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3年底,周总理访问埃及,在总统举行的招待会上,一位当地情报

 淘沙金 2022-06-04 发布于湖北
1963年底,周总理访问埃及,在总统举行的招待会上,一位当地情报高官趁周总理面前无人时,上来与周总理握手并低声说:你们驻苏丹大使馆内装有窃听器!说完,此人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一九六三年末,周恩来总理访问埃及,埃及总统纳赛尔举办了盛大的招待会上宴请来宾,一名当地的高级情报官员趁着周总理身边没有人的机会,快速走到周总理跟前,亲切地握了握他的手,小声说:“有人在你们驻苏丹大使馆里安装了窃听器!”
 
周恩来总理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认为消息的真实性很高,立刻告知苏丹大使馆,并命令有关部门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苏丹进行安全检查,要求苏丹大使馆立刻开始调查,且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
 
几天后,周总理和他的随行代表团到访了苏丹,与所有的馆员们进行了交谈和合影。所有这些活动都在大使馆的草坪上举行,以防止其他国家的侦听。
 
周总理从苏丹使馆前往机场后,苏丹使馆的工作人员就着手调查自己的情况。首先,大使馆内的所有外线电话都被检查并替换,然后在使馆大楼周围挖了一条一米多深的壕沟,人们惊讶地发现地下竟有一条条细细的电线,气愤之余,大家赶紧将电线都割断了。
 
接下来,工人们轮班轮流继续挖掘,防止还有窃听装置未发现。就在作业的同时,大家发现在使馆主楼左侧,仅有一墙之隔的美国“公司宿舍”露出了猫腻,里面的人不时地向使馆偷瞄,显得非常的惊恐。
 
很快,国家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赶到,他们用精密的设备对每一个房间、每一辆汽车、每一部电话、每一件电器,甚至每一张桌子、每一张椅子都进行了检查,结果探测到在每一间办公室的墙上都被安装了一到两个针孔监听器。
 
这让大使馆工作人员很吃惊,因为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小巧的监听器。而且隐藏得很好,很难被人察觉。
 
为了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到监听器的存在,国安人员在二楼的会议室进行了现场演示,窃听器传出的声音很大,很清楚,让大使馆工作人员啧啧称奇。
 
使馆被安装的这种窃听器,尽管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却能对外界极为微弱的声音产生敏感和强烈的反应,并能持续、持久地监控,并且非常有效。
 
经过深入调查,专家们发现,每一个窃听器都有一条长长的电线,连接到大使馆外面的美国公司员工宿舍。原来这是美国和台湾的情报局在这里的一个监视站。
 
美国公司员工宿舍的人员发现隐藏了很多年的窃听器被暴露,很快就识趣地转移搬离了。
 
那么,这些监听器怎么会被安置在戒备森严的大使馆里呢?
 
经过调查和分析,专家发现,一九五九年二月,我们同苏丹建立了外交关系,当时我们国家派出了一批先遣队到喀土穆进行大使馆的筹备工作。先遣队在喀土穆驻外使馆比较密集的区域为馆舍选址时,发现有一座正在打地基盖二层的小楼。先遣队的工作人员,为了能更快地入住,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和施工,他们决定租下这座在建的小楼,作为大使馆的办公大楼。
 
那时,先遣队对国际斗争错综复杂的情势缺乏足够的了解。虽然每日都有人去监督,但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更没有必要去调查附近邻居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据回忆,在使馆建造的时候,有一个白人带着一个木质的工具箱,独自一人工作,一言不发,有时候在房间里安装电视机和电话线,有时候天黑了,别人都走了,还会独自工作。
 
当先遣队无意中询问这个人的时候,有人说他是暖气工程师,也有人说他是电力工程师,还有人说他是包工头,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准确来历。
 
经推测分析,他就是美国及台湾的情报部门的雇员,经美国和台湾的情报部门授意,来使馆安装监听设备的!
 
在苏丹大使馆建成后,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
 
苏丹出产优质的长绒棉。自从双方建交以来,我国每年向苏丹进口大量的长绒棉。因为苏丹长绒棉花的价格是逐年波动的,而且有时候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所以双方每年都会就价格进行谈判。
 
每一次谈判之前,使馆负责人和商务部门都要按照国家的指示进行商议,并为最终的定价做好准备。令人费解的是,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大使馆和苏丹商业贸易副部长之间的谈判,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从未在价格上取得理想中的优势。每次谈判到了最后,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我们国家给出的最新底牌价格和金额,一分不少。
 
直到找到了窃听器,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和负责人这才反应过来。
 
这要感谢埃及的情报官员,把这件事告诉了周总理,要不是他,我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可能还不知道呢!这件事也证明了我们在五六十年代和非洲国家的政策是正确的,朋友越多,敌人就越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