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峤行|寻访万寿桥

 行行摄色户外 2022-06-03 发布于浙江

五月二号,小长假第二天。清晨,习惯性地早醒。感觉继续懒床太过浪费美好时光,决定跑出去溜达溜达。


昨天刚爬了温岭的山,今天继续温岭行,目标温峤岭脚村,寻找那座万寿桥。

一路直奔岭脚村。路过温大线边温西中学时,感觉旁边有一座祠堂样的四合院古色古香的,路对面就是温岭街牌坊,挺不错的样子,决定回来时再溜达一下。

赶到岭脚,刚好遇上早市,村口人流如织,一派热闹景象。当其他地方“疫”发不可收拾之时,这个小山村能如此平和安详,确实要赞叹台州的防疫成果,岁月静好的日子难得啊!

万寿桥就在岭脚村西端的峰山自然村里,悠悠然地跨坐在梅溪之上。

车可以直接开到桥头,但我已习惯一路慢慢寻访的节奏,只想多角度欣赏。停好车,信步朝桥走去。

万寿桥的历史并不久远,它是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当地群众筹资建造而成。不过其风格却遵循了古法工艺,通体使用石材筑造,依然不失古朴的韵味。

据桥头碑记资料: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约35米,宽3.2米,高5.4米。拱劵纵联分节并列砌筑,中心拱券稍高,两侧稍低,石条叠垒齐整,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准。

万寿桥整体构造保存完善。桥面由石板平铺成,两端的桥台上各有一段踏步。踏步与桥身不在一条线上,略有折向。踏步正中斜铺石板,方便了车轮上下过桥。

桥中心为平台。桥面两侧均榫卯构建实体栏板、望柱和抱鼓石。不过民国时期,可能从经济实用出发,这些栏板较薄,表面也素净,基本没有雕刻传统的一些图案纹路,但望柱柱头还依旧雕饰一些仰覆莲。从材质和刀工的粗糙程度来看,似乎在近几年做过一定的修葺。


正在遗憾中,但桥南东西的望柱上的雕塑让我眼前一亮。不同于通常古桥雕刻的石狮石猴,这里竟然是两只兔子,憨态可掬的小兔子让这桥也显得别有一番韵味了。

桥下梅溪里,水草茵茵,流水潺潺,更有不少的白鹭追逐于水草间,让这里徒添了一份安静和祥和。

站在梅溪边的水埠头上仰望万寿桥,桥形如弯月高悬,三孔圆润起伏,特别优美。俯瞰,石桥与溪水绿草相映成趣。

风雨浸润近九十年,桥愈发古韵幽香,尤其桥身滋长的一些绿植,使得桥更显历史沧桑感。虽然只供行人和电瓶车使用了,但桥在过去的重要性,依然可以想象。

过去温岭的坞根人常常要到温岭街赶市,翻过十里坞根岭后,必经岭脚村。而万寿桥这里,应该算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大路头”了。

万寿桥其实在当地也算是一座新桥,据说附近还有一座更老的,始建于光绪甲申年(1884)的七洞石板石条桥,叫升泰桥。不过据说,这座老桥桥面已改建为水泥桥面,七洞也仅剩三洞的分水尖了。因时间关系,也没有去查探究竟,这一座万寿桥,已经让我此行满满的收获。

在欣赏桥时,不时有上了年纪的村民从桥上走过。在他们的俚语乡音里,老桥默默挺着脊梁,似乎散发着淡淡的乡愁。

在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这里的一桥一溪,一水一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就这样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固守着一方乡土。

那鹭鸟的叽叽咕咕,那流水的潺潺汩汩,就是一腔最为朴素的方言,诉说着古往今来。

今天刚好是2022年的端午佳节,在此顺祝朋友们阖家欢乐,身体安康!

——小卒不过河

行行摄色
古桥精选▼

寻访打网桥

寻访古岙前、后平桥

寻访金清卷洞桥|一座明珠蒙垢的石桥

国保|温岭新河闸桥群

邂逅茅畲双庆桥

寻桥记|章安古郡行

江口两座桥的喜与悲

寻访温岭泽国联树桥

琅岙桥|卧波长虹,悬影如诗

国保|烟雨中的金清大桥

寻访北洋小澧桥

车头古桥,五龙捧珠

寻访下浦桥和三洞桥

沈岙青龙桥,圣旨两道半

寻访鉴洋湖镇锁桥


行行摄色AA户外(台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