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多措并举提升森林质量

 弘净 2022-06-03 发布于河北
中国绿色时报 2022年5月16日星期

  本报记者 郭苏民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瞄准森林生态精准修复,通过科学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抚育、培育良种等多项举措,全面优化林分结构,推进由扩大森林面积为主向提高森林质量为主转变。

  2021年,集团完成森林抚育202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森林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7828.89亿元,其中绿色水库总价值2134.31亿元、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总价值1613.42亿元、净化环境氧吧库总价值1226.07亿元、绿色碳库总价值902.56亿元。

  针对退化的天然次生低产林、火烧区次生林和天然稀疏林地问题,集团科学认定,摸清底数,编制规划,确定造林树种和植被恢复方式,大力营造混交林。通过封山育林、补植补造和低强度改造等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增加珍贵、乡土树种混交比重,逐步建立以演替顶级群落树种为建群种的异龄混交林,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增强生态功能。2021年,集团完成森林抚育202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补植补造34.67万亩,退化林修复41.67万亩。

  为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集团树立多功能近自然经营理念,采取间伐、综合抚育等措施,规范森林经营行为,优化森林树种结构,不断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效益。建立生态修复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统一作业标准,完成40项生态修复规程编制,逐渐形成符合集团公司实际且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

  加格达奇林业局启动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在翠峰和百泉谷创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作业区,采取保育、修复、恢复、集约经营、重建、近自然经营和近自然改造7种经营模式,森林经济效益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将提高10%以上。

  集团通过加强苗木培育生产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提升苗圃产能,培育良种壮苗。以奖代投,支持重点苗圃育苗建设,10个林业局苗圃全部推广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重点培育周期短、苗木健壮、抗逆性强苗木。积极开展兴安落叶松等乡土树木种子采收,重点做好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乡土树种苗木培育,适度引进西伯利亚红松、东北红松等珍贵果材兼用树种培育,解决造林树种单一问题。

  2021年,集团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面积3291.16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种苗产地检疫率100%;完成鼠害防治作业面积25.44万亩。普查松材线虫病松林面积5160万亩,踏查线路786条,普查线路长度74182公里,检疫涉木加工厂、货站等167处,排查复检外进松木3229立方米,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

  集团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目标,着力构建森林经营培育工程标准体系。力争到2025年,集团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18亿亩以上,森林面积达到1.03亿亩,森林蓄积量6.2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6.24%以上,湿地保护率达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