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叔同:人在红尘,自有天命,这三点,“渡”尽了芸芸众生

 舒山有鹿 2022-06-02 发布于湖南

01

人立身于红尘当中,都各有自己的归宿和天命。

寿命如何,钱财如何,天赋如何,能力如何,事业如何,都是命中注定好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百年人生当中,尽好自己的责任和本分。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没必要强求,反正尽力就好。有些时候,顺道而行,听从命运女神的安排,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叔同先生说过,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过去之事儿,其实已经过去了,那我们就不必强求了。未来之事儿,充满了神秘,那我们又何必为此而愁云惨淡呢?

如今,我们只需要把握好眼前之事儿就可以了。梅子成熟时,它自然会成熟。栀子花开时,它自然会花开。一切,都得遵循自然的法则。

人活一世,也必然要遵循自然的规则。要知道人在红尘,自有天命,唯有这三点,就能渡尽芸芸众生了。

02

修身慎言,清净为先。

李叔同:“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修身养性的根本准则,就是要以清心寡欲为主。淡然地活着,总比欲望熏天要强。当然,人在尘世,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的问题。如此,我们只需要谨言慎行就可以了。

世人匆匆忙忙,劳碌不堪,逐渐丢失了灵魂,那我们又怎么可能修身养性呢?满身心的贪念和欲望,到头来就会让自己堕入到深渊当中。

尘世间太复杂了,红尘太凌乱了,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惹来一身的麻烦和是非。随着内心焦虑的加剧,这种麻烦和是非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李叔同先生认为我们要少说话呢?人在江湖,说多错多,不说没错,沉默是金。所有的言语,都是祸患的源头。所有的疏忽大意,都是倒霉的开始。

做人,寡欲之余,也要适当谨慎。这,才是为人处世的王道。

03

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圆满。

李叔同:“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这世间所有的事物,都特别忌讳完美。这世间所有的境况,都无法完全达到极致。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像这种不完美的观点,其实很少人会接纳,因为我们都会认为,人生自然要全善全美。这不完美,不就是一种遗憾吗?

从实际的情况来说,不完美,还真的不是遗憾,恰恰是另类的圆满。

比如你有一百万,那你觉得要拥有一千万才是人生圆满,到最后,拼搏一生的你,只赚了五百万,难道说你的人生就不圆满了吗?

如果凡事都顺遂心意,那人生其实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唯有难知难测,我们的人生才多了神秘感和惊喜感。哪怕最后不能得偿所愿,不也经历过一场别样的人生了吗?

所以说,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避免走向完美主义的极端,方为“适可而止”的大智慧。

04

凡事不苛求,做人不强求。

李叔同:“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人生,就跟逐渐西斜的太阳一样,终究会从朝阳转向昏暗,最后迎来漫漫长夜。如此,人生就走向尽头了,那我们拥有那么多的富贵和名利,又有什么作用呢?

人世间的富贵名利,其实跟枯草差不多,反正最后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如果它真的有意义,那它的意义,也不过是让我们衣食无忧罢了。

做人,能吃饱饭,能穿得暖,能有房子住,一辈子平平淡淡,那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而其他的富贵,只能让我们活得奢侈罢了,没必要太纠结。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俗世里面,有太多的人,都因为所谓的名利而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可以说,人此生最高的境界,莫过于一切顺其自然,凡事不再强求,不为贫富而纠结,只为当下的“知足常乐”而感觉到幸福。

05

写到最后

上述这三点,概括来说就是谨言慎行,人道忌全,顺其自然罢了。当我们完成这三点之后,那我们的往后余生,自然就趋于“人间值得”的状态了。

很多人会说,做到这三点,难道我们就能千秋万代,活到一百岁了吗?

对于生死,李叔同大师只说了这么四个字:“去去就来。”

在李叔同大师看来,生死是必然的,我们终其一生所要追求的,就是逐渐做好人生的“功课”,修养好自己的心性,自然就能看破生死了。

正如庄子所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大致意思是,一切,都随风而散。缘起缘落,缘生缘灭,反正生死同源,人又怎能逆天而行呢?

对于此等人生状态,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憎不恨,超然脱俗”。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