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近现代知名人物简介

 黑龙江波涛 2022-06-03 发布于黑龙江

孙眉(1854年~1915年),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对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又参加革命,奔走广州湾(今广东湛江旧称)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1915年,孙眉去世,终年61岁。

周之贞(1882年-1950年),字又云,广东顺德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归国,参加广州黄花岗之役,失败后亡命海外。同年秋回广州与李沛基等人暗杀满清政府广州将军凤山。广东光复后,奉孙中山命到肇庆督办军务。1913年参加反袁斗争。1915年任广州湾(今湛江)党务联络委员。1917年任大元帅府参军。1922年后,历任西江讨贼军司令、大本营工兵局筹备委员、四邑二阳香顺八属绥靖处处长、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二师师长等。

吴奇伟(1891年-1953年7月10日),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1937年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在上海嘉定、罗店一带前线,在大场与日军浴血奋战三昼夜,歼敌数千,其部队第四军因此获得'铁军'称号,吴奇伟也获得了'抗日铁军之母'的称号。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指挥、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等职,先后在粤赣、湘鄂等地对日作战。先后指挥万家岭战役鄂西会战取得大捷,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抗日战争胜利后获颁抗战胜利勋章。1949年5月在广东东江地区率部起义,同年吴奇伟作为华南解放军代表之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吴逸志(1896年-1961年),本名吴福胜,字学行,号锡祺,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民国时期著名将领、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第九战区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兼干训团教育长等职,参加了德安之役、上高之役、长沙会战。任第九战区参谋长时,辅佐薛岳进行长沙保卫战。1939年7月12日,晋升陆军中将军衔。1949年2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前去台湾后,于1958年前后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1961年,在台湾去世。军事著作尤多,如《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诗文甚佳。

陈鞠旅(1899年-1952年),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民力,广东梅县人。1936年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军官教导队大队长。1936年参加追剿长征红军,1937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2旅3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抗战胜利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6军副军长兼94师师长,1948年1月任整编第203师师长,同年6月,任整编第1师师长,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1948年10月任第18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12月26日在四川邛崃参加起义。后被捕入狱,1952年在关押中病逝。

王木舟(1954年-1979年), 广东普宁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广西边防部队某部六连排长。1979年3月1日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攻打谅山西北侧长形高地战斗中,为保护战友,扑向即将爆炸的手榴弹而牺牲。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牺牲后安葬于凭祥南山烈士陵园。

赵公武(1900年-1953年),号懋森,广东大埔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先后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1945年底,赵公武担任52军军长,参与东北内战,一路攻克山海关、锦州、沈阳丹东等要地,但第25师在新开岭战役被东北民主联军几乎全歼。1947年8月因病告假回南京休养,旋即赴香港就医。1953年夏,因患膀胱病逝于香港,时年54岁。

赵一肩(1898年-1946年7月27日),原名良勋,广东梅县(今梅江区西阳莆蔚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28年,任十九路军参谋处长。1929年任第八路军第六十师旅参谋主任。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参谋处长。1932年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1933年冬参加福建事变,任福建人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九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四路军总部参谋处长、第十二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1939年春任第六十三军第一八六师师长。1940年任第七战区司令部高参室中将高参。1943年12月授陆军少将。1946年6月任国防部第四厅(后勤)中将厅长。同年7月27日因患喉癌在上海病逝。

陈其尤(1892年-1970年12月10日),别名定思、丽江, 广东海丰县东笏社人。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致公党领导人之一。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政府驻香港特派员,后被囚于贵州息烽集中营。1941年获释后移居重庆,不断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48年5月,代表中国致公党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在香港联名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应中共中央邀请,离香港前往东北解放区。1949年6月,作为致公党代表之一,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并作为致公党首席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陈式垣(1891年-1923年), 光乔,号继东,广东遂溪后坑村人。辛亥革命后,先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汉陆军中学堂、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7年(1918年)从保定毕业,任边防军排长。民国8年弃职还乡,在粤军第一师任连长。民国9年参加驱逐桂系军阀斗争,负责警卫孙中山帅府。民国11年参加孙中山发动的战役,立战功升营长。民国12年升任副团长。是年10月,陈炯明叛军进犯广州,陈式垣率部扼守要冲,在观音阁一带与叛军激战负伤后牺牲,时年32岁。孙中山为了表彰其功,追晋为上校,并亲笔为其书写墓碑。1983年,国务院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