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秘史》|屈原到底出生在哪 一年?

 汨罗江屈原文化 2022-06-03 发布于湖南

  

1、少年才气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离骚》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意思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高阳指的是黑帝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 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帝喾命曰祝融。”颛顼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后来的夏国、楚国都是他的子孙。因此后来楚人和罗人都称自己为祝融之后。

关于屈原出生年代的确定,有公元前343(闻一多)、公元前340年(郭沫若)、公元前339(浦江清、游国恩)、公元前353(胡念贻)、公元前331年(杨世灿)等众多说法,屈原学界也没有确论清楚。

摄提最早是夏历的十二支名。《三命通会》:“十二支曰:困顿(子)、赤奋若(丑)、摄提格(寅)、……”,对应的生肖是寅,年代反推的结果是公元前343-342年,说明屈原是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正月(今农历三月)庚寅日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次年,居乐平里。所以本人采用闻一多的观点来书写屈原的历史。

汉代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置南郡,领县十八,一曰秭归。”晋代文学家袁山松《宜都山川记》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晋代庾仲雍《荆州记》曰:“(秭归)县北一百里,有屈原故宅,方七顷,累石为屋基,今其地名乐平。”《水经注》载:“《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袁崧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离骚》所谓女媭婵媛以詈余也。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吴所筑也。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故《宜都记》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屈原宅,于今具存,指谓此也。”

《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十岁后居乐平里。从秭归的民间传说中,说明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有“石洞读书”、“巴山野老授经”的故事在秭归流传。

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可能因为家道中落,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十分同情贫苦百姓。传说故事《米仓》等反映的是屈原乐善好施的品德,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也受到民众的拥戴。

他自小才华横溢,体现在年少时所写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此诗体现出“受命不迁”“独立不迁”“苏世独立”等爱国的坚强意志,在后来“谗而见疏”的逆境中,依然没有离开祖国,与当时“楚才晋用”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嗟尔幼志”“年岁虽少”说明屈原此诗写于少年,是屈原的立志之作。

相传屈原此诗一出,郢都乐师就为《橘颂》谱写了乐曲,得以在民间传扬。屈原此诗大概写于他12岁前后,这首诗被楚威王欣赏,把屈原招为楚怀王的陪读。很多专家认为怀王年龄跟屈原相近,因此屈原与怀王的关系因此也非常亲密。我们从《楚辞》的众多作品中也看出了这层关系,因此有人胡说屈原与怀王是“同性恋”。《史记·张仪列传》中,怀王对秦相张仪的来访称“寡人年幼”“卿何以教寡人?”说明怀王当政时的确年龄不大,所以前期合纵中老是随心所欲,体现不成熟的作派。因此可以推断,怀王是年少执掌政权。当然前期背后扶助的大臣理当是威王时的旧臣。

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熊槐继位,史称“楚怀王”。此年屈原14岁,屈原自然也一同入朝陪伴在怀王身边,因此怀王与屈原两个人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才有了怀王亲政后重用年轻而无资历的屈原为左徒的事情发生。

屈原一生纵跨宣王、威王、怀王、顷襄王四代国君。

自公元前370年楚宣王即位到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这40多年间,是楚国的鼎盛时期。

当时楚国的国运可谓如日中天。用苏秦的话说,“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楚威王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深思熟虑,忧心忡忡地对苏秦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说明楚威王对秦国的本质有很准确的洞察力,“六国合纵”抗秦,才被楚威王认同并采纳为“国策”。可惜楚威王在位仅11年就去世了。 

楚威王时期,楚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达到鼎盛之时。楚人大量育蚕治茧,丝绸生产后来居上。威、怀之时,楚丝织品已有绢、绨、纱、罗、绮、绵、涤、组、缂等多种。其色彩鲜艳,工艺繁复,已使用提花织机织锦。官府织造机构有织室、中织、东国织室等。可以想见楚国的形势是相当乐观的。这一年齐攻宋,宋使臧子求救于楚。楚允诺救宋,刘拔宋五城而楚师未出。楚怀王上任头年,就体现了不守信的苗头。

公元前323年,游说之士或主合纵,或倡连横。秦国以张仪为相,张仪与楚令尹子士、齐执政田婴会商于啮桑,拉拢楚、齐国与秦边横攻打魏国。楚国正准备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国,便派司马昭阳领兵攻魏。

在襄陵昭阳战胜魏国军队,得到八个城邑。后来楚国以此作为纪岁之事,称作“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昭阳乘胜移兵攻齐。

齐威王患之,陈轸以画蛇添足为喻劝说昭阳,昭阳引兵退。怀王居栽郢之游宫,命工尹为鄂君启之府铸制水、陆经商通行金节。舟节、车节分别记载水、陆行经路线、地名,以及免税、纳税的有关规定。令尹子士命高间等地贷越异之金以备籴种。 

楚怀王七年,张仪相魏,排斥力主合魏于齐、楚的惠施,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

公元前320年,屈原23岁,仲春三月,怀王将屈原任命为鄂渚县丞,进行历练。这件事情说明怀王并不十分糊涂,是为打造自己的后备军。历练一年后,屈原升任楚怀王左徒。从此屈原进入了楚国政治这个大舞台。屈原眼观六路,推动合纵主张。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屈原以自己出色的口才,促成了“合纵”之齐楚联盟。

前318年,魏相公孙衍(犀首)约纵魏、韩、赵、燕、楚五国,楚怀王为纵长,攻秦至函谷关。屈原随军而前。秦出兵,各国兵皆引而归,宋君偃自立为王,西攻魏,东攻齐,南攻楚,取楚淮北地300里。  

公元前317年,秦派庶长樗里疾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打败三晋(魏、赵、韩)军队,虏韩将鲠、申差,斩首八万二千余人。楚一度扬言兴师救韩,却未出兵。而义渠听说五国伐秦,却起兵袭秦,大败秦军于李帛。至此,公孙衍的合纵活动宣告破产。

第一次活动失败有各国惧秦的因素在其中,第二次合纵,却是怀王不守信所导致。可想而知,这给屈原推行“合纵”外交增加了多少难度。南歌《古罗楚文化探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