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艺新风尚」解读张九州,重识魏晋风骨 广州国际艺博会2022-6-4 16:28 · ![]() 艺术家简介 ![]() 张九州(老九) 1972年生,堂号“心庐”,现居北京,广州。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画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中心陶艺基地艺术顾问 国侨办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终身导师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委会顾问 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学者、导师、美术评论家 解读张九州 重识魏晋风骨 文 / “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组委会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想深度解读张九州,这时才发现他真的不是一个好懂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读者是设有门槛的,而且门槛很高,其实并不像他的人那样容易接近。他孤高潇洒,才气纵横,身上有一种有仙气,更有一种鬼气,无论走到哪里,他那灰白长须的面容背后永远泛着魏晋高士或者是民国文人渗出的那种纯粹的高级,但他骨子里却又充满无限温情,透着一股不可言传的亲切感,可爱至极,至情至性。艺术上,他是一位天赋异禀而又孤傲诡异的艺术家,笔下的孤云野鹤,残塘枯荷,白菜水仙,钟馗笑佛,甚至是一石一鸟,都标新立异、不拘一格,狂放不羁、特立独行。他的作品是四僧,又不像四僧;是八怪,又不像八怪;是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吴冠中……看来看去又都不是,他就是张九州自己。再看他的书法,是汉隶,又非汉隶;是汉简,又非汉简;是篆书,又不仅仅是篆书;是行草,又不仅仅是行草……总之,他这个人和他的艺术世界,恍恍惚惚,神来神去,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玄之又玄”。 ![]() 图 | 张九州“布衣素履,光头长须,一架古董眼睛,文人木杖从不离手……” 上下左右仔细打量,无论是本我的张九州或者是他的思想和他的作品,无不充沛着一种了不起的野性,无处不洋溢着一种正大气象。生活中的张九州,布衣素履,光头长须,一架古董眼睛,文人木杖从不离手,有人说他是“异端”,但他不在乎脸色,不在乎异见,也不在乎左右风向,只求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张九州就是张九州。他的作品自成一宗,骨子里带着赤子之心、行者的沧桑和得道者的微笑,只是世人不明就里,嘲笑他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倘若你也真这般看他,那可就上当了。为人为艺,他绝顶聪慧,从不走寻常之路,殊不知,他所写的每个字、所画的每种载体,所取的每个意境都是一种精神,一种引领,如若不信,你就慢慢地品味,慢慢地回味,切莫走马观花,你肯定不会失望,进而你还会明白,张九州其实是用一种“画禅”的方式,让你开悟,这是一种慈悲胸怀,也是一种“源来自由”的大智若愚。 ![]() 《天长地久》 68x136cm 2015年 张九州的整个创作,根植于经典,灿烂于自由,与魏晋寒士、道佛神仙、山野樵夫有着一种精神上的默契相惜。他用笔古怪,造型奇特,行云流水,像太极一般,辗转之间,线条骨架全部透着一股内力,所到之处,流连忘返,惊心动魄,宇宙洪荒,其人格精神与宣纸笔墨互转为一种大化之境。无论是隶是篆,无论花鸟、人物,其气韵荒寒,脱离俗世,一任自然,流露出的是他清逸高古的骨架与情怀。从这一点说明,他虽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却让人信以为他是魏晋精神附体,民国名士还魂,在中华文化史册中唯有这两个时期是文化人“活出自我”的时期,难怪他自爱又自负,并自成标格。 ![]() 《大道无垠》 145X375cm 2018年 作为画家、学者,导师、哲人和艺术评论家等等众多光环的精神引领者,四十多年,他无一日懈怠,无一日不在沉思和通往一条宏大中正的大美之路,对社会有使命,对文化有责任,对艺术有态度,并且具有一种人类的普遍意义。他是艺术界的先觉者,而他的思想更是艺术界的一盏明灯;他更是艺术界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无可替代。文化艺术是一种方向,因为艺术的存在,而使张九州以及他的艺术思想、艺术作品变得更加璀璨,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他的思想和作品很可能不被理解,但我们从不需要担心,因为平庸的东西总是迎合大众,而天才只会自己成全自己。毫无疑问,张九州是后者。 撰文:“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组委会 作品欣赏 ![]() 《紫气东来》 136X68cm 2021年 ![]() 《天籁》 136X68cm 2021年 ![]() 《仙子之风》 180X90cm ![]() 《丘园素养》 136X68cm 2021年 ![]() 《大道自然》 136X68cm 2021年 ![]() 《岁朝清供》 136X68cm 2021年 ![]() 《玉骨》 136X68cm 2019年 ![]() 《养真抱朴》 136X68cm 2019年 ![]() 《春夏秋冬·一》(四条屏) 180×45cm 2017年 ![]() 《春夏秋冬·三》(四条屏) 180×45cm 2017年 ![]() 《春夏秋冬·二》(四条屏) 180×45cm 2017年 ![]() 《春夏秋冬·四》(四条屏) 180×45cm 201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