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端午粽,最热的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素心人的事 2022-06-03 发布于上海

吃了端午粽,最热的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只爱白米粽

过端午了。

五月最后一天,小区全员核酸。下楼的时候,看见几户人家门口挂着一束艾草。

我是因为端午才知道那(必须)是艾草,其余时段我便不认得它了;从小到大,每年见一次,还是没有熟识起来。

《诗经》里的艾草倒是熟极而流: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农事劳作除了“采艾”,还有“采葛”“采萧”,但是只有“采艾”的相思最长——其余的“一日不见”,顶多如“三月”和“三秋”。看来,艾草不止疗疾,也解相思。

小时候在北方老家过端午,房门檐上家家挂艾,《红楼梦》里说“蒲艾簪门”。

据说,要趁端午这日太阳还未出时采艾蒿,这样疗疾才有效:煮艾蒿水,小孩子们用此水沐浴,可防毒虫——我却不记得有过这样的艾草浴。

我家的艾草都是爸爸清早出去采回来,妈妈给我们准备五彩线,在我们还熟睡的时候,系在手腕上。

端午节在北方称为“五月节”,所以中秋就是“八月节”。我最喜欢“五月节”。

北方天气总算和暖了,拆掉钉在窗框上的防寒塑料布,开了窗,屋子里飘出煮粽子的香气。爸爸妈妈连夜裹的粽子,灶火几乎燃了一夜。煮好的粽子浸入凉水中,糯米黏性更好,蘸白糖吃,味道绝佳——那时不晓得“甜咸之争”,北方除了白米粽,就是蜜枣粽。

另有一大盆煮熟的鸡蛋和流油的咸鸭蛋。搪瓷盆比现在家用的脸盆还要大。妈妈自己腌的咸鸭蛋,蛋壳上还有铅笔标注的日期,生怕日子久了咸过头了。

端午的栀子花

电视上正好放着八七版《红楼梦》,正是荣国府庆元宵那回,满眼都是大红的喜庆,锣鼓喧天,热闹得几近吵闹。

真是忘不了。多少年过去了,那年的端午却始终记忆犹新。我喜欢端午节,过了端午,就是夏天了,万物葱茏繁盛,有点像红楼画面里的“韶华盛极”。而中秋节则正好相反,季节走向凋零冷清,就要“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多少有点伤感……

妈妈知道我喜欢吃她包的小巧的白米粽。从前每到暑假回去,她都提早给我包好煮熟等我来。不知今年暑假,能否自由行走。

今年的端午节是解封后第三天。看见过夜幕下蜿蜒曲折的核酸队伍,扫了出门的兴致。天气渐渐热了,是江南六月的那种溽热,黏答答的。不出门也罢。

第5条黄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