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惊日本的清华教授去世!他为中国留下巨额“财富”……

 华人星光 2022-06-04 发布于陕西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他是清华教授,为中国,

解开了一道长达700年的谜团;

他更是“国宝”级的人物,

给中国留下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

可他一生却穷困潦倒,

晚年疾病缠身,

却只能凄凉地躺在医院过道。

他孤独的走了,

彼时满屏娱乐八卦,

热搜上没有一处他的位置,

举国无声,无人知晓......

他,就是叶喆民。

1924年,叶喆民出生于北京,

他的祖上是清代皇族叶赫那拉氏,

京城八旗子弟贵胄。

当年,没落的朝代倾覆后,

他的父亲,

也告别了曾经的荣耀叶赫那拉,

取“叶”字为姓,麟趾为名。

叶麟趾以钻研陶瓷为长技,

是中国发现定窑第一人,

其所著《古今中外陶瓷汇编》,

填补了当时陶瓷学术研究的空白,

定窑遗址的发现,

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

更是让整个日本古陶瓷研究学者,

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不已。

多年后,

再次引起日本陶瓷学者震惊的,

是叶麟趾的儿子:叶喆民。

叶麟趾全家福,前排:叶母谭氏夫人,中间:叶麟趾:妹妹叶广蓉后排:左,叶喆民,右,弟弟叶广成

自小受父亲影响, 

叶喆民和弟弟叶广成,

对陶瓷十分感兴趣。

弟弟常年跟着父亲在野外考察,

叶喆民则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文学院,

在钻研陶瓷的同时,还修习书画,

他的老师,

北京“四大书家”之一的罗复堪,

还有知名大画家徐悲鸿。

原扬州博物馆馆长顾风曾回忆:

“叶喆民擅长章草,

师从罗复堪先生,有出蓝之誉。”

叶喆民所作《草书钟南山诗》 

叶喆民画松

大学毕业后,年仅21岁的叶喆民,

在清华大学担任院长秘书。

闲暇时间,在父亲叶麟趾指导下,

叶喆民出了一本,

《中国古陶瓷科学检测》。

这本书被故宫领导看到,大赞好书,

1952年破例邀请叶喆民,

加入故宫陶瓷组,

从此,

叶喆民用自己的人生,

赋予过往陶瓷历史,

一段璨夺目的光华……

叶喆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留影

叶喆民在故宫待了17年,

在他的父亲叶麟趾发现定窑之后,

叶喆民就对追寻汝窑,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汝窑 、官窑、哥窑、

钧窑 、 定窑,

为宋代五大名瓷,

经这些窑烧制的瓷器,

沉淀了厚重历史文化,

惊艳了中华千年岁月。

而五大名瓷之首,便是汝窑,

中华史上称: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供御皇室,工艺精良,

可惜仅存在了短短20年,

就因战火而“消失”。

但汝瓷的精良千年来美誉不断,

明代曾多次仿烧汝瓷,

却始终不得其精髓,

明代画家徐渭曾题诗:

“花是扬州种,瓶是汝州窑。”

据记载,

汝窑烧制异常严苛,传世罕见,

保存完整的汝窑瓷器,

不过区区60多件,

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如此极端稀缺,业界说,

汝窑是我国古瓷中的“大熊猫”。

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1982年拍卖,

最后成交价格是2.9亿港元,

折合人民币2.4亿。

汝窑稀世珍品,

只要一现身拍卖会,

必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天价。

世人惊呼: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

汝窑烧制的瓷器珍贵异常,

可为何自宋之后千年来,

再也没有一个朝代,

能烧制出如此美丽的瓷器?

汝瓷的烧制技术究竟是怎样的呢?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

烧造汝官瓷的汝窑究竟在哪里、

它是如何烧造的,

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而这引得让无数古陶瓷工作者,

对汝窑追寻不断。

找到汝窑的遗址,

或许就能破解汝瓷的烧制谜团,

这是无数陶瓷研究者的毕生夙愿。

从1920年起,

我国的陶瓷研究界的泰斗们,

就在找寻所有关于汝窑的踪迹。

然而在那几十年里,

却连汝窑的影子都没能摸到。

日本也对宋五大窑很感兴趣,

但因为寻找汝窑迟迟没有进展,

对我们好一通的嘲笑讥讽。

直到,叶喆民,

为我们解开了这千年的国宝谜团。

在故宫的10来年里,

叶喆民走遍了中国名窑遗址,

十年动荡过去,

叶喆民就职清华美术院教授,

1977年起他四下河南,

寻找和考察汝窑窑址,

多数是失望而归。

然而,

一次次的失望并没有让他就此放弃。

他的父亲帮助定窑找到了家,

叶喆民也希望有生之年,

能够帮汝窑找到家。

叶喆民在邯郸磁州窑窑址考察

几年后,

叶喆民在宝丰清凉寺河沟中,

偶然发现一块残缺的瓷片,

凭着多年经验,叶喆民判断,

在这片瓷片背后,

一定蕴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果然,将瓷片送检后发现,

该瓷片,

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汝窑成分相同!

叶喆民欣喜异常,

多年寻觅的汝窑瓷片,

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丝踪迹。

他迫不及待再次来到河南,

很快,他又在清凉山附近,

发现一块和汝窑瓷器同样材质的瓷片!

汝窑瓷片在同一区域接连出现,

这绝不是巧合。

经过慎重考虑,

在1985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上,

叶喆民一语惊人,

他说:“河南清凉寺村,

未必不是一条,

寻觅汝窑窑址的有力线索。”

叶喆民先生考察古窑址工作照

有关部门采纳了他的建议,

宝丰县清凉寺村进行挖掘探测,

很快,就有了重大发现!

经过挖掘,在2000年,

考古队在清凉寺村,

发现了十五座烧制汝窑瓷的窑炉,

和两处作坊,

以及大量的汝瓷碎片。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天青釉菊纹碗

汝窑青瓷奉华碟

1987年10月至12月,

我国正式确认了汝窑遗址的发现,

举国轰动,日本考古学者来参观后,

再次惊呼,这是不可思议的发现,

尤其在得知指明汝窑遗址的人,

居然是叶麟趾的儿子叶喆民时,

显然对方已经惊愣到说不出话了。

叶麟趾是找到定窑第一人,

叶喆民,指明汝窑窑址的第一人,

是他的观点,

让寻觅多年的“汝窑”窑址重现天下。

困扰世人近千年的汝窑秘密,

终于得到破解。

父子两代,厥功至伟。

此后,叶喆民还为中国陶瓷文化,

倾尽心血留下了部部巨著:

《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

《中国陶瓷史纲要》、

《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

《寻瓷访古漫记》、《汝窑聚珍》、

《隋唐宋元陶瓷通论》、

《中国书法史通论》、

《中国陶瓷史》.......

其中《中国陶瓷史》,

是继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之后,

唯一一部,

日本自觉全文翻译成日文,

并广泛发行的著作。

一共十余部专著,及论文百余篇,

这些倾尽他毕生心血的文字,

是他给全中国的最宝贵的财富。

他更为中国文博事业,

广播薪火相承的种子,

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在清华,

为中国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

桃李满天下。

中国古陶瓷一期全体学员,中为叶喆民教授,文博内称“黄埔一期”。

叶喆民先生和学生一起,研究邢窑透光白瓷

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为国培养诸多人才,

在古陶瓷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

所获荣誉无数。

然而,如此一位国宝级泰斗,

一生却朴素至极,

不谋官,不谋利,

始终专注研究,传道授业解惑。

但凡他能稍稍灵活一些,

一两片汝瓷,

就足以让他获得颇丰的报酬,

享受轻松优渥的生活。

可他没有,

从没有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

他的晚年,让人不胜唏嘘!

他一件普通的衣服能穿几十年,

住的地方也极其简陋,

空间狭小逼仄,门窗破败,

但叶喆民并不以为意。

家里甚至没有一张书桌,

他的字都是铺在地上写的,

纪大了,他的腰弯不下去,

便写得少了。

叶喆民在剑桥大学讲学留影

2017年11月,

93岁的叶喆民因病住院,

当学生去看望他时,

才发现他竟蜷缩在医院走道上打点滴,

往来喧哗声中,

他孤独而虚弱地躺在那里,

手背青紫浮肿。

这位蜚声中外的陶瓷大家,

悲凉到极致,

如同今天冬季的枯叶一般。

当下社会怎么了?

让这些本应载入史册的学者陷入困境,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

学术的尊严何在?

这位94岁高龄老人的尊严何在?

以他的学术地位和成就,

怎受到如此医疗对待?

这是清华教授啊,

这是堂堂中国的国宝啊,

就这般凄凉无限地躺在医院走道

在学生呼吁下,一周后,

叶喆民终于住进了病房,

可老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救......

2018年,

这位学界泰斗,国宝级老人,

因为病情不断加重,

孤零零地静悄悄地离开。

媒体新闻热搜,

没有这位老人驾鹤西去的半点消息,

手机上满屏李小璐的八卦,

人们为明星的家事真是操碎了心!

大师远去无人知,

戏子家事天下闻!

可悲!可叹!

优秀的学者,

总是通过无私的学术奉献,

而超越基因与生俱来的自私。

叶喆民老先生,

贵族出身却一生清贫,

他以己身微弱的光芒,

为我们照亮了历史,

揭开了千年“国宝”之谜。

这不光是证实了汝窑的存在,

更向全世界,

展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力量!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这样的人生虽已落幕,

却不该被遗忘。

他的仙逝是中国古陶瓷界、

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

2022年的今天,

我们不能容忍教材扭曲的插画,

这意味着,

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

文化尊严正在觉醒,

那么在觉醒的时刻,

我们更不该忘了文化的奠基者,

希望全中国人知道叶喆民,

记住叶喆民,

中国文化艺术界一位闪耀的巨星!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