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端午节为啥戴香囊?有什么讲究?

 新用户6516h3hB 2022-06-03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在咱们中国,端午节都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等的习俗。这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为什么要佩戴香囊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香囊的寓意。

早在三千年前,香囊就已经出现了,最开始,香囊还被叫做“容臭”,顾名思义,就是容纳气味的物品。人们会把各种事先研磨好的,具有浓烈芳香的草药,放进到一个小袋子里,然后封口。不仅闻着有股香味,看着花花绿绿的,也很好看。

可能大家觉得,端午的香囊,香味有点冲,这其实很正常,因为香囊最初的作用就是驱虫和提神,像是用等量的艾叶、薄荷、丁香、紫苏一起研磨制作的香囊,不仅可以驱蚊,还能驱寒祛湿;又或是用冰片、樟脑、良姜、桂皮,按照一比一比五比十的比例研磨而成的提神香囊。

民间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也因为香囊的实用性,历朝历代的人们都会通过佩戴香囊,来祛病驱虫,像是清朝乾隆皇帝,就曾发过“每年五月初一开始,一起挂上五毒荷包”的谕旨。

而在香囊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作用也不像一开始那样单一了。

驱邪祈福,是所有香囊的共同主题。而通过香囊的图案和造型,就能区别出香囊大概的寓意。像是老虎和狮子,就象征着勇猛威武;或是双莲并蒂、双鱼戏珠,代表着夫妻恩爱。

而要是到了女生面对情郎的时候,那就是自己亲手制作了,这关于谐音,从古代就受人喜欢,情思通情丝,一针一针的把丝线绣在香囊上,也相当于把思念寄托在了上面,至于这些香囊所用的香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大家在看古代、民国的爱情剧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这种剧情,男女主情愫暗生、私定终身,往往会互相交换佩戴的香囊。可以说,香囊放在古代,就是最有个人特色的定情信物了。

就像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逃。但杨贵妃死在了逃亡途中。等到长安被收复,唐玄宗派人来将杨贵妃的遗体移葬的时候,杨贵妃的遗体只剩下了一地白骨,只有临死前的香囊还完好如昔,唐玄宗面对香囊,每天都郁郁寡欢,最后遗恨而终。后世也为二人的爱情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蹙金妃子小花囊,消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香囊其实就像咱们中国人的感情,香气袅袅,但却包裹在一个个的小布袋中,是含蓄而深远的,这或许就是香囊在今天也仍然受欢迎的原因吧。那么,您有什么独家的香囊秘方吗?如果您手里现在有一个香囊,你会把它送给谁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