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一不吃,二不游,三不做!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湘中书苑 2022-06-04 发布于湖南

一不吃

主要指的是出嫁的女儿不回娘家吃粽子。古时候有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家里都非常的穷,尤其是在端午节前后,青黄不接的时候,更是不希望女儿回到家里面吃粽子。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农忙的季节,家里都缺吃的,而且没有闲人能够在家里包粽子。

另一方面端午节也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就叫端阳节。传说飞龙在天,这一天需要祭拜龙王爷。所以不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当然不希望女儿回娘家吃粽子,这就是习俗。

二不游

一是端午节不要到水里面去洗澡游泳。

图片

尤其端午节前后气温还是比较高的,比如我们这里目前气温最高达40度。很多人就会到水里游泳,及早降低体温。

但是端午节期间的水温还没有上来,水下面还是比较凉的,俗话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所以端午节不要到水里去游泳,这个时候水位还是比较差,一旦出现了抽筋的现象,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二是端午节尽量不要到风景旅游景点旅游。

俗话说“端午到,五毒醒”,只是说端午节到了一些有毒的害虫,将醒来会袭击人们。这五毒包括蜈蚣,蛇,壁虎,蟾蜍,蝎子。

端午节到了以后,气温才真正的上升,这个时候这些毒虫出来寻找食物,由于饥饿的状态,非常的活跃。毕竟经过长时间的冬眠,缺少食物,所以容易对人们造成攻击。

因此,农历5月份又被称作为五毒月,尽量不要到丛林里面去,或者是人烟稀少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这些有毒的动物活跃的地方。

图片

三不做

一不做端午节不能说美好的祝福话,比如端午节快乐,应该说端午节安康。毕竟端午节这一天是祭祀的日子,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所以要避开这种欢快的语言。

二不做是不能够摘掉孩子身上的香袋,或者是一些佩戴辟邪的物件。有时候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会给孩子带上一些香袋或者辟邪的物件,主要是驱邪驱蚊虫。要摘掉必须在端午节后的第1场雨结束,雨水能够冲走一切不吉利的东西。就是图个吉利吧。

三不做就是不露天睡觉,不熬夜。尽管到了端午节,天气非常的暖和,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干旱的天气,气温有可能达到40多度,甚至是一年来最炎热的几天,但是到了晚上温度还是非常低的,更何况蚊虫非常的多,有毒的蛇、蜈蚣等非常的活跃。

所以晚上一定不要到屋外睡觉,不但夜间的露水影响健康,甚至还会有一些有毒的蛇虫等伤害。

当然,这个时候更不能熬夜了,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农忙的关键季节,一旦熬夜第2天身体就垮了,只有好好的休息才能够更好地劳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