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外的救命草:川西“紫电”战斗机(下)

 长弓有心 2022-06-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大兵

文章图片1

1943年1月5日,“紫电”首架原型机试飞仅仅6天后,菊原静男领导的设计团队就着手开始此前彻底大改“强风”战机的设想;对此,一心想染指主力战斗机制造的川西公司自然大力支持。不过这种被称作“紫电改”的战机,获得海军首肯(称为“一号局地战斗机改N1K2-J”)却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看来在战局恶化的问题上,后方工程技术人员似乎比满嘴“武运长久”的军方官僚们还现实一点。

文章图片2

▲初期型“紫电改”。

“紫电改”相对于“紫电”最大的变化就是改为了下单翼,也终于可以摆脱那个故障频频地伸缩起落架了。机身尺寸上,由于气动布局的变化,“紫电改”略微拉长、垂尾改为更加易于加工的矩形,在这点上川西公司确实殊为不易:“紫电改”作为一款几乎是全新设计的高性能战机,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生产性——零部件数量从“紫电”的66000个减少为43000个,这连“零”式战机的一半都不到,生产工时大大缩减。

文章图片3

▲“紫电”(上)和“紫电改”(下)对比。

“紫电改”搭载一台性能进一步提升的“誉”21双排18缸发动机,在同时代的风冷发动机中,这算体积较小的一款;但最大输出功率却达到1960马力,已经匹敌美军以动力狂暴著称的普惠R2800“大黄蜂”发动机,在试飞时曾达到过637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但由于战争后期日军资源匮乏,生产工艺下滑严重,这种发动机在有限的服役期间始终问题多多。

文章图片4

▲中岛“誉”21是一款小尺寸的双排行星发动机。

文章图片5

▲普惠R2800“大黄蜂”同样是二战风冷航空发动机的巅峰之作。

火力方面,“紫电改”更是将“重武装思想”贯彻到底——4门改进型99式20毫米机关炮,总备弹量达到了900发!

文章图片6

▲99式20毫米机关炮是二战中日军综合性能最好的航炮,“紫电改”所用的是炮管更长的99-2型。

可以说这架飞机除航程略逊之外,各方面都已超越当时美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F6F“地狱猫”,只不过这已经是1944年1月的事了,“地狱猫”早已逞威多时,是为名副其实的“零战杀手”…

文章图片7

▲彼时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机 F6F“地狱猫”凭借着强大的火力、更坚固的机身、更快的速度已经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制空权。

事实上“紫电”和“紫电改”从一开始就是平行发展的两个项目,前者立足于“强风”水上战机的现成生产线,在推进速度和交付量上都高于后者。第一批生产型的“紫电”在1943年8月就下达了任务,这比美军“地狱猫”的批量投产也并没有晚太久。不过由于战争后期日本军工生产的组织混乱,特别是大量熟练的技工被强制征召入伍,使得这种新式战机的生产困难重重,直到1944年1月才陆续向首批装备部队341航空队交付了36架。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刚刚交付还新的油漆发亮的“紫电”,注意机翼下加挂的机枪吊舱。

对已经习惯了“零”式的飞行员来说,一开始“紫电”的加速性会让人有点不适应,甚至手忙脚乱;但一旦掌握了这把“宝剑”的特性,特别是习惯了杆力调节和自动空战襟翼后,所有的飞行员都表示,驾驶这架飞机是一种比“零”式愉悦多的感受!341航空队作为首批装备“紫电”的种子部队,通过半年多的摸索,已经训练出了30名熟练的飞行员。

注:美军F6F“地狱猫”从1943年1月投入量产,首次投入实战也是10月份的事了,对于一款新型战斗机而言,这种数量上的积累和初期的转换训练是难以绕过的一个过程。

文章图片10

▲美军“地狱猫”战机至首次参战时已积累了2500架的产量,这就是工业产能上的胜利。

1944年6月,作为马里亚纳海战的前奏,日军向该群岛中的塞班岛、硫磺岛等地加强防空力量,341航空队的“紫电”飞行员也被临时抓了“壮丁”——驾驶“零”式战机去硫磺岛增援。结果第2天就遭遇美军“地狱猫”机群的扫荡,341航空队被剃了个光头,11名参战飞行员只有1人幸免于难,连指挥官都战死了…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新锐力量,又得从头来过。

文章图片11

▲“零”式战机的“轻量化设计”思路决定了即便是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对抗也是吃亏的。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战争后期日军大批先进装备的交付缓慢,比如计划取代“零”式的的“烈风”直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7架,才让川西的“紫电”获得了发展机会;一般被认为是受战时原材料紧张,特别是从1943年开始“一年一震”的大地震,严重破坏了日本的工业生产。但实际上这三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对于将防震视为日常生活的日本来说,并不算特别严重,总伤亡人数加起来都不及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零头。

文章图片12

▲三菱公司由崛越二郎领导的17式“烈风”舰战本来才是日本海军的官方项目,由于迟迟不能交付,让川西“紫电”获得了订单。

真正导致日本军工生产后继乏力的,还是军国主义政府穷兵黩武下的“涸泽而渔”:

日本从1938年3月起,面对中国军民的全面抗战,早已转入战时生产体制,是所有参战国家中最早集中一切必要资源投入军工生产的!虽说日本的工业产能不及老牌工业强国的美、英、德,但几年的总量积累下来是不可小觑的;只不过这些产能输出,全部被侵略战争消耗在中国、南亚以及诺门坎。日本的资源匮乏是事实,但是从占领区的大量无情掠夺也依旧填不满侵略者的胃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加不顾实际的疯狂投入,才是彻底耗干了此前资源储备的根本原因,这也包括人力资源。

文章图片13

▲这是二战最好的航母之一、1944年服役的“大凤”号,也是日本工业产能早已枯竭的证据:除了这艘航母,整个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几乎再没有添置过像样的主力舰。

比如341航空队的遭遇,这样的种子部队、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飞行教官,在其他参战国都属于重点保护的对象;美军甚至在后期以战争部军令的形式“禁止战绩超过25架的飞行员执行非必要的一线勤务”,即便是战绩不足、但参加作战较多的部队也要定期轮换,以保护人才。而军工产业的熟练技术工亦然,苏联在前期损失巨大、兵源不足的情况下,宁可让成千上万的女兵上战场,都没有动过征召后方技术工人的念头…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这三张老照片分别是战争时期苏联、美国、日本的兵工厂,虽然都有女性参加劳作,但看出区别了吗?

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在战争末期匮乏的不仅仅是资源,而是脑子!所谓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军工生产,不过是后来右翼分子偷换概念来混淆事实的惯用伎俩罢了。

文章图片17

时间指向1945年,随着马里亚纳大海战的落幕,帝国的“绝对防御圈”绝对已经被突破了——美军轰炸机以塞班岛、提尼安岛为前进基地,将以超越以往十倍乃至数十倍的规模,把战争的惨烈带给日本本土,已经是连基本的脑力都可以想见的事实了。直到这时日本的军工生产才摒弃了此前不切实际的“决战思想”,开始集中一切力量生产本土防御的装备,空战性能优异的“紫电改”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果B-29的弹舱还给机会的话!

文章图片18

▲事实上三次大地震对日本工业产能的破坏总和还不及B-29一个夜晚投下的燃烧弹。

其中战争末期才登场的343航空队是唯一一支全部装备“紫电”和“紫电改”的部队,该部的指挥官正是日本海航中大名鼎鼎的源田实。

文章图片19

源田实是日本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之一、航空技术专家、“零”式战斗机的设计顾问,第一机动部队航空作战参谋,偷袭珍珠港的主要策划者,中途岛海战中那道“炸弹换鱼雷”的命令就是经由他下达;中途岛大败之后,源田实跟着司令官一起背锅,被下放到台南航空队去了。

文章图片20

▲源田实1925年自霞浦航空队受训,是亲历了日本海航发展的人物之一,战后还担任过空自幕僚长、自卫队首席幕僚长,又是日本重新武装的推动者。

到了帝国日薄西山之际,大本营才想起了这号人物,凭借着此前在海军军令部核心位置上的人脉关系,源田实不但为343航空队争取到当时最好的飞机,还将各部残存的精锐飞行员通通招致其麾下:

有“超级击坠王”坂井三郎、“空中的宫本武藏”武藤金义、前“加贺”号航母飞行队长志贺淑雄、绰号“斗魂”的零战超级王牌衫田庄一(也就是电影《燃烧的零式》主人公大治郎的原型)、“不死的男人”菅野直(当然最后还是死了)等人,其他成员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为了鼓舞斗志,343航空队下属的各飞行队分别以日本幕末时期的著名武士团体“新选组”、“天诛组”、“维新队”、“奇兵队”来命名——如果不是漫画看多了,那就是自知也到了末路疯狂时刻!

不可否认,这样一支精英战队配合性能优越的“紫电改”战机,即便是油箱里只加着乙醇对美军轰炸机部队的威胁依然很大。后来美国海军陆战队浴血奋战夺取硫磺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B-29需要更强劲的P-51“野马”和 P-47“雷电”护航,本来从航母上起飞护航轰炸机群的“地狱猫”面对手持“宝剑”的343航空队确实有点吃力。

文章图片23

▲图为343航空队“新选组”队长菅野直大尉的座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帝国行将就木、“神风特攻”大行其道之时,343航空队却是唯一一只“豁免”的主力部队。本来司令官源田实受到来自大本营的压力,也考虑过组织“特攻”,并征求各飞行队长的看法,结果在日军海航中以“呛上司”著称的志贺淑雄当即表示:第一次出击由我来随行掩护,请司令官率先为全体做一榜样!

一句话噎死了源田实,也道出了大本营那帮战争鼓吹手不可告人的心思,于是这事就没人再提了…

文章图片24

▲志贺淑雄少佐(右)在战争爆发前与源田实(左)同为大型航母上的飞行队长,虽不如后者会当官,但二人资历相当。

虽然343航空队无论是本土防御,还是掩护其他“特攻”部队出击,几乎每次都能取得胜绩;但小范围战术上的胜利无法改变大局,他们最后的挣扎最多只能算是帝国的落日余晖罢了。

文章图片25

尾声:

战争结束后,美军急切地试飞了这种曾让前线飞行员印象深刻的日军新式战机。结果发现川西方面交出的性能数据根本不对——在加注美标92号高辛烷值汽油后,这架飞机在6000米高度上可以轻松攀升到690公里/小时的速度!

文章图片26

▲这几架“紫电”已经涂上了美军标志,但日本地勤人员被留用了,估计是怕起落架忽然缩回去。

文章图片27

▲“紫电”可调高的座椅说明川西还打算让这种飞机作为舰载型,只不过战争后期日本已无航母无可用。

客观得说:“紫电”和“紫电改”是当时日本航空界丝毫不逊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作品,如果不是因为后期混乱生产中的质量瑕疵,恐怕会给盟军制造出更多的麻烦;作为主力防空战机,这两种型号的产量都太稀少,“紫电”仅仅交付了1001架、“紫电改”则只有400余架。

虽然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势不会因为一、两件装备的优劣,或者一小撮王牌飞行员的战果而有所改变;但恐怕正是这种战术和技术层面的缺憾,才会被某些人视作精神寄托,多年后依旧阴魂不散的原因吧!

文章图片28

(连载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