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于“非典”的假说

 为什么73 2022-06-04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张晓彤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2-06-04 17:00 发表于北京

绿水蓝天曾在不经意中赐福于人类,而今却成了人们的渴望与追求。

当人们在恣意挥霍环境资源时,根本没有想到老天爷还会如此吝啬。人们觉悟得太晚了,对自然的伤害太深了。满眼可见的难以平复的疤痕,把历史的错误深深地镌刻在历史和未来的石碑上。

图片
图片

应当引起人们警惕的,是在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和水源之外,还有与人类共生共存的菌群

图片
菌群

依我所见,菌群的概念,包括微生物——细菌、微微生物——病毒、微微微生物——人们至今尚不知为何物的,但依理会存在的东西。人们生存在数以亿万计的菌群物的包围和浸润中,不论是浑身泥污的劳作者还是皂香清新的有闲人,无一例外。

菌群的平衡,犹如雨水滋润了植被,植被繁养了兔子,兔子喂饱了豺狼,将雨水与豺狼联系在一起一样,要受到大自然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促进某些菌种的增繁,也可能会导致某些菌种的骤减,可能会破坏某些菌种间的婚配,也可能会将原本反目的菌种结成亲家。无论是对人类有益的菌种还是有害的菌种,无一例外。

千万年来,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大自然影响下的菌群就在影响着人类,那些平衡中的短暂和相对的不平衡,在带给人们健康安逸的同时,也带给令人们恐慌畏惧瘟疫。

图片

对待细菌,由和平转向征伐

于是人们放弃了千万年来加强自身平衡,驱赶菌毒于体外的,与之和平共处的做法,而选择了向病菌病毒的征伐。

人类与病菌的战斗中,谁是赢家?

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青霉素问世了,杀灭病菌的大战由此而硝烟弥漫。

病菌在与人类拼杀的战斗中,一度被动、退缩,在无奈中把健康暂时还给了人类。现代医学由此站住了脚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菌毒却被抗生素改造、武装起来。新的变异,使人们知道了什么叫抗药性。于是新的抗生素—→新的菌毒—→新的抗生素—→新的菌毒,这场周而复始、日趋激烈的战争,又一次把人们置于无奈的境地。

一度自以为无病不可医的现代医学,碰到了比之顽强百倍的对手,致使医术日显笨拙。美国的医学家惊呼,现在能治疗的疾病已不足40%

菌群污染

依我之见,现在令人谈虎色变的“新”的菌毒,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新品种,而是一种原有菌毒的新组合,是一种菌群平衡的新的打破。严格说来,是源于和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相类似的菌群污染。

这个污染先从人体内开始,多次或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已经不是简单的菌群紊乱,可以说已受到了菌群污染的惩罚。这个污染已逐渐从轻到重,从人体内到体外。当人们整天被泡在消毒液里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体外的菌群污染已经开始。一旦菌群污染严重,恐怕治理起来比大气与水源的治理要困难百倍、千倍、万倍。

借助于显微镜,我们见到了微生物,借助电子显微镜,我们见到了微微生物,纳米级的病毒,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借助更先进的科技,看到微微微生物。但是“见到了”只是一个很小的进步,更大量的工作,更有意义的研究要从宏观着手。如果不能搞清它们与大自然的关系、与人体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探究它们的运动、变化、组合规律,则其研究难免钻进牛角尖,步入越来越窄的死胡同。

图片

人类探索大自然,需要顺应其规律的内涵

要承认我们人类的科技进步,更要承认我们有更多的未解之迷,有更大的等待我们去探索的领域。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析的武器,但却在同时忽略了演绎与综合的作用。变换一下思路,也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突破。我们要征服大自然,更要明了在对抗与征服中,不能不加上顺应规律的内涵。

从对菌群平衡的忽视,到菌群平衡的破坏,再到菌群平衡的恢复,可能会是一个必然的无法抗拒的过程。但我总是希望,类似或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吃一堑长一智,人们在吃亏中总结教训,在跌倒后增长知识。犯错误是聪明人难免的经历,再犯同样的错误,则是不可原谅的愚蠢。

今以假说的随笔,提醒大家提高警惕。愿我的担心是杞人忧天,而不愿人们再去亡羊补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