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后的老克,开始了著名的克里斯提尼改革。这一次,雅典的民主制度,终于要彻底成型了。 老克的改革,首先将梭伦的整个一套制度完整地继承了下来,但是在其中的政治制度方面,做出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完善。动静虽然很大,但是核心却非常简单:彻底杜绝僭主死灰复燃。 本着这个核心原则,老克推动的最为重要的政策有两个:创立户籍制度和完善两院制度。 说到户籍制度,就必须回想一下我们前面说的一个事情:雅典在忒修斯建城的时候,人们是以部落为单位实现群居的,而部落实质是彼此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的聚合体。换句话说,从忒修斯到梭伦再到老庇,雅典社会生活的始终是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 梭伦的改革从身份到财富,淡化了贵族的先天优势,算是一个进步,但是贵族的血缘优势毕竟还在,而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特别容易出现世家大族。说白了,就是“人多力量大”。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块,帮场子的人一多,声势就能起来,事儿就好办了,人也越容易上位。随着时间拉长,根据马太效应,这种优势就会转化为强势,最后形成世家豪族。豪门可以运用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逐步获取甚至垄断经济、政治的资源,最后就会形成一家或者几家独大的格局。那么接下来,也就必然出统治权利越来越向这些大家族集中的趋势,这和我们中国从西汉到唐末的门阀豪族政治有着一样的底层逻辑。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运作,这些家族运用手中的资源可以获得巨大的不对称优势,如果不按流程来,这些家族凭借手上的经济、社会和军事资源,完全可以推翻政府,另搞一套。所以,归根到底,如果按照血缘为纽带,世家大族必然会垄断甚至操控社会运转,那么僭主早晚会出现。 搞明白了这个核心痛点,那么老克对症下药的第一步就是打散部族的强连接。 简单来说,老克就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往前迈进了一步:建立了分区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削弱了贵族集团的优势。 你不是四个部族各自聚集在一起吗,我现在按照雅典的地形结构,划出10个片区,以后我们对个人和家庭的管理就不再看你来自那个部落,而是看你来自那个片区。你被分到哪个片区,政府给你上户籍,以后你在雅典所有的活动全部以你的户籍作为管理抓手。你是哪里的户籍就属于那个片区管理,你的出生、教育、社交、婚姻、死亡全部追溯到户籍所在地统一管辖。这样一来,以前七大姑八大姨凑在一块商量怎么搞事情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现在也许老大住在第1区,打手住在第3区,心腹谋士的住在第6区,还有一些跑腿的、打杂的散落在别的区域。连合法地坐在一起开会的机会都很少,还谈什么阴谋阳谋呢?老克的这套打法,本质是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血缘转到地缘,通过拆解贵族的势力达到防止豪强的出现的目的。这就好比起先有一大块牛排,又大又厚,一般人想要全部吞下去太困难。现在人们把它放到砧板上不停的剁,大块儿先剁成长条,然后变成小块儿,继而剁成颗粒,最后剁成了饺子馅儿,那这让人吃起来就简单多了。这种智慧,咱们中国西汉的时候汉武帝也曾运用过,叫做”推恩令”。核心是通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式,将原来的大家族分拆分成一个个小诸侯,造成世家大族碎片化,这样这些高门大组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对中央构成大威胁了。 实在是高! 做完了户籍制度后,相应的政体的变化也就顺理成章了。梭伦时期,四个部族各自选出100个议员组成的400人议事会,现在改成了由10个片区,每个片区各自报送50人,一共500人组成议事会。而且规定,每个选区的50个人不是选举产生,而是抽签决定。这样就变成了人人平等的游戏,等于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你所在地区的议员,这样一来,精英层就不容易操纵政治了,不仅减少了某些影响力特别大的人经常胜出的概率,而且也扩大了全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社会基础,可以说用心良苦。 看到这儿,大家发现什么没有,这10个片区的运作规则,好像在哪儿见过似的。 这不就是现实生活里的选区吗? 有户籍的公民是选民,议员是选民的代表,那么,他们所代表的片区不就是选区吗? 惊喜不惊喜? 老克的这一手,虽然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僭主出现,但他客观的效果却是发明了现代民主国家政治的社会基础——选区,仅此一项,老克便可青史留名。 户籍制度搞完了,接下来在领导层方面,老克也做了重大的修改。 老克保留了执政官这个群体,但是增设了”将军”这个职位。 老克规定,每个选区选出一名执政官,这样执政官的数量就从原来的9个变成了10个。同时,在500个议员的基础上,选出10名将军,具体负责雅典的军政和外交。这样一改,原来由9个执政官分享的权力就被硬生生地拆成了20份。并且,老克刻意增强“十将军”在雅典城邦事务中的话语权,借以打压执政官群体的职能和权威,到最后执政官只能负责一些选区内日常行政的事务,而军国大事都集中在十个将军手里。那么执政官这个一直由大家族把控的职位,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贵族集团的势力也就这样被弱化了。选出来的10位将军,由于他们的产生基础是公民大会,而公民大会不管你贫贱还是富有,只要年满20岁的男子都能参加,因此这10位选出来的将军,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就不容易被上层贵族把控,就可以做到权力相对分散,平民阶层的精英就有机会出人头地(后面的地米斯托克利就是典型例子),阶层的流动就能活跃起来。 改革前后的政体解构变化
再接下来,老克又将改革的火烧到了城邦决策机制上。而他改革的思路也很清晰:群众多参与,贵族靠边站。 我们前面提到,雅典实现的是初级形态的上下两院决策制,400人议事会加上战胜山会议组成了决策的基本结构。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战神山会议虽然不是正式的官方组织,但是由于里面的成员非富即贵,造成这个组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非常大,对于400人会议提交的法案形成了巨大且不对等的影响力优势,实质上就是战胜山间接掌握了否定权。这帮人的话语权过于强势就造成贵族精英把持权力的现象就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平民的诉求得不到有效主张。因此老克就在这个上下两院的结构上做起了文章。 具体做法是:扩大公民大会的权责范围,用500人会议取代战神山会议。 原本公民大会说难听点就是橡皮图章,只有投票权,没有提案权,也没有否决权,对于军政大事屁都放不出来一个。现在老克大力扩充公民大会职权,将大部分的权力放到公民大会,包括财政、立法和监督的权力,统统放给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从此摇身一变,不再是橡皮图章,而成了核心政治部门,决定一切大事小情。而对于战胜山,老克抓住了其并非官方组织的软肋,将原本属于战胜山会议的职权转移到了500人会议(比如司法),从此公民大会只接受来自500人议事会的提案,而战神山议事会继梭伦改革后,再一次被削弱职能,成为了一个荣誉性的组织,彻底边缘化。 改革前后的雅典政体结构的变化:
改革过后,雅典决策过程还是遵循着两院制的基本框架,但是大家发现,决策的公民基础扩大了,公民参政议政的合法性被大大增强: 第一,下院的群众基础就更加广泛了,老克将雅典的军政的决定权放给了全体雅典公民,这样民主的基础比起梭伦时代的400人就有了更牢固的民间基础; 第二,对于上院,老克削弱了战胜山会议的话语权,相应里面的贵族成员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力也随之被大大削弱,贵族等于靠边站了,以后再想像老庇一样玩儿温和独裁这套把戏也不可能了。 而且这些打法,老克玩的是阳谋而非阴谋,光明正大,让各方无话可说。 这样的改动对于保证民主已经相当给力了,可老克还是不放心,他最后留了一个大杀招:陶片放逐法。 这个法令,是对老克这套制度的一个极端的、具有极大争议的补充措施。 之所以说极端,因为它实在太简单粗暴了。 陶片放逐法的内容朴素得令人感动:开会,投票,赶人。 那么你会问:赶走谁?为什么?凭什么? 答案是:任何人,只要你觉得个人影响力足够大就可以。至于你认不认识他,有没有冤枉他,能不能找到证据,无所谓。 具体做法是,雅典城不定期召开公民大会,大家自由表决放逐谁,你把那个人的名字写在陶器的碎片上交给大会,然后公开唱票,哪个人的票数达到法定要求,那么这个倒霉蛋就被驱逐出雅典。 老克规定,召开放逐大会时,只要有6000个人到会,就可以开始投票,只要某一个人的票数过半(3000票),那么这个人就得赶紧收拾收拾滚蛋。不管你现在是什么身份、什么职务,也不管你走了之后会有什么后遗症,只要你符合这个陶片放逐原则,你就必须立刻、马上、无条件滚蛋。被放逐后,你在雅典城的财产和家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你本人,必须在外面流放十年才能回到雅典,回来后,你还是雅典公民,还是可以参政议政,可以选举和被选举,你的所有权利都将被恢复和尊重。就当前面啥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 是不是觉得这个脑洞也太奇葩了,老克这老小子想啥呢? (可有被放逐人名的陶片) 这么做还是为了防止僭主。 大家想想,什么人容易成为僭主? 名人。 名人拥有的社会声望高、掌握的各种资源多,影响力特别巨大,自然潜在的煽动性特别强。这些人振臂一呼,一定会有人群起相应,再加上摇旗呐喊的、出钱出力的,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山头”。当这些个山头膨胀到可以影响国家运转的时候,离出现僭主也就不远了。因此,对于这些公众人物,一旦他势力成形再动手就来不及了,非得要在他羽翼未丰的时候就解决不可。因此,老克搞出来的这套谁都可以被放逐的把戏,本质上防着的就是这帮有实力、有声望、有资源的公众人物过于强大。换种说法就是:你会不会成为僭主不重要,只要你有成为僭主的实力或者苗头,我就要对付你。 这种思维,中国人有个专门的词来形容:诛心。 谁说只有中国人热衷厚黑学,大家瞧瞧老克的这套诛心的把戏,不是厚黑又是什么? 老克的陶片放逐法,确实起到了防止僭主卷土重来的大杀招,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这个问题在后面雅典转型和崛起的道路上,多次被用来铲除异己、打击政敌的手段,这就是说它具有争议的原因,后面我们会多次讲到。 但不管怎么说,克里斯提尼在完成了上述的几个制度修缮后,他的思想得到了贯彻,僭主之类的非法领导者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了。至此,老克的改革工作也就全部完成了。 从梭伦的宪政改革开始,到庇西特拉图的经济崛起,再到克里斯提尼的民主改革,雅典经历了危机克服、经济崛起和民主定型的三个阶段,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一跃成为希腊世界的一流强国。雅典的政治与经济的地基就此被打牢了,为后面进一步成长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雅典一直沿用这套制度,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被马其顿王国吞并,前后200余年。不仅生前创造除了辉煌的雅典盛世,也为后世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现实样板。 至此,希腊世界的两大巨(流)头(氓)崛起的心路历程我们介绍完毕了。如果就这么发展下去,这两个主角或许可以保持强大,但却成不了超级大国。而上天,注定要让这两个城邦从强大走向强盛。要攀上顶峰,则必须经受考验,而最为扎实的考验,莫过于战争。就像再好的刀,总要在磨刀石上磨砺一番才能有锋芒凛冽。 这个磨刀石,叫做波斯。磨刀的过程,就是两次希波战争。 马拉松、温泉关、斯巴达300勇士,萨拉米斯海战、普拉塔亚战役这些大场面,就要登场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