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2年,一个美国人从昌平朝宗桥前往延庆岔道城沿途所见

 颐源书屋 2022-06-03 发布于云南

1902年,美国人迪德里克·卡尔·比尔迪(Didrik Carl Bildti)从昌平朝宗桥出发,一路向北前往延庆的岔道城,沿途古朴苍凉的风景深深吸引住他的目光,于是,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今天的我们得见120年前北京西北郊的原始风貌。

文章图片1

朝宗桥

朝宗桥位于昌平县城南二十里,建于明正统年间是一座七孔联拱石桥,它和卢沟桥、八里桥并称为“拱卫京师三大桥梁”,是明清两代宫廷谒陵北巡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往塞北地区的交通咽喉。 1902年,比尔迪一行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图为马夫正在照顾他们骑行用的马匹。

文章图片2

路遇的驼队

元朝定大都为都城之后,因为城市不断扩大和军民不断增长,所需物资的也迅速增多,为了解决运输问题,蒙古人首先想到用他们所熟悉的骆驼来承担货运的任务,并且这种运输方式一直延续了几百年。

文章图片3

休息的驼群

骆驼看似笨重,却是非常能够吃苦耐劳的,每饮足一次水,就可连续数天不吃不喝, 非常适宜长途跋涉。成年的骆驼体型庞大、体格健壮,比尔迪骑的小毛驴和它们比起来好像玩具一样。

文章图片4

鸟枪换炮

怀着好奇的心理,比尔迪换乘一匹骆驼,骑在上面果然不同凡响,整个人的气势也威猛了许多。

文章图片5

崎岖的山道

一行人跋涉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道路边上是嶙峋的乱石,茂盛的老树以及连绵起伏的山峦给人一种无比的苍凉之感。

文章图片6

交通工具

行进在山间道路上的各种交通工具,有马匹、毛驴以及由两头骡子驮着的骡轿。因为路况太差,坑洼不平,很难见到有马车和独轮车的影子。

文章图片7

运货的驴队

在群山之间的蜿蜒山道上,还可以看到运载货物的驴队。驴子体型虽小,但是和骆驼一样性情温驯、吃苦耐劳,因此驴子也是旧时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文章图片8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保存完整,造型雄伟,是游览长城的必到之处。

文章图片9

长城脚下

运货的驴队正在通过长城脚下的峡谷之间。从这张图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驴背上的负重,它们用四蹄一点点丈量的坚硬的山地,用坚韧和汗水给城内居民运送各种生活物资。突然感觉,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常冠以“蠢”和“犟”,实在不应该。

文章图片10

古隘口

一乘骡轿刚刚通过一座古隘口朝着摄影师的位置走来,轿夫牵着前面的骡子走在旁边。背后长城原本应该有高大的敌楼,此时已经坍塌了。

文章图片11

残破的长城

旅行者来到这一段长城脚下停下脚步,准备在这一片平地野炊,另外还可以仔细观看一下这座雄伟建筑留下的残迹。在他们旁边,摆着一个简陋的滑竿。

文章图片12

摆拍照片

这种简陋的滑竿是沿途居民专门为来游览的旅客准备的, 几根木棍加上一把,简单而且实用。上图中的比尔迪正坐在滑竿上端着姿势摆拍。因为当地的道路实在太差,这样的滑竿需要有四名男子合力抬行。

文章图片13

骆驼客栈

小村镇里的骆驼客栈,驼夫进屋内吃饭喝茶,卸下货物的骆驼们则卧在院子里休息。这样的情景在很多地区都可以看到,比如当时张家口的大境门外。

文章图片14

弹琴峡

弹琴峡”为关沟七十二景之一,在两山相峙之间是一条古老的山道。因为此处泉声悠扬婉转,如琴声一般清脆悦耳,故而得名“弹琴峡”。图为峡坡上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建筑。

文章图片15

岔道古城

岔道古城位于八达岭关城西北,因此地有通往两个不同方向的道路而得名。旧时有长城守军驻扎在此,因此又被称为“兵城”。

文章图片16

古城街景

岔道城内的街道,路边聚集着不少卖山货的小贩,近处则是一个露天的剃头摊。岔道周围山峦起伏,古意盎然,此地的“岔道秋风”为延庆八景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