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后位

 longkill 2022-06-04 发布于江西

1、多次施行人工流产,或人工流产后未能很好保养,致使子宫向后方倾倒。

2、由于子宫先天发育不良,造成子宫韧带松弛,使子宫底部向后方或向左右两则倾倒。
3、子宫、输卵管或卵巢发生炎症,导致子宫体和后方的直肠之间组织粘连,使子宫在牵引作用下脱离原来位置并向后倾倒。后位或后屈子宫容易使子宫颈呈上翘状态,致使子宫颈不易浸泡在精液池中而影响受孕。

重度子宫后位常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酸。轻者仅为腰部酸胀不适,重者整个腰部、骶尾部及两侧髂部均感酸胀难忍,个别患者酸胀延伸到下背部和两侧腹股沟。小腹部酸胀和肛门坠胀感往往同时并存,劳累和月经期症状往往加重。若得不到及时矫正,还可继发痛经、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性感不快、流产、不孕等。

我疗法

1、 俯卧位运动
(1) 两上肢轮流向后直举;
(2) 同时抬起两下肢。
2 、肘膝着地运动
(1) 胸部向前向下伏地;
(2) 两下肢轮流向后上伸直;
(3) 两膝轮流向前向后爬行;
(4) 足尖支起,两膝伸直,抬高臀部。
3 、手膝着地运动
(1) 两下肢轮流伸直向各方向运动;
(2) 屈肘、胸向前下伏地;
(3) 右上肢、左下肢同时举起,左上肢、右下肢同时举起;
(4) 足尖支起,两膝伸直,抬高臀部。
4 、手足着地运动
(1) 后坐于足跟上,然后还原;
(2) 两下肢轮流向前屈膝。
5、 跪位运动
跪位,身体直立,两臂上举后身体向前下屈俯而臂仍伸直,手着地。 产后要慎防子宫后位大多数子宫后位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让产妇在产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组织及时复原。在休息期间要特别注意卧位姿势,要避免长期仰卧位。侧卧、仰卧和俯卧多种姿势应轮换交替。从产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运动的保健操,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在流产后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并形成粘连时会促使子宫后位的形成,故应及早积极治疗。严格执行产后检查,对产后子宫恢复不佳的,应及时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