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中国圆-古建筑(1-天圆地方)

 眉州闲人688 2022-06-03 发布于四川

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讲究天圆地方,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其中在古建筑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古代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1.最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北京天坛了

文章图片1

北京天坛公园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2.客家围屋也是圆形建筑的典型代表

文章图片2

客家围屋

说到客家人,大家也许都听说过这个词,由于这个名字常常被单独拿出来讲,族群名字和一些生活习俗和大多数的汉族所以很多人会误把他们当做是少数民族。

从字面上来说,“客家”就是“外来移民”的意思,他们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但是对他们的来源,历史上有很多的争论,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移民的后裔。有的认为是中原移民和当地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后形成的民系。还有学者认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移民和当地少数民族共同生活从而形成的共同体。不论是哪种说话,客家人都是古代中原汉族人不断迁徙形成的。

客家人南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统治的需要,曾派60万大军“南征百越”,直抵兴宁、海丰二县。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秦亡后,南下的秦兵就留在了当地,成为第一批客家人。

在这之后又有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随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

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南下迁入闽粤赣区。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四次大规模南迁是宋室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中原,攻破汴京,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进入南雄、始兴、韶州;或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朝百姓,逃亡到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居住地又山多地少,就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康熙皇帝“湖广填四川”圣旨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客家人来源于中原,加之山区长期居住环境的闭塞,强烈的中原文化的认同,导致和周围少数民族习俗相当不同。正如黄遵宪《已亥杂诗》里写客家人“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不过外来者到达一个新的地域生活,总不会很顺利,一来各种毒蛇猛兽,二来还有山贼土匪的侵犯,所以客家人会以家族为单位,修筑半军事化的围村和土楼。传说在冷战时期,美国的间谍卫星在福建西南部发现这些建筑时,觉得很奇怪,还以为是中国的核武器基地。

文章图片3

围屋内部

文章图片4

远眺围屋

文章图片5

远看像碉堡的围屋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湾等。

3.古建筑藻井

中国古建筑穹顶最神秘的诱惑——藻井,建筑的极致美学。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古人对建筑的屋顶也进行了特别的改造,因此“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建筑内部装饰——藻井,就此诞生,藻井的诞生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公元前386-534)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顶部的石雕莲花。

文章图片6

龙门石窟石雕莲花顶

藻井同样也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在古代只有在最尊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例如帝王龙座的上方、敕建敕封寺庙中佛像的上方,藻井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同样也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strong>,在古代只有在最尊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例如帝王龙座的上方、敕建敕封寺庙中佛像的上方,藻井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不仅仅只有装饰的作用,还可以防火,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

文章图片7

滕王阁顶层藻井

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建筑的极致美学'。古人的能工巧匠们讲中华夏的历史文明、皇室的显赫尊贵以及对星宿的研究,都凝聚在了

一方穹顶的华美之中,藻井艺术发展到了极致。所以大家参观古代石窟或者宫殿的时候,不要忘了抬头看看精美华丽的藻井。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