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怨蜚老师观“忠贞太监王承恩墓”即吟(附注:王承恩传奇事迹感动世人,视频分享,我看我感!)》

 陈怨蜚 2022-06-05 发布于广西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分享西瓜视频1:


《探太监王承恩墓,当年陪崇祯帝自缢身亡,378年后墓地现状如何?》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分享西瓜视频2:


       《十三陵:思陵,自缢于景山的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太监陪葬》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分享西瓜视频3:


      《碧血剑:崇祯与太监王承恩自缢于煤山,李自成登基大局已定》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分享西瓜视频4:


《探访崇祯皇帝陵墓,378年后仍有人守墓,他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我感动于埋葬在明十三陵中的太监王承恩》


     根据统计来看,明十三陵当中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多位妃嫔以及2位太监,在两位太监中,有一个没有名字,另外一个则是当年崇祯自挂煤山时陪在崇祯身边的大太监王承恩,他为何能够埋葬在明十三陵当中呢?

       王承恩(?-1644年4月25日 ),明末宦官,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

       明朝太监制度在朱棣时期有了较为系统的发展,有著名的“十二监”,其中最有权势,包括魏忠贤、王振等人在内,都出自司礼监。而司礼监权势最大的两个职位,分别是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王承恩最初是信王府的一个普通的太监,因为有一次信王意外落水,其他太监都在大声呼救,唯有王承恩率先跳进水中施救,其实他不会游泳,最后差点被淹死。从此他成为信王身边较为信任的心腹。信王继位后,年号崇祯,是为崇祯帝。崇祯其实算是一个有骨气的帝王,但哥哥明熹宗给他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加上他经验不足,明朝弊病太多,又要面临关外女真和李自成、张献忠义军,让崇祯无力招架。但崇祯也做出了他的努力,在李自成攻打北京时,明朝将士军心涣散,不思为战。崇祯问何人能够御敌,没有将士敢以应答,唯有王承恩毛遂自荐,愿意以死报效君王。崇祯帝万般无奈,任命宦官王承恩为戍卫京师的提督,之所以会让一个太监掌控北京城的兵马,第一是当时无人能用,第二是王承恩深得崇祯的信任。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假若王承恩不是太监,他最多也是个书生。从来没领过兵,但他并不害怕,积极组织各路人马和李自成死战。虽然最终因为军心不齐,没能挡住李自成,但王承恩的举动已经比当时一些满口圣人之言的官员要好得多。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就将魏忠贤这个权倾朝野的太监给杀了,随后任用了一批新的太监,其中王承恩就是当时被崇祯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这个职位在当时分量很重,拥有“批红”的权力,可以算得上是大权在握了。

     不过令人比较好奇的是,王承恩和历史上的很多大太监有所不同,他虽然大权在握,却从来没有单纯为自己着想,而是始终一心一意为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以及崇祯皇帝着想,在封建王朝历史上,这样的忠臣是皇帝最喜欢的。

      要是你以为王承恩仅仅就是一个爱拍马屁、对皇帝愚忠的太监,那你又错了,事实上王承恩还是一个军事能力不凡、气节不错之人,比如当年和李自成的大战之中,王承恩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李自成攻打北京之际,崇祯已经无人可用,只能任命王承恩带领大军与李自成对抗,当时在王承恩的带领下,明军使用各种大炮轰炸李自成的起义军,还是取得很多不错的成绩,只是可惜双方实力差距过于明显,所以最终明军还是惨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闯入北京。

      一看到李自成闯入北京,原本那些口口声声说为大明朝着想的东林党们,一股脑投入到李自成怀抱中,崇祯瞬间感到悲伤无助,身边只有王承恩一个人带领士兵拼死保护崇祯,看到眼前的一切,崇祯再也没有任何斗志了,他亲自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妻子,随后带着王承恩去到煤山,在一颗歪脖子树上自尽而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周赏亭下边的歪斜的老槐树上。

      崇祯去世之后,王承恩对着崇祯的尸体以头撞地、痛哭失声。随后,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王承恩跟随崇祯自尽而亡,算是为大明朝殉国了,如此忠诚的太监,让后人为之动容,对他的精神也敬佩不已。

       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为了政局稳定,专门叫人搜寻崇祯的尸体,足足找了三天才找到崇祯尸体(此时崇祯尸体在树上吊了三天,最终将其装入柳木棺内、简单下葬在思陵当中,当时在寻找崇祯尸体的时候,李自成发现了王承恩的尸体,被其精神感动,专门将其埋葬在崇祯旁边,让他永远守护崇祯。

        后来李自成大军被吴三桂联合清军战败,随后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清军入关之后,顺治成为第一个皇帝,为了稳定中原地区的人心,顺治皇帝专门为崇祯皇帝发丧,将其坟墓重修了一番,就连王承恩的陵墓,也重新立碑,还在墓碑上写了碑文“贞臣为主,捐躯以从”。王承恩后来为清朝康熙皇帝所称颂,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观忠贞太监王承恩墓即吟》



                      明朝末期最忠贞,当属殉皇王承恩。



                      余音袅袅悲壮事,无愧崇祯身后坟。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感言寄语】 :

   

     嗟乎明朝太监王承恩能够埋葬在明十三陵当中,和十三位皇帝在一起,除了自己对崇祯的忠心之外,还有自己在面对国破家亡时的那种大义凛然的精神,与那些卑躬屈膝向李自成投降的东林党相比,王承恩强了千百倍,这才是我们每个时代都需要的精神支柱!

      嗟乎明朝太监王承恩虽然身体残缺,但身为明朝最后的大太监,他在崇祯去世之后,悲戚戚地用牙齿咬破手指,在石头上写下“忠君爱国”四个字,对着崇祯的尸体三叩九拜、痛哭涕泗之极可想而知欤。随后,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

     嗟乎明朝太监王承恩此番表现足以让无数自诩“清流”的人脸红。连两位清朝皇帝(顺治、康熙)也为之感动矣。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听闻王承恩的故事,亲自下旨为这个太监立碑,并且把它葬在崇祯的墓旁。康熙时期,专门让人为王承恩立传。如今在思陵旁,王承恩的墓碑仍在。

    嗟乎明朝太监王承恩被葬入十三陵,此乃实至名归也!后世无不敬仰王承恩——忠贞孝主,忠君爱国,以身殉国精神可嘉!与刘瑾、魏忠贤相比,王承恩的殉葬光辉得多。在一个朝代即将覆亡、几十万人“解甲”的时候能够护佑君主,不畏强敌,这表现了强烈的忠贞性格。于是他的死充满了悲壮的意义!


                            (撰文人:陈怨蜚老师)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