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禹城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2-06-02 发布于山东

       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追念先王之恩德,将黄帝后裔分封到祝(现禹城、齐河、长清一带),名曰“祝国”,城址现长清县东北30里济南西郊的古城村。后郡称祝柯,春秋时诸侯“盟于祝柯”就在此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设郡置县,在此地设置祝柯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祝阿县,县址依然,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新莽时期,改祝阿县为安城县。东汉建武五年(29 年)安城县复称祝阿县,仍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东汉时祝阿县西部先后隶属青州平原郡瑗县、青州平原郡祝阿县、青州平原郡高唐县、青州平原郡龙頟(也作龙雒)县。三国魏、两晋时,祝阿县先后属济南国、济南郡。东晋时祝阿县升为祝阿郡,南北朝时又撤郡恢复祝阿县。南朝刘宋时期,祝阿县,曾一度改称高唐县,改属济南郡。后在济南郡北侨置太原郡,祝阿县属太原郡。北魏皇兴三年(469年),县址由古城村迁至阿阳城(现禹城杨城子),仍属太原郡。后魏齐周时期,祝阿县隶属齐州太原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属齐州,后齐州改称齐郡,祝阿县属青州齐郡。唐朝初年,祝阿县隶属平卢淄青节镇齐州,祝阿县西部曾一度划归源阳县(今禹城市伦镇镇),后又归于祝阿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皇帝取城南禹息故城之意,将祝阿县更名为禹城县。唐乾元二年(759年)为阻安史叛军,决黄河以阻,禹城被淹没,城址搬至迁善村(卧牛镇)。五代十国和宋代沿唐制,禹城县仍隶属齐州。金时属济南府,金天会八年(1130年),分治齐河县。元代禹城县属曹州。明、清时,禹城县属济南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禹城县隶属山东省济南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旧制府、州、厅,改道、县制,禹城县属德临道,次年改属东临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置德临道,禹城县属德临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禹城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全省划分为12个行政督察区,禹城县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禹城县仍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5月撤销泺北专区,所辖区域划入德州专区。撤销齐禹县,齐禹县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区划入禹城县(今禹城市),第一、 二、三、四、五、十二区划入齐河县。1956年2月撤销德州专区,禹城县改属聊城专区。1958年禹城县并入高唐县,隶属于聊城专署。1961年恢复禹城县建制,复属德州专署管辖。 1967年3月,德州专区更名为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德州地区行政公署,禹城县随属。1993年9月9日,撤销禹城县,以原禹城县的行政区域设立禹城市(县级)。1994年12月7日,德州地区撤销,改设地级德州市,禹城市属德州市。

       大禹公园由原人民公园改建而成,景区占地600亩,是一个以大禹文化为主题综合性公园,2013年景区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景区包括东入口广场、南入口广场、九河入海主题广场、环形健身广场等。景区入口北侧是景区标志——高大的篆体“禹”字,浓缩着深厚的大禹文化。东侧为景区主湖沧海,它形如元宝,又似弯弓,九曲桥横跨湖面,沿湖分布有一步两眼井、躬耕河田、临水羡鱼、柳岸平湖等10处景观,一步两眼井是禹城著名名胜古迹。禹城市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规划自杨庄大桥上游825米处起,至北外环桥下游500米处止,全长10公里,宽约300米,面积300公顷。景区依托徒骇河水系,融合大禹文化元素,在发挥防洪排涝功能前提下,通过沿河景观改造,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景观。项目分步推进,一期建设了夏都聚落、象天法地、文明足迹、时代韵律4个主题广场和3公里徒骇河景观人工湿地,2014年10月对外开放。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主题景观融合人文历史发掘与展示等多重功能,满足游客和市民观光旅游、户外拓展、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需求。景区将城区段徒骇河打造成为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闲之河,渗入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之河,深度漫溯大禹文化的历史长河,现已经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并荣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诸多荣誉称号,是禹城市城建一号工程、民生重点工程和旅游基础工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