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海淀区所有初中均享“校额到校”?利好谁?利空谁?

 五道口的颜学姐 2022-06-02 发布于北京

“六一”儿童节,海淀区给不少学生送了个大礼包。

从2022年9月起,就是2025届中考的学生,海淀区所有初中校都享受校额到校的政策。

校额到校是这几年全国在推行的一项政策。原先大家要上重点高中,都是全市或者全区考试,按照排名录取。校额到校政策就是,对于某些中学,比如北京海淀区的清河中学,属于办学一般的学校,假定有校额到校名额50人,其中5个人可以上人大附,8个人上清华附……原来大家都不想上这些普通中学,但看到有这些校额到校的名额,一些原本可以上重点初中,但在重点初中可能会垫底的学生就会去这些普通中学。因为只要在普通中学里面排前面,就可以上好高中。

这就是为了教育均衡。

海淀区是著名的大学、科研院所聚集的区,这个区在北京来说,教育水准一向排前两位。原先可能不如西城区。西城区学生主要是中央部委的工作人员的后代,也很厉害。但海淀区这几年的高考成绩远超西城区,在北京市一骑绝尘。

海淀区高考成绩远超西城区并不是好事。海淀区是鸡娃的重灾区。中国最牛的培训机构都发家于海淀区,如果不在海淀区的培训圣地黄庄,也就是人大附、北大附旁边开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机构肯定不是最牛的。

很多外地家长都觉得北京孩子上清北容易,以为躺着就进,等大家到海淀区来看看,就知道海淀区的孩子有多拼了,越好的孩子越要上培训班。

西城区最近几年都在做均衡教育,就近入学,但海淀区一直在做择校。海淀区最疯狂的是小升初,这个疯狂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号的。小孩被迫学很多英语、奥数,参加各个学校的各种选拔考试。到了初中,有各种实验班。经过层层选拔,孩子拼命学之后,这些年海淀区几所重点中学的高考成绩越来越好。人大附是全国著名的重点高中,每年上清北人数超200。清华附紧追人大附,上清北人数也超100人了。

在这个的背后就是海淀区家长和学生在刷题、应试教育上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从本质来说,对培养人才不利。我跟好多位教授聊过,大家说看着自己家孩子原先的一点灵气被这个应试教育磨灭掉,非常痛心但又无能为力。

这几年海淀区清理了小升初考试,又推行了校额到校政策。现在又把校额到校推广到所有学校,这对于民办校和示范校的初中是好事。原先民办校和示范校都没有校额到校的名额。大家想想看,是不是竞争加剧?本来民办校和示范校是海淀区的尖子生聚集地,重点高中录取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学校出来的人。现在普通学校通过校额到校上重点高中,那这些学生只能竞争剩下的50%名额。竞争激烈程度是原先的一倍。现在这么一补,就把漏洞补上了。

这件事有几个看点呢?

第一,会不会在全北京推广?会不会在全国推广?我觉得可能性很大,现在北京是全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不少政策在北京试点后会推向全国。

第二,海淀区的重点中学究竟水平如何?北京市第一届校额到校学生是2022年高考,今年我们可以看谁在裸泳,谁是真正培养人才。人大附、清华附成绩很好,很大程度上,它们提前选拔人才,比其他学校招的学生要好。这个校额到校的学生高考成绩如何,就能看出这些学校的真实水平了,究竟是学生好还是学校的加工能力强。

第三,对区重点的高中是利空?原先不少学生担心考不上市重点高中,就退而求其次,选择自己学校的高中,但如果有校额到校的名额,这些学生肯定会去选市重点的学校。

第四,对普通中学的高中是极大的利空?大家都是往高处走,在全区排队里,普通中学的好学生也上不了好学校,一般会选择本校。但在校额到校政策里,它自己的好学生肯定要走。

这会不会让弱校更弱,强校更强?最终达不到教育均衡的目的?

大家一起来讨论。

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