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粽香伴沉思

 东营微文化_ 2022-06-03 发布于山东

端午粽香伴沉思

“粽子——热粽子——”端午节临近,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拨开云层时,清亮的叫卖粽子声,便在家属区内回荡。
据说粽子的由来跟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系。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进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屈原是湖北‍秭归人,据说在湖北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着一首《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煎熬。”这短短的几句歌谣正是对屈原一生最好的评价。粽子、元宵、月饼等在超市商场每天都有出售,但是每到特定的日子,它就会隆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节日的主角,又总会真真切切地勾起这样那样的遐思臆想。
每年端午节前几天,岳母总会打电话催促我去拿艾草。不知道老人到何处寻得又绿又长的艾草,三株一小捆,姊妹四个每人两把。老人总是一遍遍嘱咐:“艾草插早不插晚,早上把艾草插在门头两边,就会把晦气驱除,大人孩子不得病,还能招来福气。”老人的祈望和祝愿,跟这青青的艾草一样带着馨香,仿若田野的乡风吹入心间,让人心生欢喜。小儿则举着姥姥给他戴在手腕上的五彩绳,一脸的新奇和兴奋。却不知道五彩绳是端午节的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里面藏着人们给孩子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而我觉得粽子才是端午节的主角,是飘香的粽子让端午节有滋有味。然而,以往做工复杂的粽子,因为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变得多样化、快捷化,咸粽、甜粽、豆粽、肉粽和菜粽等。粽子的主料也不再局限于糯米,有白米、绿豆、叉烧、八宝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甚至以鱼翅、高档的中药材如冬虫夏草等入粽。随便在一个超市或商场里的冷柜里四季可见,买来蒸笼上蒸一下,马上就可以吃了。可能是患得患失的心理作祟,某种东西在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得到后,我总会思前想后地回忆那些经历了长久等待后,来之不易的东西。这时候,面对着商店里,大街上铺天盖地的热卖粽子,总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
现在的端午节,或许是因农忙,或许是因快节奏的生活而被淡化。少有人记得端午的艾草、雄黄、癞蛤蟆。还有谁记起白蛇同许仙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然而,五月五日这天,不止有投江而去的诗人屈原,还是伍子胥的忌辰,还有救父投江而死的东汉孝女曹娥,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其实,这一天充满历史与现代的悲壮情怀,我们更应该将这份爱国情怀厚植于心。
作者简介:门方东,七零后,喜欢用文字记录过往,讲述真情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