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儿时的端午节

 jkjkjk55 2022-06-03 发布于河北


作者:尹永美  诵读:荷静

我小的时候,特别爱过端午节。每年春节过后,我就开始翻日历,数天数,在日历上画记号,盼着端午节的到来。因为端午节有妈妈亲手做的好吃好玩的东西,有着特有的气氛和韵味,有着童年特有的欢乐。
妈妈把“端午”叫“当午”,那是家乡的口音。天气越来越热,端午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妈妈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买鸡蛋,买鸭蛋,有时还能买到鹅蛋。她把它们洗干净,放到一个坛子里,加上盐和水,盖好,再把坛子放到凉快的地方。
端午香包

离端午还有一个星期,妈妈就把艾蒿,(艾草)菖蒲······等几样药草买来,她每样拿出一小把,用剪刀剪短,再用擀面杖擀碎,准备做“香荷包”。她又找出几小块鲜艳的花布头和绸缎下脚料,裁剪好,缝成“心”型或“元宝”型的小布袋,然后把擀碎的香料装进去,再把口缝好,上边做个小“提环”,下边还拴几根彩线做的小穗子。一个漂亮的“香荷包”就做好了。

端午小笤帚

她还找了几根“线麻”(打麻绳用的麻),用哥哥画画用的水彩染成五种颜色,再把线麻剪成等长的小段,用彩线绑成小笤帚,跟扫地的笤帚形状一模一样,小巧玲珑,比拇指小点儿,很好玩。她经常多做几个香荷包和小笤帚,还用彩线编几根五色彩绳。

端午的前一天,妈妈就把江米泡好,准备好苇叶和枣,下午就开始包粽子。妈妈把粽子叫(正子),这是乡音。我拿个小板凳坐在她的对面,跟她学。妈妈耐心地告诉我,怎样包才不漏米,怎样包吃着才糯软。她包得又快又好。
端午粽子

吃过晚饭后,她就把粽子一个一个码到大铝锅里,灌满水,上面压上一块洗干净的扁石头,盖上锅盖,开始煮。那时用的是烧煤的炉子,小火慢慢煮。几个小时后,清香四溢,粽子煮好了。妈妈把锅端下来,放到凉快的地方。

我闻着满屋的粽香,闻着枕边的“香荷包”的药香,不知不觉睡着了。
“端午”终于来到了,我们都早早起了床,妈妈帮我把香荷包和小笤帚用别针别到胸前,把彩绳绕到手腕上,系好。她说“香荷包”可以“辟邪”,“驱五毒”,五色线绳是长命线。小笤帚可以把“五毒”扫走,孩子一年不生病。
门框上挂艾蒿

她还把艾蒿绑成几把挂到门框上,说,“五毒”闻到艾蒿的味道就会被吓跑,全家人一年都健康。随后,妈妈就让我把几份煮好的粽子送到左邻右舍,让他们品尝。

开始吃早饭了。妈妈拿一些腌好的鸡蛋和鸭蛋,鹅蛋,还有几个鲜鸡蛋都一块儿煮好,给我和哥哥分开,每人一样多。妈妈说:吃了端午的鸡,鸭,鹅蛋,一年圆满走好运。
粽子随便吃。我们每人最多吃一个鸭蛋和一个鸡蛋,其余的就各自放到一个碗里,留着以后再吃。

吃粽子,也吃鸡蛋

我们一边吃着棕子,一边听爸爸讲屈原的故事。吃一口流油的鸭蛋黄,再吃一口糯软的粽子,浓浓的咸香,淡淡的甜香,那是“端午”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心里仍然留有余香。
中午吃的是长寿面。到了傍晚,妈妈又开始包团圆饺子。她特意包了几个“小耗子”模样的留给我吃。
晚饭后,小朋友来找我玩了,妈妈把多做的香荷包和小笤帚给她们拴到上衣的扣眼上,把彩绳系到她们的手腕上。
我们一起玩过家家,玩歘(chua)拐(用四个羊的膝关节,一个包玩。“包”是一个小布口袋,里面装的是小豆或绿豆。玩的时候,一只手把包抛起来,同时摆拐的面。每个面都要相同一次。摆完四个面,一把抓起,就算赢一次,再接着玩。玩时,还唱着歌谣,计数)玩翻绳,玩拉皮狗(把树叶的梗捂熟,变得有韧劲,两人各拿一根互相勾着拉,谁的不断,谁就赢)。我们玩啊,笑啊,真是开心极了。
歘拐玩具

儿时的端午节充满了妈妈的爱,充满了温馨和祝福。寄托了百姓对健康和幸福的企盼,表达了百姓对民族先贤的的敬仰和纪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