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莆田人的“五日节”,刘克庄的端午词(刘文庆)

 流长源远 2022-06-03 发布于福建
文章图片1

“午时草”

莆田人的“五日节”,刘克庄的端午词

刘文庆

古历五月的福建莆田,草长莺飞,艾粽飘香。寄风情所寄,谣莆阳所谣:“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初六嘴觖觖”。每年的端午节,莆田人过“五日节”就是如此隆重,这五天每天都弄出让人无法抗拒的花样来次第绽放。

在莆田,初五这天是“五日节”的正日,端午,端何之午(五)?这一天是节日仪式感最高潮的一天,比如,莆田人将“打面”(面条,莆田方言)这象征着“揪长”的佳品端上了初五日的桌面,而“揪长”本就是长寿之意思的莆田俚语,完全符合“端午安康”的主题。除了吃得有寓意外,莆田端午节的其它习俗也体现出相当的科学性风情。

莆田的端午节过得比哪都早比哪都长!从“端一”起,用五天的形式在这个传统节日,来展现莆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另番风情,极大丰富了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

文章图片2

莆田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的家乡,他英才贵位,有着宋代典型的士大夫精神风骨,浓厚的家国情怀使得他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一代文宗”“诗坛盟主”等之誉,宋理宗也称扬他“文名久著,史学尤精”。他对家乡莆田的历史文化贡献不可谓不重大,单就描写端午节的诗词就有多首,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风情画卷。

从刘克庄端午节诗词可看莆田“五日节”风情。莆田龙舟竞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刘克庄的《贺新郎·甲子端午》中“头标夺得群儿喜,向溪边,旁观助噪”之句。此是描写1204年城郊龙埔社“爬龙船”的盛况。莆田南北洋平原水系发达,木兰溪贯穿全境,故龙舟自有用武之地而尽显竞渡盛景。刘克庄在其《贺新郎·端午》中也有:“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之句,描述了南宋莆田端午节青年们的装饰习俗、游人观渡和年轻人争渡的热火场面。

此两首已被广泛传播而被人们所熟知,其两句还被誉为我国端午风情的经典名句而每每运用,有媒体还将刘克庄的端午节诗词列为三首端午节著名诗词之一加以赏析,令人回味无穷。可谓,其与莆田“五日节”一起,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刘克庄 简介

文章图片3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词风豪迈慷慨。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刘克庄被誉为南宋文坛领袖、成就最好的辛派著名爱国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传世之作《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其中诗四千五百余首,词二百余阕,诗话四卷,赋一卷,尚有不少散文著作。诗作数仅次于陆游,居中国历史文人第二位。他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于时,与刘过、刘辰翁并称辛派词人“三刘”,甚至被认为“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时人尊称他为“一代文宗”。其作品收入《四库全书》。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元年(1260)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兼中书舍人等职,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致仕。第二年去世,谥文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