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宾轮流吸酒,这真是古代人喝酒的杯子吗?清代光绪年的牡丹吸杯

 建安视觉 2022-06-05 发布于河南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段话出自我国第一部工艺造物专著《考工记》。意思是人类在造物活动中要遵循“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等因素。古人造物的初衷多以实用为目的。“器完而不饰”,这是西汉刘安在《淮南子.齐俗训》中提出的主张,强调好的功能就是美的形式。“器完而不饰”是指器物功能完好,不加多余无谓的修饰,强调的是一种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审美观。

  



我国是陶瓷器大国,具有真正意义的陶瓷饭碗距今有近两千年历史了,再往前推,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有了陶碗的雏形。现在大家用陶瓷器做饭碗的反而很少见了,许多家庭都在使用不锈钢饭碗。在宋代以前,我国对于陶瓷饭碗的制造大多以实用美学为指导。

  



在宋代时,我国的手工业达到一个新高峰期,其最突出的就成当属陶瓷器物。从出土的瓷器来看,宋代的瓷器多以造型取胜,很少看到繁缛的装饰,瓷器大多是素色的,而且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如碗、盘、瓶等,给人一种平易、清淡的感觉。

  



到了明清时期,陶瓷器的纹饰繁缛富丽成为时代特征,陶瓷碗的器形、釉色、纹饰丰富多样,工艺制作更为精巧细腻,特别是清代时期的五彩、粉彩、珐琅彩、斗彩、素三彩等装饰的宫廷皇家用碗,更让人叹为观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陶瓷器“太湖秋操”牡丹吸杯,清代光绪年间,吸杯为牡丹花式,花蕊为器底,盛开的花瓣为器身,长长的花梗为器柄,花梗中空,作用相当于吸管。在古代,这种自带固定吸管的杯子,名“吸杯”,多为文人雅士喝酒的酒具。古人喝酒的情形,或许你想象不到。据说,古人使用这种吸杯喝酒时,主宾轮流以嘴含住花梗用力吸吮,由此将吸杯中的酒吸入口中。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陶瓷器“黄地粉彩花卉纹盘”,年代:清,光绪。盘圆形,敞口,敛腹,圈足。盘外壁以粉彩绘黄地四季花纹饰。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彩料颜色丰富,红、绿、黄、蓝等皆备,而每一色调又分出多种色阶,通过自由配搭,形成五色烂漫的装饰效果。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陶瓷器“大雅斋粉彩花鸟高足碗”,年代:清,光绪。碗敞口,弧壁,高足中空。碗通体以绿釉为地,外腹粉彩为饰。画面中布满了牡丹花朵,一只鸟儿伫立枝头。高足上部凸起描金弦纹一周,高足下部绘礁石海水纹。口沿下署红彩楷体“大雅斋”三字款及篆体“天地一家春”印章式款。这件粉彩花鸟藤萝高足碗是为慈禧专门烧制的宫廷用瓷,馆中的这件藏品由故宫拨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23155件,品类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藏品绝大多数来自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历年的收藏,以及校友和社会贤达的捐赠。早在1926年,清华就创办了“考古陈列室”,1948年成立文物馆,1952年文物馆被裁撤,部分藏品外拨。2016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落成并于当年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王建安  摄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