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老王》

 岁月有情JH 2022-06-04 发布于海南

作为一位资深的读者,听了一节语文课,讲的是杨绛先生的文章《老王》。作为杨先生的忠实粉丝,这篇文章自然是读过的。在听课的时候发现:原来我读文章与语文课教学生读文章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课堂上老师提出很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我读的时候也在思考一些问题,这是相同的地方。只是课堂的问题是老师提出来的,如:老王和作者交往有哪几件事情?刻画了老王的什么形象?作者为什么想起老王而感觉“愧怍”?用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去找答案。

而我的问题是在读的过程中生成的,自己一边读一边不自觉地去思考答案。相比之下,读者自己提问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肯定比带着别人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要深刻与丰富。如果因为考试,像我这样读不知道能不能应答得好的。这个问题语文老师才有发言权。

先通过图片了解一下《老王》全文,像看到过的一些初中生的课本上那样,我也把文章的自然段标上序号,便于说明我是怎样读《老王》的。

初读的时候,我一定是要把全文通读一遍,关心的问题是: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通读全文后知道,文章中写了一位人力车夫老王,他的不幸与忠厚,他与作者一家在交往中展现出来的、平凡而又美好的情谊。

为什么说老王不幸呢?

解放后,政府把蹬三轮车的人组织起来,老王因为脑袋反应慢晚了一步,没有加入组织,成了三轮车单干户。在社会上成了没有组织的边缘人。

老王是一位老光棍,亲人只有两位“没出息”的侄儿。

老王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瞎了,好的眼睛也患夜盲症。

老王住的地方很破败。

载客三轮车被取缔后,老王用三轮车专载一老者谋生,勉强维持生活。后来生病死了,身缠白布埋在一处沟里。

为什么说老王忠厚呢?

老王给作者楼上的人家送冰,顺便给作者家送冰,因为顺便,他只要半价,而且送的冰比前任送冰者送的大。

老王送作者的爱人钱先生上医院,不想收钱。

老王临逝世的前一天,拖着极度虚弱的身体,给作者家送去鸡蛋和香油。

哪里体现老王与作者一家平凡而又美好的情谊呢?

作者写老王对自己家的好,如第5、6自然段,第8到16自然段,是浓抹重彩地写,就是前面所说的表现老王忠厚的例子。而写自己家对老王的好则轻描淡写。

如写老王的那只好眼睛在晚上也看不清东西时,顺带说一句女儿送老王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写老王为作者家送冰只要半价,送病人上医院不要钱时,只顺带说自己坚持给了送冰的全价工钱与送病人上医院的钱。

老王抱病生活艰难的时候,作者对他的接济写得更加含蓄。只写他常来家说话,之后让老李带话,最后在逝世的前一天送油和鸡蛋给作者,文章中写道: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说明作者托人捎过钱给老王,老王丧失劳动力生病了,作者在接济他。

作者家急难的时候老王鼎力相助,老王有困难的时候作者尽力扶持。还有“常”坐等老王的车,聊天;老王问作者“你还有钱吗?”这其中的亲切与关切,无不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谊。

老王是三轮车夫,作者是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他们之间怎么产生超出阶层的情谊呢?(对文章中人与事的时代背景的关切)

文章中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他们是在经常地拉与坐三轮车的过程中,他们相遇相识。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时代背景略),作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也许因此才有机会需要老王的服务。老王苦,作者也苦。老王主要苦在物质层面,作者主要苦在精神层面。那年头,有诗人写道:“枕边话也要过阶级斗争之筛”,人和人之间不容易无戒备地拉家常。可以说,遇见作者,老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上的窘迫;遇见老王,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暂忘人性阴暗的残酷。两个受不同苦却同样善良人,就产生了超出阶层的情谊。

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信息通过文章表达出来的呢?(对写作方法的关切)

文章的第1到第4自然段,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有些情况如他是单干户、亲人如何、眼睛有疾等,是作者坐老王的三轮车闲聊得知的,或自己观察到的。有些情况如老王的住处很破旧,是作者散步看到后,再询问老王了解到的。

第5自然段写老王给作者家送冰的事情,第6自然段写老王送钱先生上医院的事情。

第7自然段写作者从干校回来后老王生活与健康都每况愈下的情况。

第8到第16自然段写老王拖着病入膏肓的身体给作者家送来鸡蛋和香油。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写自己一家与老王的交往的几件事情,老王送鸡蛋与香油这一部分写得详细而具体,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是老王在用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对作者表达自己的感恩。

第17到第21自然段,写作者从老李那里了解到的老王逝世的消息。

第22自然段,写作者对老王的追忆、不安及其不安的原因自省。

文章如何写,可以列为下表:

作者为什么每想起老王,内心就会不安呢、她所说的“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老王是一直苦到死,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WG已经结束了,她重新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可谓苦尽甘来。即使在WG中,至少作者的生活没有老王那么困难。同样是人,比起老王,作者算幸运的了。这反映了作者的同情心。

老王那么一个好人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作者却有一个好的结局。这就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受苦的女儿们深怀同情,如果她们得不到美好的生活,就觉得自己也不配有美好的生活,恨不得替她们去受苦一样。作者对受苦的老王一样同情,而苦于自己不能分担、改变他的苦,甚至不知道老王感受没有感受到自己对他的感谢,因此不安。

作者与宝玉身上都有一种佛性,是那种我不入火海谁入火海,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慈悲。当受苦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的时候,就觉得愧怍——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文章中还有一个人物老李,老李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文章中写老王生病了,不能来作者家聊天的时候,说“就托老李带话”。老李出现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其实他大有用场。老王最后一次到作者家送鸡蛋、香油时,作者拿钱给老王时说:“免得托人带”,这个所托之人应该是“传话”的老李。后来,也是老李告诉作者老王的结局。

见过语文老师呈现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窃以为这样读也可以达成语文课上的教学目标。但我不知道语文考试如何考与这个文本的相关内容,不知道像我这样读能不能通过考试得到分?如果不能,语文课要教学生怎么读书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