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读本||电影,艺术与政治两生花

 滚滚睡着了 2022-06-02 发布于山东

用文化解读新闻,让新闻更加悦读!每周两篇,持续更新!

      赵薇最近比较忙,不仅要宣发新电影,还得发声明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已经杀青的电影得换男主演,还得抽空“安排个日出”、“下场大雨”甚至“发动土耳其政变”。

      火鸡政变当然跟小燕子无关,她也最多就是闹闹漱芳斋。其工作室也发声明表示要对一切“无中生有的消息”追究“法律责任”。在电影界,一方面有很多人不愿跟政治扯上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有鲜明的立场,热衷参与政治,试图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认知。

   有总统也有外交官,明星从政悲喜参半

      说起来明星与政治的联姻,最为传奇的故事,应该就是“从演员到总统”的里根。这位幼时家境困难的演员,20年的演艺生涯共出演过53部作品。1980年,在69岁“高龄”的时候,里根击败争取连任的卡特总统,开创了“电影明星当上美国总统”的一代传奇。并在4年后竞选连任成功。

      里根是一个成功的总统,卸任时民间支持率超过60%。他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里根时代”。

      大银幕上还有一个俘获了全世界观众的心的小天使——秀兰·邓波儿。这位3岁就开始拍电影的甜蜜宝贝,20岁息影后转而投身政治,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她先后担任过美国驻加纳和捷克斯洛伐克大使,还是美国外交部礼宾司第一位女司长。

   罗纳德·里根和秀兰·邓波儿,这部影片中(《哈根女孩》)的两位明星,后来都成了政治家

        说起明星从政,少不了一身钢筋铁骨的“终结者”施瓦辛格。2003年,施瓦辛格在短短几个月里,成功地从影视圈杀进政坛,开始领导加州这个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但事实证明他没有演好州长这个角色,其支持率一路走低。这也说明,从明星到政治的转型之路并不好走,英雄主义理想到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漫长而艰深的距离。

      中国积极从政的前电影明星也不少,远的,或者声明太显赫的,我们就不说了,“举个栗子”是,曾经在李安导演的《喜宴》中担任女主角的金素梅,后转身政坛,成为台湾“立法委员”,还曾受到过胡锦涛的接见。

     明星从政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从侠义“佐罗”到法国国会议员的阿兰·德龙、24岁就拿下菲律宾“影帝”的菲前总统埃斯特拉达、以歌星身份当选海地大地震后首任总统的米歇尔·马尔泰利,等等。这些人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与任何其他身份从政的人并没有太大区别。

      任何一个草根百姓都可以上街游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张,明星们作为一个人,有自己的政治理念也不奇怪。除了这些以实际行动投身政治舞台的明星,还有很多大明星并不介意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理察·基尔、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比约克,斯皮尔伯格,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并不回避自己的政治见解。

这位仁兄,是好莱坞明星中最为热衷政治人群的一个代表

 作品有没有政治隐喻?看你自己的理解

    作为受无数人喜爱的综合艺术形式,制作者们耗费心血制作的电影作品,自然很容易被寄予一种期望。有思想的编剧或导演,在一部作品中或明或暗地埋下一些伏笔、传达一些隐喻,也不难理解。

    但每部电影作品都有隐喻吗?

      除了纯粹的商业制作,人们似乎很乐意在任何一部电影中寻找所谓隐喻,特别是政治隐喻。你会发现,无论是《阿凡达》、《独立日》、《蝙蝠侠》,还是《王的盛宴》、《无极》、《九层妖塔》……被好事者解读一番,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隐喻”。根据200多年前的小说改编的《危险关系》,也被认为隐喻了最近某重大腐败案件。甚至动画片《兰戈》、《愤怒的小鸟》、《疯狂动物城》等等中,似乎也“蕴藏了大量的政治隐喻”。

      鉴于“索隐”历来也是国人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的隐喻解读,还真能把你说得一头雾水:也许有吧——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比如被认为隐喻大师的库布里克,其著名的《闪灵》,普通人看只是一部惊悚片,然而会解读的人则发现里面处处都是政治隐喻:酒店经理的衣服,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色系;双胞姐妹,暗指阿波罗计划(最早叫“双子座计划”);神秘的237号房间,是指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恰好是237,000英里……于是有人解读出来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向世人揭露美国的登月骗局——你如果觉得这有点牵强,但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中,小男孩丹尼身上穿着的,又确实是一件织有阿波罗11号图案的毛衣!所以作为观众,你往往就深深迷惑了,只觉得电影的水好深!

穿着红蓝白衣服的酒店经理还真有点像肯尼迪总统

小说原著中,这个房间是217,库布里克为什么要改成237?

丹尼的毛衣上,的确是阿波罗11号的图案

                            ——但这一切都有可能是巧合

      对政治隐喻解读感兴趣的读者,不妨随便去感受一下网络上对《让子弹飞》、《一步之遥》等姜文作品的解读。作为政治隐喻大户,姜导为“解读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素材。群众的眼光太敏锐,《让子弹飞》深挖风最欢乐的时候,连姜文自己都退缩了,请求观众不要过度解读,毕竟人家还要继续在这个行当里混下去。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以一部认真的电影作品,到底有没有政治隐喻呢?

政治是电影绕不开的一部分

      从电影诞生之初,政治就是其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作品或许只是好事者无中生有的过度解读;有的作品,则的确是制作者借以传达政治理念的途径。前面提到的库布里克,实际上就是一位隐喻爱好者。有研究者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政治隐喻。

      虽然我们的“政治”一方面被泛化、另一方面又被危险化,但正如专家所言,政治是一门如物理学或经济学般精密的社会科学,是人类千百年来用无数代价逐渐摸索出来的一套逐渐进步的科学经验。有责任的电影人不会无视这个艺术题材。

      政治电影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分支。但这个概念也比较宽泛,包括政治人物传记片,如《甘地传》、《胡佛传》;包括直接表现真实政治事件,政治运动和政治思潮的影片,如《Z》、《总统班底》;包括政治影射片,如《黑社会》、《动物庄园》;也包括大量的、导演借以传达自己政治理念的作品,不管是左派的、无政府主义的还是自由主义的,如《毒太阳》、《铁皮鼓》;当然也有为数众多的政宣电影,此外还有一些真正的隐喻片,如《V字仇杀队》和《雪国列车》。


   《V字仇杀队》被认为是一部政治隐喻片——“人民不应该害怕政府,政府应该害怕它的人民”。

    在赵薇事件讨论最热的时候,一位知名评论人士说:“电影和娱乐圈,看似歌舞升平,浮生如梦,其实从来都没有让政治走开”。谈起政治,或许并无需避之不及、讳莫如深或者上纲上线,毕竟在某些领域内,它也只是一种艺术形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