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罗奔尼撒战争27:生命线保卫战

 时震球 2022-06-05 发布于江苏

公元前411年秋,雅典海军抵达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生死大战。

这场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初来乍到雅典人发现,他们面临的战局糟糕透顶。

斯巴达海军在主帅门达拉斯的带领下,和波斯驻守这里的总督达成了一致,双方决定一个在路上、一个在海上对达达尼尔海峡周边大片城邦就行了进行“批量收割”。达达尼尔海峡亚洲一侧的城邦,波斯负责出兵征服,而靠近欧洲一侧的城邦,则有门达拉斯一个个收服,这些城邦大多数实力弱小,在这两个老流氓一搭一档的攻势下,大多数第一时间倒戈,少数有种的城邦也没能顶住攻势,很快死的死、逃的逃。

所以当雅典海军前锋刚刚开进这条生命线时,整条走廊(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近乎全部沦陷,雅典军队想要靠岸补给,连个像样的港口都找不到。

这个时候摆在雅典海军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冲还是不冲?

如果冲,斯巴达的战舰数量自己家多,而且人家还有波斯的军队在后面撑腰,从人数和兵种结构上都比自己家要占优势,要冲的话就是找死。但是如果不冲,任由斯巴达人封锁下去,那就是等死。

雅典的指挥官最后决定,这么干等肯定不行,必须冲,但是冲也有讲究,不能蛮干。

雅典人仔细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差距,发现对方除了人多船多以外,在技战术水平、作战经验上和雅典差着好几个档次,因此如果要冲破斯巴封锁,肯定要在技术上,而不是数量上动脑筋。

想明白了这一层,雅典人将战术做了一些改变。传统的战术,我们在前面描写战争场面的时候也多次提到,不管是海战还是陆战,所有的军队都分为左中右三个编队,每个编队和与对方的编队一对一厮杀。这种战术下,每个编队和旁边的队友编队在配合上,特别讲究密集阵型,走位讲究整齐划一,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规模优势。雅典人的创新战法,就是针对密集战术,对阵型走位做了稍微的改变,设计了一套“诱敌深入”的战术。

开打当天,雅典军队一上来照旧把军队分成了左中右三路。但是刚开打不久。雅典人左右两个侧翼的军队就分别往左右两边的往大陆上行驶,而并不是直接去和对方的左右两路大军死磕。这样让场面看上去就好像左右两翼临阵脱逃,放弃了中路军的样子。斯巴达军队一看乐坏了:这不是送上门的经验值吗?于是斯巴达的左右两路军就沿着雅典逃跑的线路一路追了上去,这样斯巴达的军队中也只剩下了中路军。

如此一来,巴达中路军只能独自面对雅典中路军,这个时候两军拼的纯粹就是战术水平和指挥艺术了。斯巴达这帮人的海战水平在雅典海军面前,嫩得不是一星半点,在没有了两翼掩护的时候,斯巴达脆得没法看,几招下来就完败。

中路军的战果一出来,两边装样子逃命的雅典军队一看差不多了,立刻转头朝着斯巴达追击人马迎面杀了上去。而此时斯巴达左右两翼军队和中路军的情况是一样的,在没了盟友策应的情况下需要单挑雅典海军,这相当于中路军的2.0版本,于是斯巴达两翼军队也很快败下阵来。

看到这大家应该明白,雅典所谓的战术的变形,其实就是将斯巴达军队从整体拆为一个个部分,然后一口一口吃掉。雅典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质量优势,通过战术安排,削减了斯巴达最大的优势:数量。

此战下来,雅典人成功的在斯巴达的封锁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雅典军队成功地驶进了达达尼尔海峡,找地方驻扎了下来。

吃了败仗的斯巴达人当然不可能善罢甘休,正好这个时候在希俄斯岛上的斯巴达海军北上前来支援。斯巴达人于是获得了生力军,准马上组织了第二次海战。

第二次战役在海峡内部开打,这一次两边拿出了往死里打的劲头,斯巴达这一次打得真心不错。双方死磕了整整一天,从清晨打到傍晚,也没有分出胜负,双方都损失惨重。

最后亚西比德率领援军赶到。

亚西比德此时对于雅典军队来讲,简直是雪中送炭。因为此时双方已经筋疲力尽,这个时候无论是谁,只要带着军队加入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必败无疑。

斯巴达统帅门达拉斯一看知道形势不妙,也不多废话,调头就往岸上撤,一边撤一边还将自家的战舰往岸上拖,确保不让雅典军队俘获。雅典军队一看,必须追啊,于是全军扑了上去。但是他们忘了一点:

地形。

达达尼尔海峡和别的地方不同,这里的海面极为狭窄,最窄的地方仅有1.2公里,如果在这里近身海战,岸上的辅助攻击就至关重要,因为就这点距离,很容易进入岸上的弓箭和投石器械的射程之内,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岸边的陆军可以形成强悍的辅助攻击能力。

而雅典军队见惯了在开阔海面的战斗,在他们的思维定式中,海战和陆地压根没关系,因此也就没想过海战还能这么打。当他们看到斯巴达舰队想后撤的时候,想都没想就上去追,结果很快就落到了岸上波斯军队的射程中。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出来。岸上的波斯人一看雅典舰船靠近,等的就是你,于是陆军司令一声令下,波斯人的弓箭、标枪和投石机铺天盖地招呼过来,把这帮雅典人瞬间打懵,冲在前面的几艘雅典战舰瞬间伤亡惨重,后面的雅典战舰顶不住攻击只能放慢追击速度,前面撤退的斯巴达舰队乘机拉开了距离,陆续上岸,安全撤回了安全地界。

吃了亏的雅典军队只能暂定追击,调转船头驶离岸边滩头,返回基地。

这便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雅典军队总算是在不利形势包围下,在战场上撕开一道口子,打退了斯巴达的强势压制,算是站稳了脚跟,但是斯巴达一方也没有受到多少损失,并且仍然掌握着整个海峡的控制权,双方的这第一回合,算是打了个平手。

干完第一回合,爱琴海进入了恶劣的冬季,两边进入中场休息,整个冬季双方各自趴在窝里没动弹。

转过年来的公元前410年春季,双方各自增兵,斯巴达方面,从罗德岛和其他战区赶来的增援部队驶入了斯巴达基地,而雅典方面,由亚西比德回去萨摩斯调拨增援部队也赶到了,于是下半场开打。

这一次,对于雅典来说毫无退路。因为双方在达达尼尔海峡对峙了一个冬天,也就意味着雅典断粮已经好几个月了,可以想见,此时雅典城的余粮已经要见底了,如果这一战拿不下,那么接下去斯巴达甚至不用再打,拖时间就能把雅典活活耗死。所以雅典这一战绝对是生死劫,不容有失。

这一点亚西比德看得很明白,他和其他将军仔细复盘了上一次战役的全过程,针对斯巴达-波斯海陆双线配合战术,制定了全新的战术打法。

亚西比德把手上的军队分成了4股力量。他把86艘战船分成了三个部分,其中的46艘战船交给了其他两位将军指挥,让他们兵分两路,预先埋伏在斯巴达海军外海的交通必经之路上,剩下的40艘归他亚西比德率领。最后他抽出一支重装步兵,预先在附近的海滩上登陆,埋伏在丛林之中等待命令。

等一切安排停当,亚西比德下令进攻。

亚西比德率领这40艘战舰,开到斯巴达海军基地门前叫骂。斯巴达司令官门达拉斯一看对方只有40艘战舰,还以为雅典军队就这一点点力量,而自己有80艘战舰,二打一,这买卖值得做。于是门达拉斯指挥自家的80艘战舰倾巢出动,说什么都不能让雅典这帮兔崽子跑了。

亚西比德一看鱼上钩了,装模作样比划了几下,接着就指挥全军后撤,一边撤还一边叫骂,勾引斯巴达舰队向外海驶去。斯巴达人就这样被带了节奏,离基地越来越远。

看到斯巴达主力部队离开足够远之后,埋伏在外海的46艘战舰从两个方向,朝着斯巴达海军的后路迅速合围上来,堵住了撤退路线。在前面带节奏的亚西比德一看战术目的达成,也就不再装孙子,调转了船头朝着斯巴达舰队正面冲了上去。看到这一幕,门达拉斯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朝后一看发现自己被捅了菊花,大呼上当。

虽然心中叫苦不迭,但是门达拉斯十分镇静。在略作思考以后,他做了一个十分有种的决定:强行突围。

这种在对方的包围圈里强行杀出一条血路,其惨烈程度,就好比你身在地雷阵要趟出一条活路出来,只能用身体去滚地雷,过程是极其残酷。但是门达拉斯看得很清楚,此时的雅典军队包围圈将成未成,这是留给他的唯一机会,如果这时候原地和亚西比德正面硬刚的话,一旦等到雅典人的口袋扎紧了以后,他就死定了,反而如果强行撤退,虽然会损失惨重,但好过被团灭。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门达拉斯果断下令:撤。

在付出了重大伤亡之后,门达拉斯成功突围。接着马不停蹄朝着海岸进发。亚西比德当然不可能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跟在后面穷追猛打。此时在岸边波斯军队也从大本营里面出来,赶到岸边准备接应撤回来的斯巴达海军。

这时候,亚西比德早先安排在岸上等待时机的重装步兵队就出现了奇效。这支步兵队迅速从埋伏地冲了出来,朝着波斯军队杀了过去。波斯军队没想到会被爆菊,就只能被动的接招,转身和雅典重装步兵干了起来,这样一来就等于拖住了他们的手脚,没法为正在靠岸登陆的斯巴达人提供支援,自然也就无法阻止追击的雅典人登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就在波斯军队腾不出手的时候,亚西比德和另外两个舰队合兵一处,86艘战舰全速冲向岸边,看到斯巴达人弃船登岸之后,亚西比德下令,雅典战船上的步兵全部下船追击,而他自己,指挥剩余的海军把斯巴达拖上岸的战船,用船钩拖回海里,彻底断了斯巴达-波斯联军登船逃逸的可能性。

雅典步兵下了船,照着斯巴达人穷追猛打,而海滩上,波斯军队被装备更加精良、护甲更加坚固的雅典军队击溃,如此一来,正在撤退的斯巴达军队就被这支雅典军队挡住了去路。再加上尾随而来的雅典士兵也赶到了,斯巴达军队被包了饺子。

接下来的故事就没啥悬念了。雅典军队越战越勇,包围圈也是越缩越小,斯巴达落败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作为斯巴达主帅的门达拉斯也真够有种,冲在一线,身中数刀,死战不退,硬是坚持到了波斯增援骑兵赶到,在骑兵的冲锋下,雅典的进攻被阻挡了下来,斯巴达军队这才有机会撤离了战场。

而门达拉斯从战场上被带下来的时候,身负重伤,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不过虽然吃了败仗,但是这位主将用自己的命,保住了斯巴达军队没有全军覆没,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深表敬意。

经此一役,斯巴达-波斯联军元气大伤,士气大挫。由于伤亡惨重,已经无法组织起强有力的防御。最后只能放弃达达尼尔海峡战场,朝波斯的腹地撤了回去。

至此,对雅典生死攸关的达达尼尔海峡之战,终于以雅典的胜利落下了帷幕。

这场胜利十分重要,而要彻底看明白到底有多重要,还要回过头去看,此时的雅典城内,同步正在发生着什么。

还记得上面讲到的,亚西比德当初做出判断吗?就在亚西比德率领雅典海军在达达尼尔海峡激战的时候,雅典城内也很热闹。

雅典城内发生的事情和亚西比德当时的预测一模一样:寡头派虽然拿下了雅典的政权,却没过上一天安生日子。

由于城里没有军队,寡头派手上并没有什么强力压制的手段,自然也就镇不住被赶下台的民主派。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雅典城里热闹得不行:双方谁都不服谁,谁也干不掉谁,恶斗到最后到了什么程度?寡头派把住了城内的大大小小各处要害,民主派就在城外控制住了港口,甚至还在城外的高地上建起了要塞,这是准备长期耗下去的节奏。寡头派成天搜捕民主派的死硬分子,民主派一点都不怂,直接对着寡头派核心人员搞暗杀……,这画面哪有一点政变成功的样子,雅典城被搞得七荤八素。

焦头烂额下,寡头派想到了斯巴达。

雅典派出了使节前往斯巴达谈判,一是为了和谈,二是为了讨救兵。

在雅典这帮寡头派看来,斯巴达可是老牌寡头帝国,而现在他们夺取了雅典的政权,雅典从此变成了寡头制,那么理论上来说,现在的雅典和斯巴达是一个战壕里的,既然如此,斯巴达必定会同意和谈,然后出手帮自己一把。

然而……

斯巴达一听雅典政变了,第一反应不是欢呼自己的制度取得了胜利(比如“历史的终结”啥的),而是马上集结了大军朝着雅典杀了过来。

斯巴达人很现实,雅典现在一定乱的很,这个时候绝对是背后下死手的黄金时机。这么好的机会,老天爷是不会给第二次的,管你是不是变成了寡头政体,你雅典存在一天就是对我的威胁,能彻底做了你,鬼才管你是不是和我一条战壕的,你雅典认为现在和我是一条战线的,那是你自作多情,我斯巴达可从来没说过。

既然写到这儿了,那就顺便扯开说几句,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一段挺眼熟的?

这几年网上那帮公知没少鼓吹西方对我们有敌意是因为我们的政体和他们不一样,好像中国只要“民主、自由、人权”了,西方那帮玩意儿就会放过我们,然后中西大和解,世界大和谐。

下次再听到类似言论,你就把这个故事扔过去。

这帮洋玩意儿几千年前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们对待和自己同文同种的人都照样下狠手,你一个不同肤色、不同文明、不同信仰的外人,他凭什么能拿你当兄弟?你这自我感觉哪里来的?

口号而已,你还当真了!

不信,看看俄罗斯,当年老毛子就听了这套鬼话,如今混成了这个鬼样。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何时论何地,多数人不是靠情怀和理想混的,而是靠忽悠。所以在这个世界混,你得具备一样最基本的东西:脑子。

缺啥都不能缺脑子,如果你没有,这属于十级伤残。

说回正题,斯巴达大军压境,这巴掌打在寡头派的脸上,左右开弓,又脆又响。但是顾不得喊疼,当务之急是要组织防御迎战,民主派这时候也不再继续闹了,因为很简单,再闹下去,雅典就要沦陷,到时候两边谁都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两派人放下恩怨,共同防御斯巴达人。但是老问题又来了:没军队。

当时的雅典港口只停了20艘战舰,而斯巴达舰队有36艘,硬拼就是找死。所以雅典人封锁了比雷艾夫斯港,严防死守,靠着坚固的城防和斯巴达舰队周旋。

不得不说,雅典的城防工事还是建设得相当到位的,城墙加上港口给雅典上了极大的buff,也有可能斯巴达的海战水平太渣,总之雅典人硬是顶住了斯巴达海军第一波攻势。

斯巴达一看雅典太硬啃不动,也不过多纠缠,而是剑指偏锋,绕过雅典,去攻打一个要害:

优卑亚岛。

优卑亚岛在我们的故事中一直以来不怎么出场,存在感不强。但是这个地方对雅典而言十分重要。

大家看地图就一目了然。这里紧邻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地区,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一直都是雅典的势力范围,雅典一直把这里当成后花园一样经营,很多雅典人在这里都有产业或者投资,雅典人的庄园、土地到处都是,还有各种牲畜和财物,也都被雅典人存放在这个岛上。

以前雅典国力强盛,岛上的希腊人唯雅典马首是瞻,别的城邦也不敢触霉头打这个岛的注意。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雅典在迅速衰败,国力大不如前,再加上被政变搞的乌烟瘴气,这时候哪里还有当年说一不二的气势。岛上的希腊人一看斯巴达人来了,马上揭竿而起,和斯巴达愉快地搞起了基友,斯巴达人因此兵不血刃拿下了优卑亚岛。

听到丢了优卑亚岛,雅典人真慌了,要知道这么个要命的地方被斯巴达占领,对雅典的军事压力可想而知,而且岛上那么多的产业和财富,牵扯着多少雅典人的身家?于是,雅典城这帮掌权的人就是脸皮再厚也没法当缩头乌龟了,在雅典老百姓催促下,硬着头皮出战。

但是雅典一是舰船数量远远低于斯巴达,而且因为主力部队全在达达尼尔海峡,雅典城里留下的尽是老弱病残,更何况仓促应战、过去一直都被城里的政治恶斗折腾,你用脚趾头想想这支部队能有多少战斗力?

果然,雅典舰队和斯巴达舰队刚一接触就溃败,只能回雅典当缩头乌龟。

这次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非同小可。这是史书记载的雅典海军第一次败北,而且是输给了著名“旱鸭子”斯巴达。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政治涵义,十分深远,十分微妙。

雅典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

战败加上优卑亚岛沦陷,让本来就混乱的雅典城更加混乱。

被赶下台的民主派可算逮到由头了:当时你们这帮寡头派不是说我们民主派领导不力,搞的雅典吃败仗吗?那好,现在我们权力也交了、体制也变了,你寡头派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怎样?你们这帮兔崽子当时把自己吹得像救世主一样,原来就是一群二百五。

在家门口搞成这个样子,脸都不要了!

这波嘴炮十分凶狠,因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事实,虽然导致事实的原因不一定就是寡头派的领导力,但是毕竟现在你寡头派掌握了政权,那就活该你背锅。

雅典老百姓本来已经怒火中烧,被民主派这么一通煽动,顿时民意汹涌,纷纷要求寡头派出来走两步。但是他们忘了,几个月前也是他们同样的一群人,对着民主派肆意骂街,这才给了寡头派搞政变的机会,现在他们如此对待寡头派,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这不就是乌合之众吗?

雅典的政局越来越动荡。

而就在此时,达达尼尔海峡大捷的消息传回了雅典,敲响了寡头派最后的丧钟。

前面说了,雅典海军中民主派居多,所以现在他们打了胜仗,无疑给雅典城内的民主派大大加分。这下民主派的腰杆子更直了,也不再偷偷摸摸搞暗杀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而是拉起大旗直接怼到掌权的寡头派脸上。两边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

现在就看老百姓怎么选了。

一边是寡头派领导下的一败涂地,一边是民主派的军队大展国威,这选择题不难做。

于是在公元410年夏季,雅典民主派将寡头派赶下台,重新执掌大权,整个政变持续时间4个月。

很清楚,这个结果和制度的优越性扯不上啥关系,纯粹是军事胜利的结果,只不过恰好民主派掌握了军事胜利而已。

但是这4个月的政变,给亚西比德重返雅典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