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应熊

 倦鸟依林 2022-06-02 发布于山西

吴应熊(?-1674年),辽东都司广宁前屯卫(今辽宁绥中)人,吴三桂之子。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1653年,由昭圣皇太后主婚,吴应熊与和硕恪纯长公主成婚。由于清廷对吴三桂存有戒心,因此通过政治婚姻,使吴应熊以额驸的身份留居京师,实为朝廷人质。1654年,授吴应熊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1668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1673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传至北京,吴应熊被捕入狱,纳兰明珠建议将吴应熊和吴世琳处死。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三日,"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但在被幽禁后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云南平定后仍被一并处死。 吴应熊被绞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建宁公主,吴应熊"为叛寇所累"。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谥其为孝恭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平西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破李自成大顺军。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由昭圣皇太后主婚,吴应熊与和硕恪纯长公主成婚。由于清廷对吴三桂乃用其所长,但始终存有戒心;因此透过政治婚姻使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以额驸的身份留居京师,实际为朝廷的人质。

       顺治十年(1654年)授吴应熊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加少保太子太保。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晋少傅太子太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三藩之变,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传至北京,吴应熊被捕入狱;纳兰明珠建议,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死。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三日,吴应熊及吴世霖被绞死,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清史列传·吴三桂传》),但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云南平定后仍被一并处死。。吴应熊被绞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为叛寇所累"。

       1679年正月,吴应熊之子吴世璠继位,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亲属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祖

父亲

吴三桂

即周太祖,吴周第1位皇帝。

母亲

张氏

即张皇后,昭武元年(1678年)册封为皇后

平辈

姐妹

--

胡国柱

--

夏国相

--

郭壮图

--

嫁卫朴。

--

嫁王永宁。

--

嫁苏克萨哈之子。

--

妻子

爱新觉罗·阿吉格

和硕恪纯长公主,清太宗皇太极之女。

子辈

长子

吴世霖

世子

次子

吴世璠

即周少帝,吴周第2位皇帝。

大周(1678年-1681年)是清朝初期的由吴三桂建立的割据政权。

1673年(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1678年(昭武元年、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1681年(洪化三年、康熙二十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大周政权辖湖南、广东半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南部小部分和甘肃南部小部分。

国号


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历史

折叠兴明讨虏

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月,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他。对于吴三桂的真实意图,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经理撤藩事宜。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反叛之初,周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1674年(周王元年、康熙十三年)正月,吴三桂称为"周王"元年。其将吴应期陷岳州,岳州之战爆发。

1676年(周王三年、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吴三桂率兵经潭州至衡阳,以衡永郴桂道衡州知府衙门(旧衡阳市衡南县政府所在地)为"行殿",指挥各路军事。

折叠衡州称帝

1678年(昭武元年、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吴三桂为鼓舞士气,挽救危局,稳定军心、民心,于于衡州府回雁峰前馒头岭筑坛,举行称帝加冕典礼,称"大周皇帝",定国号为"大周",改元"昭武",改衡州府(今衡阳市)为"应天府",改钟鼓楼为"五凤楼",回雁门为"正阳门",大街名"棋盘街"等,册妻张氏为皇后,孙吴世璠皇太孙,加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铸"昭武通宝"、"利用通宝"钱币。六月初,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市)亲点大将马宝,并授计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兵家必争之地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一战击毙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三,夺据清军河外营地;一战大败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宜思孝所率援军,营垒被冲垮,河南岸失陷,清军被迫退回广东,给清军和康熙以严重的军事打击。六月中旬,张皇后驾崩,吴三桂精神受挫。七月,吴三桂亲自部署对广东、广西的大规模进攻。在衡州派出大将胡国柱、夏国相率十万大军,突入两广,几度得手,尤其在广西取得了更大的进展,除了梧州,全部都被吴军收回。北部岳州战事由吴三桂侄儿吴应期主持,御清军于湖湘门外,清军几次渡江,均未成功。八月二十二日,吴三桂的侄、婿与心腹将领马宝、胡国柱、夏国相齐聚衡州,公推吴国贵总理军务,派胡国柱回云南,迎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胡国柱到达云南,向留守的郭壮图传达众将的意见,准备护送吴世璠去衡州继位。郭壮图有一女儿嫁给吴世璠,为保势力,力阻吴世璠离开云南,去衡州继位。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十一月,胡国柱等用棉裹吴三桂遗体,秘密运往常德,由此运回贵州、云南,颇为方便。吴世璠没有去衡州,只迎至贵阳,并在此即帝位,以贵阳府贡院为其行在,定明年为洪化元年,给其祖父上尊号"太祖高皇帝",父吴应熊为"孝恭皇帝"。官制皆依三桂所定,对各将吏都有所封赏,以方光琛郭壮图为腹心,叔叔吴应期晋封楚王。经过一番明争暗斗,郭壮图的女儿被封为皇后。吴世璠召顾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云南,只有曹申吉听调应命,其余皆托故不到。吴世璠即位时就遇有不祥之兆。在胡国柱奉命筑坛代祭时,"阴风疾起",灯烛皆灭。1679年一月,吴世璠在贵阳当皇帝,年号洪化,吴世璠相貌美丽(看起来像相貌特别美丽的美女)。

折叠急转直下

1679(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正月,清军克复岳州,康熙帝命安远靖寇大将军、贝勒察尼等分兵速取湘阴、长沙。吴三桂部长沙守将、金吾左将军胡国柱因岳州已失,恐长沙不能久守,遂于二十九日率部弃城而走。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挥兵入长沙。同日,宁南靖寇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率大军渡过长江,收复松滋、枝江、宜都诸郡县,乘胜南下湖南,克澧州。不久,岳乐部挺进衡州,与扬威大将军喇布和江西总督董卫国会合,察尼派舟师往援。以上将帅在本月内相继克取衡山、湘阴、华容、湘潭、来阳。二月十三日喇布部攻打衡州,冲入城内,吴部亲军前将军吴国贵、上柱国左丞相夏国相率部逃逸,清军克衡州府城。勒尔锦奉命与察尼会师,进取常德。吴军焚常德城,吴部按察使陈宝钥献城降。三月,清军复取南安乡、桃园、归州、巴东、宝庆、祁阳等府县。征南将军穆占部连下永州、道州、永明、江华、东安、全州、新兴等府县。四月,广西总督金光祖复浔州府。六月,吴部将军马承荫率官兵三万,献柳州投诚。八月,清军攻取柳城、融县。同月,岳乐部在武冈一带重创吴军,吴国贵中炮死,胡国柱率余众逃遁。九月,广西、湖南连续被清军收复。1680年正月,吴周四川、陕西、甘肃总指挥的王屏藩在四川、陕西、甘肃接连战败。导致四川、半个陕西、甘肃南部被攻克。

折叠内部倾轧

1680年(洪化二年、康熙十九年)十月,吴世璠再逃昆明。吴世璠逃回昆明后,吴氏集团已处于崩溃之中。吴应期是吴氏集团中的一个核心人物。他从湖南逃到贵州,曾去朝见世璠,因为是自家人,留在内庭款待。在酒宴席上,应期想到这一连串的失败,眼看连自家性命也难保,便把一切责任推到方光琛身上,大骂方光琛是"首祸",追悔莫及。夏国相等内外亲属都在场,被他这一骂,皆痛哭失声。吴应期此次随从吴世璠从贵阳逃回云南,一路上招集散逃兵士,又得一两千人,至交水(今曲靖附近交河)驻扎,没有去昆明。吴应期打算是重新集结逃散的吴军,企图回昆明搞宫廷政变,废黜吴世璠,取而代之。此时掌实权的是吴世璠的岳父郭壮图,他已掌握吴应期的动向,不待他有所行动,便跟吴将线密谋此事。策划后,吴将线便打着受郭壮图派遣的旗号,率部援贵州,至交水,骗吴应期慰劳军队,乘其无备,将其逮捕,当场用绳索勒死。郭壮图得到已处死吴应期的密报,也立即在昆明下手,把应期的两个儿子世琚一并勒死。吴应期父子一死,吴氏政权便牢牢地掌握在郭壮图手中。吴世璠还未成年,不过十五、六岁,凡事都决于他的岳父。内部倾轧,骨肉相残,进一步削弱了吴氏政权的实力,人心继续涣散下去,愈发不可收拾。

折叠负隅顽抗

1681年(洪化三年、康熙二十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黔、三路入滇,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移阻赵良栋,郭壮图迎战蔡毓荣,蔡毓荣纵火烧林,郭壮图败退。这时清军逼近省城,吴世璠又调夏国相等人回援。吴世璠坚守五华山,拼死抵抗。清军围昆明城,两军相持数月。十月二十二日,吴将余从龙、吴成鳌悄悄出城投降,将城中虚实如数报告了清军统帅。章泰等人知城内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亲自督战,各路大军猛攻,四面逼城,又密派余从龙进城招抚。十月二十八日吴将线、吴国柱、吴世吉、原任都统何进忠、林天擎等密谋,准备发动兵变,欲逮捕吴世璠、郭壮图献给清军。吴世璠得到这一消息,立即穿上皇帝的服装,登临大殿,举刀自刎,一刀未死,又照喉管猛刺一刀,血流如注,一头栽倒在血泊之中,死时才十六岁。他的皇后郭氏投环自缢死。宫中从死的达百余人。吴将线等拥兵闯入郭壮图家,当即杀死郭壮图心腹郭得胜郭壮图闻变,和他的儿子郭宗汾皆自刎死。城中顿时大乱。吴将线等人又擒住吴三桂的大学士方光琛及其子方学潜、侄等首要分子,接管了全城。十月二十九日,吴将线等将官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北京。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帝皇世系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及使用时间

太祖

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

吴三桂

周王1673-1677

昭武1678

-

孝恭皇帝

吴应熊

未在位

-

-

吴世璠

洪化1678-1681

评价


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不一,甚至是两极化。

大部分人认为,由于他作为汉人,却与清朝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明朝皇族、大臣等,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因此故经常有人拿"现代吴三桂"这个称号来攻击对手。 也有人认为,在动荡的明清交际时代,吴三桂不过是忠于他和他的家族利益行事,所谓汉奸评价实在太过苛刻。更有人指撰写《圆圆曲》讥讽吴三桂的吴梅村本人,最后竟然自己去做到清廷的国子监祭酒侍讲,在道德高度上实在没有资格去写诗辱骂同样是投清的吴三桂。

现玉田县南部窝洛沽镇,仍保留着完整的《吴氏家谱》,其中记载,吴三桂引清入关的原因,皆因李自成逼迫吴三桂投降,未果,一怒之下,在北京杀吴家百余口,原文如下:"李贼进京,于宣武门外,杀吴家百余口.....",并未闻怒发冲冠为红颜。家仇所使,这才是他引清入关的真正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