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妻子苦等27年,出狱后黄维却用一声“滚”,使她精神失常跳河自尽

 GBT 2022-06-05 发布于浙江

黄维

文|夜谈

编辑|古往奇事说

他抗日有功,却以“死板”著称于世;他遭人厌恶,却又以刚正不阿而闻名;他原来是出名的恩爱夫妻,却一朝因为一个“滚”字把等他27年的妻子骂到精神失常跳河自尽。

黄维,到底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会把苦苦等他27年的妻子逼到跳河自尽?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老年黄维

1976年的春天,对于黄维一家本来是个开心的时刻。不仅仅黄维已经从功德林里改造成功,黄维的儿子也得到了平反,并且成了大学副教授。

当时大学教授的待遇相对之前他们战犯的身份,那是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不仅仅有着不菲的工资,还有国家提供的房子。

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黄维的儿子还要结婚了。

欣喜若狂的黄维的儿子赶紧把消息告诉了他的母亲蔡若曙,并且极有可能回家来。

然而不久之后他就收到了一个让他犹如遭受晴天霹雳的消息:他的母亲蔡若曙跳河自尽了!

好事连连的时候,为何蔡若曙要寻短见?

蔡若曙

晴天霹雳:黄夫人的顶梁柱折了

蔡若曙与黄维本来是一对模范恩爱夫妻。黄维本来是个教书先生,不过一直以来都有报国的志向,所以后面参加了黄埔军校。

作为曾经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黄维,一方面既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又有着当时的一些忠君思想。

他的这种思想被老蒋非常的看重,而黄维本人虽然算不上绝顶的战神,却也是个胆子大有骨气的武人,所以入了黄埔之后就以勇猛著称,屡建战功。

而他跟蔡若曙是当时比较少见的自由恋爱,黄维是书香门第,蔡若曙也是大家闺秀;黄维长得虎虎生威,蔡若曙也是貌若天仙。两人可谓是标准的郎才女貌。

婚后两人的生活非常幸福,黄维与蔡若曙生下3个孩子托付给自己的朋友之后,就上了淮海战场。

一时间可谓是风头无两的英雄气。

没想到正是这一去,他和他的妻子都迎来了人生当中巨大的转折。

何应钦

黄维是当时国军当中比较少见的,有着“刚正不阿”精神的将领。

他打仗一板一眼,虽然有死板之称,但是确实悍不畏死;他对士兵不克扣军饷,甚至因为上级克扣军饷跟何应钦给杠上了。

当时的何应钦是仅次于老蒋之外的几个人之一,黄维居然敢跟他杠,何应钦直接在老蒋那里给他“穿小鞋”。

好在老蒋也知道黄维人品,没有被何应钦的几句话给忽悠了。

其他的国军将领贪图享乐,黄维却经常不与之同流合污。

所以黄维兵团确实也是当时国军当中战斗力比较强的一支,当然了,他这个喜欢“死板”用兵的人,在淮海战役上遇到了粟裕,跟他对阵的则是老同学陈赓,失败在所难免。

对此,黄维倒也是“愿赌服输”。被俘虏后得知打败他的是陈赓,黄维瓮声瓮气的表示,输在他手上也正常,以前做同学的时候我就打不过他。

倒是看起来对失败非常的坦然。

但是,黄维对失败的坦然,却不意味着他对蒋介石集团为什么失败的原因坦然,成了功德林的俘虏之后,黄维变成了最为刺头的一个。

淮海战役

本来他的妻子蔡若曙是想着丈夫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去的,当时才40多岁的黄维已经是兵团长官了,如果不出意外,蔡若曙很快就会见到丈夫更大的升迁。

但是,没想到还是出意外了。

淮海战役当中粟裕将军指南打北、声东击西、出尽了各种奇策,这哪里是打仗要对着兵书看的黄维能对付得了的。再加上当时的国军内部,简直就是一群互相拉后腿的队友,所以他毫不意外地输了。

面对失败,黄维是最不甘心投降的,甚至在被围死的时候还叫嚣到要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但是等到黄维“失踪”之后,他的这个国军长官身份就到国军那里不管用了。

当时的国军并不知道黄维被俘虏了,还以为他战死了,给他搞了个追悼会,可谓是轰轰烈烈。

但是在蔡若曙眼中便是天崩地裂了。

饱尝辛酸:蔡若曙一人苦苦支撑家庭

那个时候,一个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家庭。

有黄维在他们是衣食无忧的贵族,没有黄维在,他们什么都不是,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蔡若曙在悲痛之余,也希望能够首先解决他们家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她前往黄维战友胡琏那里,想要眼巴巴的讨到一点儿抚恤金。

可是这个黄维之前素来清高自傲,而且不肯与这些国军高级将领同流合污,甚至有的时候还能直接跟他们“杠”起来,所以他在战友当中人缘并不好。

之前黄维在的时候,仗着老蒋喜欢黄维这个直性子的人,所以其他人遇到黄维的刚正不阿,要么捏着鼻子回避,要么则在心里记下这笔帐。

可是如今黄维都不在了,他们哪里还会在乎这些?胡琏甚至丝毫不顾及蔡若曙刚刚损失了丈夫的悲痛,指着她的鼻子大骂。

称黄维是个败军之将,她哪里有资格去拿抚恤金呢。

本以为丈夫起码在国军这边也是个“因公殉职”,起码能够拿到点儿糊口的津贴,谁知道还被人这么羞辱了一顿。

她现在一个没有依靠的贵妇人,拿什么来养活黄维的三个孩子啊?

胡琏

无奈的蔡若曙只好听从国军的安排,带着孩子去了宝岛。

不过,她始终对自己的丈夫念念不忘,也不愿意相信丈夫就这么死了。毕竟,解放军这边也没有公布说,击毙了黄维。

所以蔡若曙之后之后悄悄的回到大陆打听消息,得到的结果是:黄维没死,不过是成了功德林当中的一员,正在改造而已。

这个消息让蔡若曙十分兴奋,她很快下定决心把孩子都接了回来。

并且,此时包括黄维的母亲还有三个孩子,都需要蔡若曙来照顾,她如何来这么多钱?

蔡若曙的母亲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蔡若曙年纪也不过三十多而已,而且蔡若曙容貌很漂亮,所以蔡母一直劝她改嫁。

事实上当时不少国军高级将领被俘虏后,他们的妻子都跟他们断绝了关系。

但是蔡若曙拒绝了,她爱着自己的丈夫,并且深信丈夫也爱着她,她要为丈夫坚守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黄维的母亲一辈子不准蔡若曙叫她妈妈,甚至之前宣称不准蔡若曙进她的家门,但是之后却是蔡若曙把老人养老送终。

好在当时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社会上也有欣欣向荣的风气。

蔡若曙本人识字,所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拿到了一份工作。她的几个孩子也很争气,国家也给了她一些照顾,现在她专心等着黄维从牢狱里出来。

可惜的是,黄维即不知道她所做的这一切,还在功德林不停地“作”。

蒋介石

好心当作驴肝肺:黄维大骂蔡若曙

黄维本来有非常强的忠君思想,把老蒋看作自己的伯乐,所以在功德林里拒不改造,甚至大放厥词。

黄维怎么对待别人对他的批评和改造呢?当时同样在功德林当中的国军沈醉回忆中指出,若是别人的批评他觉得不怎么样,他就闭上眼睛闭目养神;若是批评得厉害了,他就一鼓劲儿,放出一个响亮的屁来。

他这样的态度,当然使得他的改造变得非常麻烦。

事实上黄维还不只是不听改造,甚至还故意的扰乱当时的改造氛围,跟其他改造的好的人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

一时间成了功德林当中有名的刺头儿,他此时以文天祥、于谦自居,把他的死板和倔强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母亲很快就要病危了;而他的妻子蔡若曙则在外面苦苦的等待他出去,等待他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黄维

1956年,蔡若曙终于得到机会来功德林探望丈夫,夫妻相见本来是件特别开心的事情,蔡若曙亲自给黄维小厨,一句接一句的嘘寒问暖。

她此时一个人在外面支撑家庭非常艰难,而且又迫切的想要丈夫回到自己的身边,所以希望黄维能够积极的接受改造,早点儿出去一家人团圆。

所以吃饭的时候就小心翼翼的劝黄维,希望他能够积极一点儿。

没想到这个黄维大约是在牢狱里精神非常紧张,尤其是对让他“认错”这个事情特别的敏感,所以直接狠狠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声喝骂道:“从现在起我不吃你做的饭,你也别来看我了!”

然后直接连蔡若曙做好的饭菜都不肯吃了,拂袖而去。

留下了蔡若曙在一旁看得呆呆地愣住,她还有好多心里话没有跟丈夫讲呢,怎么突然就大发脾气,连饭也不吃完就走了呢?

黄维

不离不弃:27苦苦坚持年只为等他归来

不久之后有了一些消息宣称将要释放一些国军战犯,而蔡若曙当然觉得自己的丈夫有可能被释放了,因为相对而言,黄维干的坏事也不是特别过分,而且抗日还有功。

所以她也没有时间去生丈夫的气,而是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丈夫的回来。

1959年12月初的时候,国家播放了第一批被释放的国军战犯的名字,蔡若曙望穿秋水一般等待着这一刻,并且把名单仔仔细细的听了一遍——里面没有黄维的名字。

实际上第一批释放的名单当中,内定是有黄维在里面的。

因为当时宝岛上面陈诚正大红大紫,而黄维本人又是陈诚的心腹,只要黄维稍微愿意跟对面说几句话,黄维完全就可以出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蔡若曙对释放黄维非常有信心,她已经等了11年了,她从风华正盛变成了一个中年妇人,她希望丈夫可以出来。

但是黄维在功德林的表现,让他失去了出来的机会。

蔡若曙感到整个人的精神都被抽干了,她等了丈夫整整11年啊,之后还要等多久,丈夫还能出来吗?

她甚至产生了一些精神不稳地的迹象,经常一个人唠唠叨叨的念道:“你不好好改造,政府怎么放你出来?”

不仅如此,她还有幻听等精神病的一些前兆,整个人都变得非常不稳地,需要治疗。

丈夫不回来,她还要拉扯整个家,现在自己又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她该怎么办呢?

而此时的黄维,又在干什么呢?

黄维一家人

好在她所在的工作的岗位给了她一些补贴,并且医院给她一部分报销,她自己也强忍着要等丈夫回来,至少现在把这个家给拉扯起来。

但是对于黄维来说,他把这一切都抛之脑后,他正在搞他的“科学发明”。

毕竟当时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积极应对改造的,至少不跳出来做刺头,这么一种氛围当中,黄维一个人显得势单力孤,所以他想出了新的方法。

他要研究永动机。

黄维本来也学过一些机械相关的知识,为人又有些学究的味道,研究永动机一方面确实是他的理想之一,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挡箭牌,他可以借着这个东西回避改造。

而功德林管理人员把消息上报之后,尽管很多科学家都证明他的计划违背了物理学原理,可是他仍然不愿意放弃。

所以大家只好让他去干这个永动机,他每天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却似乎完全忘记了他还有个家,还有个苦苦等待他的妻子,此时思念他都思念出了精神疾病。

他浩然正气,他要做文天祥,却不知他的那个“国”本来也不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且老蒋的失败和文天祥那时候完全是两码事。

最为重要的是,他似乎心里丝毫没有了自己那个妻子的地位。

黄维与妻子

苦尽甘来:却原来是黄粱一梦

苦尽甘来。虽然黄维一直在抵触人民对他的改造,但其实黄维倒也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他要搞永动机,当时咱们十分穷困的情况下给他资金搞永动机;他患有多种结核病,当时我们这边就给他多种治疗,治好了他的结核病;他每天还有肉吃,伙食比当时许多领导都好。

黄维自己也在功德林里面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他的许多战友都已经出去了。

而且他的永动机也完全没有搞出来,国家发展却进入了新的时代,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所以黄维的思想也渐渐地开始有所改变,他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

而1975年的时候,已经到了咱们特赦最后一批战犯的时候了,许多比黄维更加罪大恶极的人都放出去了,所以黄维也被放出去了。

出来的时候,黄维还是非常自豪的。

原因则是因为,当时许多人出来老婆孩子都跟他们断绝了关系,而黄维的老婆蔡若曙则一直在苦苦的等待他,并且为他等了27年。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除了建功立业、扬名天下之外,最令人羡慕和自豪的无非是能够得到女人的真心和忠心了。

黄维的自豪不无道理,但是他出来之后看到妻子,却并没有把自己的欣喜露出来,还是一副军人的严肃模样,仿佛宠辱不惊一般。

蔡若曙看到等了27年的丈夫,自然是欣喜万分。

虽然此时的她精神上已经有严重的病症,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才能够正常的生活,但是她还是跟丈夫一样的高兴。

她原以为,自己辛辛苦苦等待了27年的丈夫,如今等了回来,终于可以好好的跟丈夫一起白头偕老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她想像的那样,而是让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黄维回来之后,蔡若曙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黄维除了对她为自己坚守27年感到隐隐自豪之外,便没有什么其他的温存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功德林研究永动机上了瘾,黄维回家之后,国家给了他不错的待遇,但是他却没有用这个待遇来照顾和感激自己的妻子,而是再次捣鼓永动机。

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蔡若曙以外的东西。蔡若曙总是劝他,希望他能够放弃永动机的梦想,两人一起好好的生活。

对此,黄维好像没听到一样。蔡若曙本来精神就不好,这样一来更加的心神不安。

好在不久之后好消息传来:儿子平反了,而且还当了教授,而且还要结婚了。

这么好的消息,她自然是要跟丈夫说一声。

但是黄维正在疯狂地捣鼓永动机,蔡若曙跟他说话,他完全就像没听到一样;蔡若曙又小心翼翼的说了一遍,没想到黄维突然爆喝道:滚!

就是这一个字,把本来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蔡若曙的心理彻底破防了,她的整个人仿佛都失去了神采。

对此,黄维不以为意。甚至一次蔡若曙大量服用安眠药,然后被人救了过来。

但是黄维并没有因此而更多的关心一下自己的妻子,蔡若曙开始非常的精神不稳定,常常念叨,说是她拖累了黄维一家人。

有一天,黄维安排蔡若曙睡了之后,就匆匆走开。然后不久他发现午睡的妻子不见了,尸体则在护城河河水上找到了。

黄维此时突然仿佛醒悟了什么,尽管他不会游泳,还是在寒冷的春天跳进了河水当中,但是已经于事无补了,他再也等不到爱他的妻子了。

他自己也因此大病一场,在蔡若曙的葬礼期间,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了“若曙难妻,黄维敬挽。”几个大字的挽联。

其实黄维未必不爱他的妻子,只是他老是想着别的东西,哪怕是到了人之暮年,妻子在他的心中也只占到了那么一点点的地方;然而在蔡若曙的心中,这个男人就是她的一切,是她所有的精神支柱。


黄维改造时弟弟被枪决,留下一个残疾女儿,黄维是如何照顾她的? 

2022-05-16 10:12

"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出自赵一曼的《沁园春,

那些革命的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铸造了铜墙铁壁,在我们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也同样是他们冲在了最前线。如果没有他们或许我们的生活不会像现在幸福安逸。他们即使已经去世了,可依然活在我们心里。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将一直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在抗战时期,无论是我们爱戴拥护的我党还是后来内战失败的国民政府,当有外军入侵我们家园的时候,都是同仇敌忾一起保卫我们的家园。同样在国民政府的阵容里也有着许多非常出色的将领,战争的胜利同样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其中比较知名将领有黄维,俞大维等等。其中黄维曾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抓获,开始了长达27年的劳改生活,而他的弟弟被处以枪决。出狱后黄维对自己的唯一的侄女可谓照顾的无微不至。

民国高级将领—黄维

黄维于1904年出生在江西贵溪,他是我国著名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参加过武汉保卫战等等几次大规模的战斗,在战争中更是英勇无畏,表现相当神勇。

在国民政府队伍当中曾担任某一兵团的司令长官,其所在兵团也被称为"黄维兵团"。后来在内战的淮海战役中被我军抓获,长达27年才重获天日,于20世纪80年代末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黄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即使在那个普通人家不兴读书的年代他的父母还是很支持他学习。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庭从此更是不堪重负,可他的母亲依旧来供他上学。小学就读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来考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鹅湖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了一名教员。

可是抱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志向,他并不甘心现在的生活,后来在方志敏的安排下进入到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在征讨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战斗中表现很出色,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提拔。从1927年开始效力于国民政府,担任一些重要的职位。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期,黄维原本准备赶赴德国留学一年,不久之后战争爆发于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回国之路。在1937年,参加了自己成名之战"淞沪会战",面对自己全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旧不肯放弃,最终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也为淞沪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1939年,由于黄维战功卓著受到国民政府领导人的召见,还将黄维的号"悟我"改为了"培我"。

长达27年的改造生活

战争期间黄维多次屡战奇功,在很多重要时刻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他的命运似乎并不是很好,之后就被抓获关进了德林战犯所接受改造。众所周知,我们党的政策是非常宽裕的,对待战犯也是很友好。

只要是用心接受改造就肯定能被这个社会接纳。可是黄维的性格很倔强,对改造政策一直都是拒绝的。直到70年代中期国家特赦了所有的改造犯人,他才得以恢复自由。这时候他已经在改造所待了长达27年了。出狱后的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心全意研究国民革命军史研究,80年代末在北京去世,结束了他的一生。

被枪决的弟弟留有一个残疾女儿

在黄维进入改造所期间,由于他的弟弟黄淮也受到牵连,几年以后就因为镇反运动被处以枪毙。或许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其实黄淮并不是他的亲弟弟,而是他母亲曾经过继的一个孩子。

具体情况是:黄维的父亲去世很早,他的母亲对他的期望很高。在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夭折了,他的母亲害怕这样的事也发生在黄维身上,就过继了一个孩子也就是黄维的弟弟黄淮。

黄淮并没有他哥哥那样的军事才能,因此一直都是留在老家照顾年迈的母亲。没有战死沙场最终也是被处以枪决,黄淮膝下有四个孩子,其中最小的一个名叫黄慧南,这个女孩从一出生就带有先天性的眼疾,以前还有父亲照顾着,可是随着父亲的去世甚至一度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黄维出狱以后回到老家也知道了黄淮的事情,当时他的心如刀绞,看见黄慧南的时候更是满脸愧疚,他明白现在唯一能弥补给弟弟的就是帮他照顾好这个小女孩,不让她受到任何委屈,向其他孩子那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出狱的黄维担任国家政协文史委员等一系列职务,每个月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工资。他只留很少的一部分剩下的全都打给小侄女黄慧南。由于身份的原因他并没有把黄慧楠接到自己生活的地方,还是让她继续留在江西老家。

在那个年代每一月能有10来块钱在农村生活已经是非常富裕的家庭了,隔三岔五黄维都会回去看望她,拜托老家的人要好好照顾她。

在80年代左右,国家将那些老房子都还给了人们,黄维得到了祖屋差不多有20多间。他将这些房子分给了自己的孩子和弟弟黄淮的孩子。一共是四份,同时他还定了一个规矩就是:这些房子可以住,也可以租出去,就是不能卖,同时有工作能力的每年还必须给黄慧南一部分钱"。这也是黄维对小侄女做出的最后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了。

启示

黄维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有过自己最高光的时刻,同样他也有过最低谷的时候。

他是一个好战士更是一个好将军,无奈的是他站错了阵营才导致自己后期几十年悲惨的命运。他同样也是一个称职的伯伯,尽最大的努力保证黄慧南的下半生衣食无忧,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文/史海观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