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白芍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2-06-02 发布于河北

  补虚药之补血药

  补虚药: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根据补虚药在性能、功效及主治方面的不同,一般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补血药:本类药物大多甘温质润,主入心、肝经。具有补血的功效,主治血虚证,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爪苍白,眩晕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经愆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细等。有的兼能滋养肝肾。

  古人形容美女有“立如白芍,坐如牡丹”的句子。白芍不单美艳,花朵晒干后可作为花茶饮用,其根茎更可以入药。在临床使用中,妇女的很多疾病用药均可见白芍。

文章图片1

  来源: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切薄片。本品气微,味微苦、酸。以质坚实、类白色、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清炒用或酒炙用。

  相关名字:青羊参(植物名实图考)千年生(云南);奶浆藤(四川);青阳参、青洋参、白岑(云南昆明);白芪、白药(云南丽江)。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种植,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浙江磐安等地的称为“杭白芍”,四川中江等地的称为“川白芍”,安徽亳州等地的称为“亳白芍”。其中以浙江出产的白芍品质最佳,属于“浙八味”之一。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性状鉴别: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沸水蒸煮后刮皮的白芍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踞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文章图片4

  饮片性状: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白芍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

  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主治病证:

  1.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

  本品味酸,主入肝经,偏益肝之阴血。用治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中漏下等,常与熟地黄、当归、川芎同用,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黄芩、黄柏、续断等,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崩漏下血,可与阿胶、艾叶等养血、止血药同用。

  2.自汗,盗汗

  本品有敛阴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配伍温经通阳的桂枝,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伤寒论》);用治虚劳自汗不止,常配伍黄芪、白术等;若阴虚盗汗,可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3.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常配伍当归、柴胡等补血、疏肝药,如逍遥散(《和剂局方》);本品也可调肝理脾,柔肝止痛,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可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若治疗痢疾腹痛,可与木香、黄连等清热燥湿、理气药同用,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若治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伍甘草以缓急止痛,如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常配伍牛膝、代赭石、龙骨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用法用量:煎服,6~ 15g。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多生用,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多炒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之证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

  白芍与赤芍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白芍与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两者性均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阴血亏虚,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单萜类成分: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芍药苷元酮,没食子酰芍药苷,芍药内酯A、B、C;甾醇类成分:β一谷甾醇;鞣质类成分:1,2,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没食子酸,右旋儿茶素;酚类成分:丹皮酚。《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6%,饮片不得少于1.2%。

  2.药理作用:本品总皂苷有抗肾损伤、抗肝损伤、抗脑缺血的作用,水煎液具有镇静、抗抑郁、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水煎液与总皂苷均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水煎液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相关论述:

  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3、《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