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知名杂志《老朋友》刊登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作品

 兰清竹韵 2022-06-03 发布于山东

  

当代实力派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荣登国内知名杂志《老朋友》5月刊。该杂志在内页用一个版面刊登了李立新先生的简介以及三幅精美作品。

李立新先生以牡丹为创作题材,分别以小品牡丹、水墨牡丹通景屏、四色牡丹四条屏为创作形式,充分展现了其近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精神风貌。

一、善借牡丹抒怀,咏叹红色精神

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题材是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而题材的选择却要考虑诸多因素,并非随性使然。作者之所以选择牡丹作为创作题材,必定是有思想、有情感和有价值的。

今年的五月是一个不平凡的月份,我们迎来了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大部份城市的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

此时,百花争艳,牡丹为冠。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人们把其红艳的花色与“中国红”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中华民族红红火火,祖国大地盛世繁荣。

李立新先生响应时代号召,将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不断挖掘艺术领域中包含的红色元素和资源,利用自己擅长的花鸟画“借物咏志”、“依花传情”,把家国观念、道德修养、祈求幸福等传统的人文精神寄托于画中。

作品只有与时代同步,才能反映当下的生活特点,才能给在当下生活的人们产生共鸣。

二、创新艺术形式,引导意识形态

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创新,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美的创造。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和原动力,更是人类艺术发展的生命。

好的作品永远都是好题材和好的艺术形式的创新结合。作者选择了符合时代精神的牡丹作为抒发媒介,在艺术表达形式上也符合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形态。

屏条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单独挂的称“条屏”(屏条),四幅并排悬挂的称“堂屏”或“四季屏”。亦有四幅以上多至十二幅甚至十六幅,紧挂相连,成双数的完整画面,称“通景屏”或“通屏”。通景屏由屏风发展而来,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绘画形式,也称“海幔”、“海棠”。

条屏以四条屏的形式最为流行,“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义丰富,譬如:四季、四时、四方、四海、四德等与之相关,更是寓意着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海升平等。

条屏悬挂方式多样,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观赏者的要求。它常悬挂在厅堂的正面或侧面墙上,也可分别挂在中堂两侧。尺幅小的单条屏可以装点书房,精致优雅;尺幅大的多条屏可展陈于厅堂,可随意组合搭配,根据喜好变幻出不同的风格。

近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曾在四条屏的展现形式上下过大工夫,可见四条屏是相当受人追捧的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居家装饰上,伴随着中国风审美的复兴,新中式风格已然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时尚生活美学,这都源于中国文化自信的回归。

可在居家装饰画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问题,严重影响国人的审美、思想,误导国人价值取向。

李立新先生从事艺术工作三十年有余,时刻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在绘画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始终保持着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立性,对外来画种的态度是吸收和借鉴,积极创新属于我国的绘画形式。

李立新先生常说:“艺术属于人民,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艺术不能只在美术馆里,应该走进百姓的生活中去。”

小品画,大趣味,适合家里各场所悬挂。条屏画则与庄重为伴,与典雅同行,无论是皇宫内院、达官之宅,还是普罗大众的屋厅,都有它的身影。那浓浓的书卷气,确是惠风扑面,直抵心神,无论主家客宾,都会在这文化熏香的氛围里,倍感那淡雅清新酿造的诗意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切把握民族性,用作品反应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用作品引导人们筑牢民族魂魄,用作品塑造生活美学。

解放思想要与时代同行,但不需要对传统艺术全盘否定。

三、用笔生动意足,墨色润泽豪放

众所周知,李立新先生以画竹享誉画坛,但他善于触类旁通,在创作其他题材时,将画竹之法灵活的运用其中。

苏东坡谈画竹:“画竹必先成竹于胸。”即“意在笔先”的概念,这种理念在书法、绘画领域引领了数世纪。

李立新先生在面对牡丹题材时,首先是爱花,只有爱花才可以“成花于胸”,心中有花便可意气十足,意足下笔即生灵花。

苏东坡爱竹,达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痴狂。

李立新先生爱花,常常沉浸于植物园里,仔细观察牡丹从出芽、长叶、花苞、盛开的过程,还有在风中、雨中、晴天的样子,也尝试在家中盆养植物以便观察,每年都去牡丹之乡菏泽参观写生,积累了很多素材。

李立新先生说:“不如此,再高超和熟练的手法也仅得形似,难以达到神似的高度。”

我们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是了解自然的,下笔不拘束于形貌,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于外形的追求,但却得到了更加重要的东西,也就是真实,形似是不能等同于真实的。作者考虑的是审美意趣和传情达意,唯有此才能达到传神。

中国画重写意,贵在似与不似间。

齐白石曾说:“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似则媚俗。”

为了强化这种似与不似,李立新先生通过颜料来突出色彩,用色彩奠定外观。颜色巧加钛白没骨法写之,可以使花朵鲜亮、韵味知足。但他并不刻意的利用颜色的变化由里到外追求立体感,而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追求自己所表达牡丹的一种审美,利用宣纸特有的润染性,加上娴熟的笔法和水、色的巧妙运用,从而形成了这种略微粗犷的风格。

四色四条屏便是典型的写意重彩作品,画中牡丹色彩姿态各异,有红、绿、黄、蓝四色,色彩丰富,展现了牡丹的国色天香,富丽堂皇。这幅画笔墨洒脱,设色丰富明快,构图疏密有致,寄托了作者对吉祥富贵的美好祝愿。

当代画坛,画水墨牡丹的为数不多。这幅水墨牡丹通景屏,无论布局、笔墨,均泼辣豪放,气势逼人、立意鲜明、水墨润泽;藤黄点蕊,提神有灵气;三五蜜蜂,极有生意;配画绿竹,富贵加平安;画牡丹易俗,添山石以免之。虽是水墨画成,却有富贵端庄之相。

纵观李立新先生的牡丹作品,以平易近人的趣味满足普通大众的欣赏习惯,他追求层次宽阔,雅俗共赏。坚持立足传统的同时,勇于探索创新,把握民族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是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艺术工作者。

在此,也感谢《老朋友》编辑部为艺术家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人民群众在阅读优质文章的同时,也欣赏到精美的国画作品,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生活平添了几分惬意和优雅。

最后,祝愿《老朋友》杂志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祝愿李立新先生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人民创作,为时代礼赞,做一名新时代文化传承者和实践者,为新时代创作更多有深度、有内涵的好作品。

(文:刘孟浩)

李立新写意牡丹作品赏析:


8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