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自学中医,应该怎么入门?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06-04 发布于日本

对中医更重要的是一个入门的需求和一个如何提升自己兴趣爱好的需求,所以不建议从伤寒论·开始看,伤寒论是最重要的一本经典,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太过于云里雾里。

最好的启蒙书,当从刘力红老先生的《思考中医》看起,从这里可以打下一个对中医的信心和心法,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顺着刘力红老先生的思路,找到李可老前辈的书,李可老前辈作为中医界的脊梁,让中医急救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其书《李可老中医疑难杂症治验集》当是每一个临床中医师的案头必备之作,也是一个中医师成为一名名医的制胜法宝。

而走到李老先生这一步,则黄元御流派的书则是你绕不过的了。故黄元御的《四圣心源》、《灵素微蕴》、《长沙药解》前后共十二本书,则是建立中医大框架的奠基之作,而集黄元御心法之大成的彭子益之《圆运动的古中医》一书,则会将天人合一的心法深深烙印在你的骨子里。这儿只学一个框架,而不是学习其方药,若只是徒劳背诵其方药临床套用,则便是不会读书的原因了。

之后郑钦安先生的《医学三书》你也绕不过了,这本书将阳气之重要会成为你遣方用药时的一道准则,让你避免于滥用寒凉法。在此基础上,整个框架就建好了。

接下来旁读百家,而读百家之选择,则必先了解百家医者的生平,故而近代医者罗大伦先生的《名医是怎样炼成的》《七大名医传奇》等书,则会让你对古代医者风范有着深深地感动,进而更加的精进中医,也会让你明白了各家医者的学术思想和擅长方向,故而宋唐金元百家学说之巅峰人物,都会被你囊括其中,择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则通灵达意、遣方用药得心应手,而其中享名南北,誉满古今之大家,当为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老板》、叶天士之《临证指南医案》、吴谦之《医宗金鉴》、孙思邈之《千金方》,四者当为案头之书,常读常新。其他百家,亦当有所涉猎,如此而后则为大成。

然后寻源归宗,则难免又回到了伤寒,在前面的基础上,研习伤寒,此时差不多来到了大二,而研习伤寒,则胡希恕、刘渡舟、成无己、柯韵伯、尤在泾之书,是绕不过的大山,亦是案头读物。此后伤寒之学,则贯通一生,根基已稳,大厦已成,再旁及现代各科大家,如皮肤病之赵炳南,杂病之岳美中、风湿病之朱良春。耳鼻喉病之干祖望,脑病之石学敏、此等大家,则当积极学得,日益精进;在此之上,我恩师陈宝田之经方临床应用,不得不学,日本汉方医学,不得不知。古时局方、串雅之杂技,不可不记。再旁及现代医学之书,亦当精通,如此方为大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