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有些农药,按包装上指导量打药却治不住病虫害,难道是假药?

 cccny4i8775snh 2022-06-03 发布于江苏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喜欢在网上自行买药,以这种购买方式后,农户该如何使用农药?因为没有人指导,多数种植户往往都是参考农药包装背面指导的用量来喷雾。而这种做法,在小编看来,会有很大可能性导致种植户防不住病虫害,浪费了钱,严重的还会使病害加剧,导致绝产,那么为啥会这样呢?

文章图片1

农药标签上的指导用量的含义

每一款农药,在它的背面都有一个指导使用量,可能写的是多少倍喷雾,可能写的是每亩用多少克。那么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每一款产品,它在相关部门的进行备案登记时,相关部门会在特定作物上进行2到3年的一个药效验证,确定效果以后才会予以登记审核通过。但是这个验证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验证药效的作物是特定作物,比如霜霉威盐酸盐登记的是白菜霜霉病,如果我们要用在黄瓜上,那么它所登记的用药量,就不一定准确了,因为打白菜一亩地可能两桶水就打透彻了,而打黄瓜在植株旺盛生长期,一亩地需要三到四桶水才能打透彻,这个时候同等药量,黄瓜霜霉病有可能治不住。

2)登记用药量时没有考虑病虫害抗药性,他们做药效实验的环境,多数是低抗性的环境,就比如啶虫脒登记的蚜虫,说实话,这个杀虫剂,对抗性黄蚜、桃蚜已经没有效果,如果种植户用它来防治这些抗性害虫,基本无效。不仅仅是杀虫剂,很多杀菌剂也是。

3)登记时,没有写清是治疗还是预防,会导致种植户选错药。吡唑醚菌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杀菌剂,它登记的范围比较广,包括霜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但是根据实践经验发现,这个药剂只是预防作用比较好,真正发生病害,霜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它都治不住。那么它为什么能登记上这种病害?那是因为可能是在病害发生初期登记、或者是实验的环境中这种病害抗药性不强,类似的农药还有很多,种植户选购时需注意。

文章图片3

4)有一些农药登记证,登记的时间太早了,当年相关的虫或者病没有抗药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虫害抗性越发严重,农药所登记的用药量已经不管用了,这种情况下,种植户按照包装上的指导用量,可能治不住病虫害!

那么种植户自行购买农药以后,该如何科学使用?

1)种植户如果购买相关的农药,参考包装上的使用方法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一定要向农药销售者说清自己要防治的病害以及作物,并问清楚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效果。

文章图片4

2)不要盲目按照农药包装上面指导的用量去防治病虫害,要考虑病虫害的抗性。尤其是杀虫剂,在小编看来,绝大多数都需要在指导用量的基础上加量使用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3)也给大家讲一个小窍门,我们如果自行用药,可以根据登记作物的不同,自行判断是否提高用药量。比如登记的是大田作物(g/亩),这种作物两桶水就可以打透(考虑单位面积受药量),但是我们要用在果树,那么很明显我们就要加量使用了。我们主要是考虑作物的用水量,要用很多水才能打透彻的,用药量肯定多。

以上说的这些问题,都影响农药药效的发挥,如果不知道这些问题,单纯按照农药登记用量使用,真的可能会导致病虫害治不住,这也是为什么更建议大家去实体店买药的原因,因为农资店的老板有很多经验,他们卖的是技术。今天这篇文章就讲这么多,感谢大家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