵寝。

由于朱祐槟本人的简朴作风,墓中出土的文物并不算很多。比较值得介绍的是一对双蝶对梅镶宝石鎏金银扣,长8厘米、宽3.5厘米,花蕊、花瓣和蝶身、蝶翅分别镶嵌大小红、蓝宝石。

文章图片10

双蝶对梅镶宝石鎏金银扣

结语:朱佑槟去世后,其嫡长子朱厚烨先以益世子的身份管理府事,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十二月袭封益王。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五月,益王朱厚烨去世,享年59岁,赐谥曰“庄”。益庄王无嗣,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十月由其弟崇仁王朱厚炫“兄终弟及”袭封益王。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闰八月,益王朱厚炫,享年78岁,赐谥曰“恭”。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益世孙朱翊鈏袭封益王。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奇怪,益恭王嫡长子、当年的皇储有力争夺者朱载增哪里去了?他在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被封为崇仁长子,但却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不幸去世,享年31岁。朱翊鈏袭封后,追封其父为益王,谥曰“昭”。

自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朱佑槟封藩建昌起,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末代益王朱慈炱止的149年间,在南城一共世袭了七代八位益王。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军南下,弘光帝朱由崧兵败被俘。江西群臣于建昌府拥立朱慈炱为监国,率军抵抗清军。失败之后退入福建,最后于次年在广东去世。

益端王有一代贤王的美誉,益庄王“性朴素”。益恭王“自奉益俭”,还曾经为了减轻朝廷负担,主动提出每年削减两千石的岁禄。如果当年没有兴王世子,该由谁登基?按《祖训》应该是益端王朱佑槟。大明在他的手中,会不会比在嘉靖皇帝手中更好呢?天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