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巴达霸权3:脸都不要了

 时震球 2022-06-05 发布于江苏

在希腊世界闹得不亦乐乎的这几年,海那边的波斯可一点儿都没闲着。
在波斯人眼里,希腊世界亚洲一侧的这些城邦,从来都不是希腊人的。毕竟这儿曾经是波斯的地盘,虽然被赶了出去,但是谁让波斯人在地理上挨得近呢?对于亚洲一侧的希腊城邦来说,相当于打游戏的出生点位不好,离希腊本土太远,离波斯太近。
以往波斯帝国因为在军事上干不过希腊,加上自己帝国在亚洲的疆域庞大,治理起来比较头大,所以在希波战争过后一直没什么动静,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也就玩玩平衡术、干点煽风点火的把戏。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雅典被彻底干趴下,斯巴达的老大地位看着也不是那么稳,内部小弟都摆不平,这就给了波斯人动手的机会。
所以自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七八年,波斯人一直在向西扩张,一点点蚕食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势力范围。等到了阿格西劳斯二世上位,爱琴海亚洲一侧的希腊城邦大多数都被波斯吞进了肚子,剩下的几个虽然在死撑,但是形势已经岌岌可危。
所以这些城邦向斯巴达发来了求救信:老大,顶不住了!
按照我们前面对斯巴达的描述,大家应该有印象,斯巴达由于政治制度的原因,斯巴达的保守势力很强大,主要以五个监察官为首。他们恪守《吕库古宪法》,一切以斯巴达内部安全和稳定为主,遇到这种替小弟出头的事情,一般都躲得远远地,能BB绝不动手。在过去,这种操蛋德行问题还不算太大,因为当时希腊世界是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大佬,斯巴达冷漠,还可以投靠雅典,但现在雅典玩完了,就剩你一个领导了,小弟们有难了,你不管也得管,不然,你凭什么坐在领导位子上?
事情来了,以五个监察官为代表的保守势力态度一如既往:不管。
几十年的战争下来,斯巴达已经被折腾得差不多了,再也经不起大战了。应该说这一次监察官给出的原因还是挺靠谱的。但是阿格西劳斯却从中看到了机会。
巩固权力的机会。
相信大家已经明白阿格西劳斯在想什么了。他阿格西劳斯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力不稳,监察官群体不服他,但是说到底还是因为他阿格西劳斯资历太浅、威望不够,镇不住下面这帮牛鬼蛇神。而在斯巴达,巩固和获取权力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对外用兵。现在正好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如果阿格西劳斯可以率领斯巴达人横扫波斯、收复失地,那么现在他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就可以被消化掉:打赢波斯,就有了声望,监察官就只能乖乖闭嘴,收复了失地还能压制波斯扩张,外患能够缓解。这样一来,斯巴达的内忧外患全都解决了。
完美!
这种利用外部冲突转移内部矛盾的做法,到今天还没过时,看看这几年发生在我们国家周边的恶心事儿,不就是某些国家在转移内部矛盾吗?
想明白了要干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问题。要出兵,最大的问题就是监察官群体,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这帮人在公民大会上咬死了不出兵,阿格西劳斯以寡敌众很难改变局面。
然而,这是正常流程,有正常的办法,就有特殊的办法。
阿格西劳斯找来了吕山德,他们一个运用国王的行政权力、一个利用自己伯罗奔尼撒战争终结者的影响力,联手在斯巴达掀起了一轮政治运作,取得了斯巴达其他贵族的支持。接着两个人成立了一个三十人的“军事委员会”,规定以后凡是对外用兵的事情,全都由这个委员会决定。而这三十个人,吕山德担任主席!至于委员会其他人员,全都是阿格西劳斯指定的,五个监察官、以及监察官的马仔,一个都没入选。这就相当于架空了监察官,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上。
靠着这招,吕山德和阿格西劳斯成功压制住了监察官群体,也扫清了出兵的最后障碍。
没了掣肘,阿格西劳斯很快就完成了战备工作,然后他和吕山德做了明确的分工:吕山德负责海路部分,率领斯巴达海军在海面上阻击波斯海军,阿格西劳斯则率领重装步兵进入波斯腹地,收复被波斯吞并的亚洲城邦。
阿格西劳斯和吕山德真是黄金搭档,一进入波斯国土后打仗就像热刀切黄油一样,在海上和陆上同时把波斯人打得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
这也难怪,从公元前431年开始到现在,都快40年了,希腊世界一天都没太平过,希腊人搂着枪的时间比搂着老婆的时间还多,斯巴达人本来就是军国主义城邦,再加上真刀真枪干了这几十年,打仗的水平想不高都很难。反观波斯人这几十年承平日久,成天搞内斗,技能点都没点在打仗上,这两拨人对在一起,是个什么结果不难猜。
在两个人的凌厉攻势下,波斯先前吞进肚子的希腊城邦,全都吐了出来,而且两个人根本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在几个主要亚洲沿岸城邦被收复以后,阿格西劳斯坐镇以弗所,开始了新一轮整军备战,看样子明显是要打到波斯老家去的意思。                  (以弗所神庙)
所以眼看着希腊人就要打上门来,苏萨宫廷急得天天上火却也无可奈何。一段时间下来,波斯人算是搞明白了:想靠军队在正面战场打赢斯巴达,门儿都没有。
既然动刀干不赢,那就想想不动刀的办法吧。
至于什么办法,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背后搞事。
希腊世界城邦之间的关系、秩序、格局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波斯人自然也能看得明白。此时的希腊世界表面上大家归斯巴达领导,那只是一种惯性而已,表面之下是暗流汹涌。不爽斯巴达的城邦海了去了,而此时很多城邦的力量也在增长,斯巴达不再像过去那样拥有一个打多个的绝对实力,实力接近的城邦绝不可能甘心长期被斯巴达压制,这个时候只要有人出来搞点串联,这帮不满的城邦一旦联合起来,斯巴达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那用什么方法才能撮合这些人联合起来呢?
相信大家同样都能想到:钱。
当时的波斯人,确实穷得只剩下钱了。但是这玩意儿确实好使。毕竟希腊世界已经不复当年的繁荣,几十年战争下来,地主家别说余粮,能不能吃上饭都是问题,不然也不会出现之前说的色诺芬的故事(斯巴达霸权1:战后博弈)。现在波斯人带着黄灿灿的金子来到这些城邦的时候,这些希腊人眼珠子和口水同时掉到了地上。
既有看着不爽的斯巴达,再有看着很爽的小钱钱,接下来波斯人说啥就是啥。
于是公元前397年,雅典、底比斯、科林斯、阿尔戈斯组成了同盟,在希腊本土挑起了反对斯巴达的大旗,斯巴达被正式捅了菊花。
本土告急,斯巴达紧急派出另一位国王领兵迎战,但毕竟主力部队被带到了亚洲,光靠这一点兵力扛不了多久,于是斯巴达监察官催促阿格西劳斯火速撤兵。而此时阿格西劳斯在波斯打得顺风顺水,撤军就是前功尽弃,阿格西劳斯当然不干,但是家里的危机总不能不管吧,于是他玩了一招折中,他让吕山德回去救急,而他自己接着在亚洲干波斯。
波斯人一看阿格西劳斯不上钩,一方面加大了对希腊叛军的金钱支持力度,一方面又出了一招:他们起用了之前在阿吉纽西战役后被迫流亡过来的的海军将领(伯罗奔尼撒战争29:最后的作死),让他带领波斯海军在海上四处出击,因为吕山德回去救急,这意味着斯巴达的海上力量被抽走了,那海上的攻势就减弱了,波斯人正好利用这个空档期给斯巴达上上眼药,一方面配合希腊人进一步给斯巴达战略压力,另一方面也是趁这机会大肆扩张海上势力,把希腊势力挤压出亚洲海域。
而在希腊本土一方,由于波斯的支援十分给力,这些反对的城邦都跳得很凶,其中以底比斯最为凶猛,底比斯不仅自己挑头冲在反斯巴达的一线,还拉着他所在地区的一帮小弟一起加入造反行列,底比斯等于把希腊世界整个一大块区域都分裂了出去,给斯巴达的压力十分巨大。
吕山德回到希腊本土后,当务之急就是组织人手把底比斯按下去。只要底比斯被收拾服帖了,其他城邦就会收敛许多,接下来局势就能控制住。
于是吕山德马上集结了大军开赴底比斯。出发前吕山德计划和斯巴达另一个国王保萨尼亚斯带领的军队合兵一处,在底比斯城下汇合,然后拿下这个“造反头子”基本没啥问题。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出了问题:吕山德大军开到底比斯的时候,国王保萨尼亚斯却迟了一天到达。
而就是这短短的一天,要了吕山德的命!
底比斯人本来很紧张,现在一看就一支部队赶到,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也没啥废话立刻组织攻击。底比斯全城出击,兵分两路,从前后两个方向包围了吕山德部队,接着进行持续攻击,独木难支的吕山德在苦苦支撑了一天之后,全军覆没,吕山德本人战死沙场。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保萨尼亚斯会迟到,后来的史书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是路上遭遇了伏击、有的说是天气原因耽搁了,也有的说是国王保萨尼亚斯和斯巴达城内监察官是一伙的,故意拖延进军速度。至于哪种说法比较靠谱,目前没有定论。
但是不管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吕山德战死了,这给斯巴达的战场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
造反的一方,不仅底比斯、雅典士气大振,原先还在观望的很多城邦也都看到了机会,一个个都跳出来反对斯巴达,希腊本土的局势失控了。而在亚洲战场上,由于失去了吕山德在海面上的战斗力,波斯海军没了对手,四处出击,原来打下来的岛屿、城邦现在又还了回去。唯一还能看看的就只有陆地战场,但是阿格西劳斯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现在也只是苦撑而已,一旦让波斯稳住阵脚再举全力反击,阿格西劳斯凶多吉少。
两条战线同时告急,事情到了这一步,斯巴达已经别无选择。
公元前395年,阿格西劳斯从波斯前线被召回到斯巴达。
回到本土后,阿格西劳斯立刻重兵反扑。应该说阿格西劳斯是一个打仗的料,回来没两下就镇住了局面。在一个叫做喀罗尼亚的地方,阿格西劳斯率领斯巴达军队和底比斯、雅典、科林斯、阿尔戈斯联军大战两天两夜,取得了压倒性大胜,希腊联军主力被全部消灭,由此斯巴达解除了被群殴致死的局面,算是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但是,这场大捷对斯巴达的战略处境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斯巴达已经不是100年前的斯巴达了!
一百年前,当时的斯巴达如日中天,军事实力不仅排名希腊世界第一,而且甩开第二名几十条街,甚至就算当时老二联合其他几个主要城邦一起群殴斯巴达,照样没卵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几十年战争消耗下来,斯巴达国力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自然没有了当年碾压所有人的霸道。所以就算是取得了一场大捷,撑死了也就是没让斯巴达领盒饭,并没有办法让斯巴达锁定胜局。而斯达巴的对手,虽然被打得很惨,但是回去睡一觉又是一条好汉,这种感觉很酸爽。
于是,斯巴达和反对城邦就这么干耗着,足足耗了八年时间。由于主要战场集中在科林斯城附近,因此被称为“科林斯战争”。
这场战争是继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世界又一次长时间、全方位的火拼,双方进行的是无意义的拼杀,除了增加仇恨,更多的是内耗,让本来就奄奄一息的希腊世界加速走向衰亡。
最开心的当然是波斯人。在这八年时间里,趁着希腊世界撕成一团,波斯人又将手伸回到小亚细亚地区,那些好不容易摆脱波斯控制的希腊城邦,没几天就又被波斯人收了回去。阿格西劳斯在波斯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成果就这么拱手让了出去。
最可怜的是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在希腊和波斯两边折腾,任由两个流氓摆弄,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今天看见波斯大王要三跪九叩,明天就得改口给斯巴达人交保护费,你天天面对这种场面,要是没点厚黑功底,会精神分裂的。
无论是斯巴达还是反对联盟,“八年抗战”下来,双方都蜕了一层皮,特别是斯巴达,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斯巴达人不傻,知道再这么耗下去,哪怕最后斯巴达赢了战争,自己也会被活活拖死,所以斯巴达急于停战。
但是让斯巴达纠结的是,停战是必须的,战后怎么保证自己的领导地位呢?要知道这帮小弟联合起来的话,即使不打仗,实力也是很强的,到时候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斯巴达,那么斯巴达的日子比开战好不了多少。
又要停战、又要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这让斯巴达这帮山炮如何是好?
冥思苦想下,斯巴达总算想出来一条“妙计”,而就是这自以为是的“妙计”引发了后续一连串事件,直接葬送了斯巴达岌岌可危的霸权。
公元前387年,斯巴达和全体希腊人召开了一次和谈,和谈的结果是全体希腊人签署了一个十分奇葩的合约,这份合约原名叫做《安达西塔斯合约》,是以促成人的名字命名的,但是历史书中对它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大王合约》。
一看这名字就很奇葩,哪来的大王?大王是君主政体下才有的位置,希腊世界要么寡头政体、要么民主政体,哪来的大王?
相信你应该猜到了:波斯。
希腊人停战,有波斯人什么事?
别急,还没完呢,《大王合约》签署地点和内容也和波斯息息相关。
这次和谈的地点不是在希腊的某个城邦,而是在波斯的王宫所在地:苏萨。这本身就很反常:希腊人自己的事情,干嘛要在波斯人的地盘上商量?这种安排就相当于波斯人以主人的身份请希腊全体城邦来自家开会,那有句话客随主便,这次会议就变成了波斯人主导,希腊人从属的意思,也就是说,和谈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波斯人说了算的格局,希腊人靠边站了。
再看《大王合约》的声明,也十分搞笑。合约开头的一句话是这么写的:
“凡是拒绝接受此项和平条约的人,将会接受来自我的愤怒,我将在我忠实的雅典伙伴的协助下发动战争,直到他们完全接受”。
这官样文章翻译成人话意思是:你们这帮兔崽子都给我老实点,乖乖听斯巴达的话,要是谁不懂怎么做人,那就别怪我到时候下手太狠!
这就奇怪了,这希腊人的事情,你波斯人抢什么戏,还以波斯大王的名义诏告全体希腊人,你以为你是谁?真不把自己当外人,斯巴达死哪里去了?怎么屁都不放一个?
最后再看整个《大王合约》的内容,那就更诡异了,核心内容翻译成人话讲就是:斯巴达代表全体希腊人,承认波斯对亚洲领土的主权。而波斯支持斯巴达继续领导希腊全体城邦,并且,全体城邦从今天开始,必须保持独立,不能与任何其他城邦结盟搞串联,一旦发现,波斯将和斯巴达一起对违反者严惩不贷。
你什么感觉?怎么看都像皇帝对大臣下圣旨一样,波斯又是诏告天下,又是严惩不贷,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字里行间充满了傲慢,这是平等交流的样子吗?斯巴达呢,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还代表全体希腊人承认波斯的领土要求,谁让你代表了,问过底下的小弟们吗?你斯巴达怎么就由着波斯人羞辱希腊人,干什么吃的?
所有这些奇葩的根源全在于斯巴达既要停战、又要保证自己领导地位的纠结。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简单来说是:斯巴达一个人搞不定了,非得拉上个靠山才行。
斯巴达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此时的斯巴达和希腊其他城邦的实力对比,已经没有了之前遥遥领先的压倒性优势,所以一旦小弟们勾结起来,斯巴达绝对拿这些刺头没办法。但是斯巴达又要保持领导优势,唯一的选择就是让所有希腊城邦都保持离散状态,不能结盟,这样一来,斯巴达就能保持在希腊世界“鹤立鸡群”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让全体希腊人都接受不结盟呢?既然现在一个人搞不定这帮牛鬼蛇神,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狐假虎威”,找个帮手一起压服这些希腊城邦,那么放眼望去,也只有波斯有这个实力和意愿。
但是波斯又不是雷锋,你斯巴达开口求人,怎么着也要出点血吧。那么波斯的要求是什么?不就是心心念念爱琴海亚洲沿岸的领土吗?那既然你有求于人,就得舍弃这些城邦喂饱波斯才行。
就这么简单。
拿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来说,斯巴达现在的所作所为,特别像中国五代时期的石敬瑭。
很多人都听过石敬瑭,也熟悉这个人为什么会在中国历史上名声这么臭,原因是两个:割让燕云十六州,自称“儿皇帝”。而他如此厚颜无耻的原因,同样也是因为急于坐稳江山,把中原核心利益出卖给了契丹人,换回了外族的支持和暂时的安稳。
斯巴达的所作所为,和石敬瑭的嘴脸是一样的。
放弃亚洲的希腊城邦就等于“割让燕云十六州”,而《大王合约》里对波斯的定位,就是在承认波斯是斯巴达的“父皇帝”!
签完《大王合约》,希腊世界算是暂时消停了,但是《大王合约》带来的政治后果却异常严重。
波斯成了最大的赢家。波斯不仅拿回了希波战争失去的土地,恢复了居鲁士大帝时代的荣光,而且,正如石敬瑭的所作所为给中原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一样,斯巴达这种“丧权辱国”的行为同样给希腊世界带来无穷的后患。因为《大王合约》白纸黑字写的明白:波斯国王对希腊世界是有领导权和命令权的,等于斯巴达给全希腊找了个老板,从此以后,波斯人可以名正言顺干预希腊世界,希腊人的自由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且,波斯在之前战场上的表现不太好,被阿格西劳斯二世追着打,按照一般套路,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休想拿到。但是波斯却做到了,通过金元外交和对希腊世界内部局势的精妙把控,在战场上处处挨揍,却在最后一把翻盘。
相应的,斯巴达打赢了战斗,却输得连底裤都不剩。
因为斯巴达陷入了合法性危机。
斯达巴《大王合约》之后,斯巴达在小弟们心中的领导形象算是完蛋了。表面看上去斯巴达保住了希腊世界最强城邦的地位,但是这个“最强”是很扯淡的,纯属自己逗自己开心。斯巴达也就在希腊世界里面装装逼,出去碰上波斯这样的大块头,只能当孙子。
用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来概括,斯巴达这种行为就是在“比烂”。
想想当年温泉关上斯巴达300勇士(第二次希波战争3:斯巴达300勇士),再看看现在的这帮孙子的所作所为,堂堂斯巴达居然沦落到如此的地步,连年战争,带给希腊的可不仅仅是战火和硝烟,希腊世界辉煌文明的精神内核也在战争中被掏空,剩下的就是一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和当年气吞万里的斯巴达相比,现在的斯巴达实在是太蝇营狗苟了。
这样的斯巴达当老大,小弟们怎么可能服气?
站在希腊众多城邦来看,你斯巴达一不为小弟们着想,二不为希腊共同的事业奋斗,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脑子里全是“死道友不死贫道”那一套,你算盘这么精,咋不上天呢?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不为大局着想,至少你不能拆大家的台吧。可是现在,斯巴达作为老大,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把大量的希腊城邦出卖给波斯,还要自降身份,主动做起了波斯人的癞皮狗,把希腊的脸都丢光了?你不要脸,我们还要呢!
就你这个格局、眼光、认知、层次,你也配当老大?
在家门口搞成这样,脸都不要了!
当斯巴达的小弟们心中萌发出这样的想法时,斯巴达的老大位置就相当于被搁在了火山口上,内部只要有一点点火星,粉身碎骨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个火星很快就出现了,斯巴达的希腊霸权也因此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这个火星,就是底比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