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寓教于乐 因材施教

 懒人张丽琼 2022-06-02 发布于广东

寓教于乐 因材施教

——观《嗝嗝老师》有感

2021年国庆,手机不经意的一则视频引起了我的关注。视频中老师带着学生在做实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此我特地搜寻这部作品——《嗝嗝老师》。

观看这部作品时,心中想着应该也是教师感化学生的老桥段吧!但,事实给了我一个大耳光。剧中情节,让我大受脾益,一度让我产生“追星”的冲动。当看到“小女孩”因自身疾病,不停的打嗝而遭到周围人嘲笑时,我是愤怒的;当看到有人给与“小女孩”温暖时,我是欣慰的;当看到“小女孩”立志当一位教师时,我是赞赏的;当看到“小女孩”长大成人却屡屡受挫时,我是无助的;可当我看到“小女孩”坚持不懈迎来成功时,我是沉思的。

我沉思,同是教师,我与奈娜的距离在哪?在她被学生“刁难”,被同事误解时,她的持之以恒,她的坚持不懈,她的开陈出新都是我所欠缺的。影片中,她接手F班,那是一群被放弃的孩子。9F班的14名贫困生原本在免费的公立学校上学,但因为土地租用等一些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圣蒂克学校才接收了这批贫困生。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歧视与排斥,那些中上层阶级的学生完全不接纳他们,老师们也心怀偏见,将他们编为9F班。所以这14个贫困生才会自暴自弃,抽烟、打牌、上课捉弄老师,于是接连气走了7位老师。当她走进班级时,孩子们脸上露出狡猾的神情,仿佛一件新玩具的诞生。可当奈娜用魅力征服他们时,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同学们不确定自己有什么特长时,奈娜老师帮助他们一个个去寻找。记得其中一个画面:奈娜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题,让班上孩子回答,其中一个孩子迅速给出答案。奈娜老师马上给与肯定:“你适合当数学家。”一个孩子沮丧地站起来,我不知道我会什么。。。。。。。奈娜老师没有直面回答,而是问:“你家是修汽车的。。。。。。。”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难倒他,于是“你适合当物理学家。”一句肯定的话语再次由奈娜老师口中说出,孩子们一个个都来喜悦、拥戴的神情。至此,我不禁怀疑,教书五年的我,真的会教了吗?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在教学中,一节课的效果好不好,首先要看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如果一堂课下来,全程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孩子们无兴趣,又怎会听得进去。

记得上《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沿着课本,一部分一部分讲解。想着讲的够详细了,够充分了,而且孩子们听的也认真,一定没问题。可等第二节课复习时,才发现错了。孩子们仿佛成了鱼的化身,拥有着七秒记忆。这一堂课是我陷入深思,我想起了奈娜老师,她带着孩子们做实验,谈天说地。即使没有教室上课,他们也可以在空余地方找位置学习。奈娜老师的学生多好啊!想到这,我改变我的上课方式,没想到真的有成效!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与我互动多了,我也更能知道他们缺少什么。

2021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求的课程目标。我印象最深的是《嗝嗝老师》中奈娜的校长说的一句话:“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奈娜从小患有图雷特综合症,会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是这位校长给了她光明,使他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可见,看似随口的一句话,能带给别人多大的动力啊!在学校,也会有一些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其实,这只不过是他们想引起老师注意的一些小手段而已。教书五年,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绝不能以成绩评定一个孩子好坏,因为你之前也未必十全十美。记得刚接手六年级,班上有一个男生,说话总是断断续续的。同学都笑他,那是我就在想,这个班的班会真不好。为此,我上了一节班会课,给他们看各种名人事迹,孩子们个个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情。看到这,我又给他们看了名人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他们愣住了,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期末考试,那个说断断续续、语文考试从来没过十分的男生,考了五十三分。我笑了,这比我班年级第一还让我高兴。因此这是他超越自我的证明!其实,那有什么优生、差生。朱自清说:“我赤裸裸地来。”不正是告诉人们,每个人一开始都一样,只是环境造改变他们。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孩子手足无措时,老师的一句问候、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在如今经济发达、社会昌盛的环境下,这些真的就够了吗?我认为不,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我们的孔夫子也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不正是提醒我们,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我们除了传授知识,更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认真备课,从学生学情出发,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把“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当成我终身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