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肝病“平其亢、补其衰、疏其郁”,听听肝病专家的分析

 传扬国学 2022-06-05 发布于广东

传统中医学的肝病是种广义的全身性疾病, 如《素问.至真大要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它不仅包括狭义的自身疾病,如《素问.刺热篇》说:'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还包括内科、妇科、疑难杂症等的部分疾病,如《素问.气厥论)说:“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膈中。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

由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形成,是在古代唯物辩证的自然哲学宏观认识理论的指导思想下,通过长期的医学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以,在认识人体疾病方面,将“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理论,配对人体脏腑,贯穿于生理、病理中,因此产生了特定的、较为系统的和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

这种宏观的、整体观念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医学的逐渐完善和进步发展。

中医学的脏腑理论是自然哲学唯物辩证直观的宏观理论,与现代医学精细的微观理论相比较,它们有不同之处,但也有相同之处。如果用现代医学精细的微观理论去要求中医学的宏观理论,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条件的限制,中医学宏观理论中的一些观念、观点有不足之处,甚至还有一些是糟粕的东西,但总的来讲是进步的、科学的。所以,有待于用精细的微观理论去验证它,证实它的科学性和进步性。

中医学广义的肝病是临床发生以肝脏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胀”等:另一种是群,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就是在古代并不指定为侠义的肝的自身疾病。它涉及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等部分疾病的病种。

就是近代中医对以肝脏为病的研究,也验证了诸如内科、妇科、传染性疾病、疑难杂症的部分病症的生理病理与肝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在临床上以“肝”为病的关系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历代对于“肝”病的研究探讨,前人作出了相关大的贡献,特别是清代王泰林的《论治肝30法》,仍为现代中医工作者所推崇。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怪症、顽症,中医治法除运用“怪症治痰:,”怪症治气“的理论外,还有提倡”怪症治肝“”难症治肝“的理论和治法。

中医学认识肝病为肝的自身的疾病,实际上还是近代的事。

以前,对侠义的肝的自身疾病的论述和诊治,一般都是以证候论疾病,病在证中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如”黄疸“”肋痛““臌胀”、“癥痕积聚”等,根本就没有什么“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名。

自从西医学进人中国后,这种微观理论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化和临床治疗的发展。

在运用中西医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结合治疗,实践证明是很有前途的,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目前,中医工作者对狭义肝病的诊治基本上是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中医学的证候为基础,以辨证定病名,以辨证论治疗,以病在证中的诊治方法处方用药,如“黄疽”、“胁痛”、“鼓胀”等;两种是以现代医学的病名为基础,按中医学的理论辨病分型,以证在病中按病分证型处方用药,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淤胆型肝炎”等。

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倾向于后种诊治方法,因为这一 种诊治方法既符合现代医学的病名和医学进步的理论,也符合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